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自杀关联行为包含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等多种行为方式。传统“教唆、帮助自杀行为”的讨论范式掩盖了各类行为的差异性,对行为定性失之泛泛,缺乏准确性。将自杀关联行为区分为劝说帮助、欺骗强迫、相约自杀三种类型会使行为定性更加精细和准确。受罪刑法定原则的制约,劝说帮助型自杀关联行为并不具有可罚性;在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场合,只有当欺骗、强迫达到了剥夺他人自主意志的程度时,才可认定为故意杀人罪;相约自杀的情况,即使相约自杀的发起人未死亡,也同样不能将其定罪。  相似文献   

2.
拯救     
作家们在他们的创作中都反复出现死亡的主题。作家的死亡意识和其独特的表现手法,都或多或少地暗示了作者的自杀之路。从行为心理学为切入点分析自杀作家的精神病症在作品上的体现,以此呼吁更多的读者关注作家,拯救即将走向死亡的文坛巨匠。  相似文献   

3.
青年自杀行为的心理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今天,自杀作为人类自我毁灭的一种行为,正在奏出越来越不和谐的悲调。当世界各地不断惊呼自杀率急骤上升,自杀正占据死亡原因的第二位以至第一位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我们的周围,自杀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多,来自自杀的威胁正日渐严重。自杀,已经成为世界性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尤其是正值生命力旺盛时期,被视为希望和未来的青年的自杀,更是令人感到担忧和难以接受。他们为什么要自杀?自杀的动机可否逆转?用什么方法才能阻止他们走向自毁? 一、青年与自杀问题青年期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美国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把青年期称为“大动荡”时期,他认为:“十几岁青少年的情绪通常很不稳定,十分孤独。那是一种不能自控、剧烈变动的精神状态,感情胜过一切。可见,这时的不稳定极为突出。青少年的情绪就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少年自杀意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中国的自杀率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15 -2 4岁年龄段的女性自杀率更高。目前关于中国青少年压抑及自杀意念流行性和预测方面的信息十分缺乏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量化在中学生中自行报告压抑和自杀意念的比例和严重程度 ,从而确定压抑与自杀之间的关系。调查显示有 1/ 3的人受严重的压抑症状所苦 ,16%的人承认有自杀意念 ,9%的人承认确实尝试过自杀。严重压抑在女性、学习成绩不好者和农村孩子中常见 ,有自杀意念和尝试自杀的则存在于女性、学习成绩不好者和城镇人群中。作为独生孩子是避免压抑的有利因素。求助模式显示了他们对朋友和父母的信任 ,很少人经常寻求帮助 (大约1%) ,而 3 0 %的人从未因心理问题寻求任何帮助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基督教《圣经》的教义,还是从大多数国家的法律来看,自杀——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都是一种罪孽,而这种罪孽大都是悲剧和绝望所致。在美国每20到30分钟就有一人自杀,美国每年大约有25000多人死于自杀。自杀是工业发达国家的10个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青少年致死的第二或第三个原因。有资料证明实际的自杀人数比记录值高25%到30%。有许多自杀被认为是事故,例如交通事故,溺水和从高处掉下来等,实际上都有可能是自杀。据估计在每一次成功的自杀背后,有8到10次自杀未遂。最近的报告证实,美国每年有12000名5到14岁的儿童少年就曾有过自杀行为在医院接受治疗,据信实际人数多达24万人之多。在过去的10年中,15岁到24岁的青年的自杀人数增加了40%,其中男性为50%,女性为12%,自杀是该年龄组中第二位死亡原因。自杀是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省34村的质性访谈而获得的1980-2009年间604例农民自杀死亡案例的数据分析,本文认为当前农村自杀率仍呈显著上升态势。青年人自杀率的显著下降与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并行不悖地运行于当下农村,青年女性自杀率的显著下降拉低了青年人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下运行,然而,老年人自杀率的急速上升则拉升了农村的整体自杀率并使之向上运行。分析指出,决定这种复杂形貌的因素并非农村女性的迁移所导致,而是由于代际关系变动与离婚加速兴起所造成。其背后更为深刻的机制则表明,当前农村自杀率的复杂变化是现代性持续地侵蚀农村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家庭结构及其变动和人们的死亡观念是理解农村已婚青年女性自杀的关键因素。婆媳关系和夫妻关系及两者变迁所呈现出来的双重失衡状态,使得处于劣势地位的已婚青年女性容易走上自杀之路。人们相信死后还有一个存在的世界,并认为在死后的这个世界中,能够看到对造成她们自杀死亡者的惩罚,因而,自杀成为已婚青年女性寻求救助的一种手段。在这两大因素背后,更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推动了自杀的产生。社会实践现场中自杀后的一系列表达是构成农村已婚青年女性对自杀死亡后进行想象的现实基础。现实生活中这种社会实践的上演与习练,会通过女性意念的投射与模化映置到未来的自杀实践中。  相似文献   

8.
一、青年自杀的表征与分类对自杀的解释,如若撇开学科的倾向,作为一般的概念,指一个人自愿地、故意地杀死自己的行为或情况,但也指任何人杀死自己的意愿或倾向。它包括个人的、团体的甚至民族的自我毁灭行为。自杀可分为致命的自杀和“未遂自杀”,即非致命的自杀行为。近年各国自杀率的统计,由于确定自杀所用的标准不同,可比性较差。对社会自杀问题,在可预见的  相似文献   

9.
赵晖 《学理论》2009,(28):93-95
生死问题一直是人类所关注的问题,中西方的生死观都重生敬死,但中国的生死观强调个体生命的义务和责任,消极的回避死亡,而西方却将生命看作是个体的权利,将死亡看作生命的必然,勇敢的面对死亡。比较分析中西生死观的异同,有利于我们将比较所得用于解决当前的现实问题:如何看待生命的权利问题,如何对待自杀的问题,如何看待死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我们看日本的古代战争片时,经常看到日本武士战败后选择切腹自杀。其实,腹部并非自杀的理想部位,剖腹并不能很快致人死亡,反而令人异常痛苦,剖腹场面也惨烈而恐怖。那么,日本武士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疯狂的举动呢?这和日本历史、文化、宗教有关系。如樱花般凋谢我们要理解日本武士的疯狂行为,首先要从武士的身份谈起。武士就是职业军人,打仗是其天职,杀死别人或者被别人杀死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所以勇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