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各省、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海陆经济联动成为重要的工作抓手,本文以此为视角,阐释辽宁省沿海与腹地有效联动的关键举措。在归纳我国海陆经济联动的珠江三角洲模式、长江三角洲模式及环渤海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辽宁省海陆联动的五条路径: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与腹地无缝对接;优化港口群功能,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交通经济带水平,发挥集聚-扩散作用;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鼓励沿海企业深入腹地;保护海陆生态循环,强化海陆共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2.
全国各省、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海陆经济联动成为重要的工作抓手,本文以此为视角,阐释辽宁省沿海与腹地有效联动的关键举措.在归纳我国海陆经济联动的珠江三角洲模式、长江三角洲模式及环渤海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辽宁省海陆联动的五条路径:培育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与腹地无缝对接;优化港口群功能,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交通经济带水平,发挥集聚-扩散作用;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鼓励沿海企业深入腹地;保护海陆生态循环,强化海陆共生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发展海洋经济过程中,单一的海洋资源开发受到极大限制,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随着"海洋强市"建设力度加强,天津经济发展对海洋经济的依赖度进一步上升。天津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仍存在缺乏相应机制和规划、联动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不足、联动发展受到环境制约等问题。要加快制定海陆产业联动发展规划,发挥天津港口作用,对接内部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延伸产业链,加强海陆联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海陆经济总产值、各产业产值等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海陆产业关联度进行剖析,得出结论:辽宁海洋产业发展的独立性较强,与地区经济关联度较低;海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高于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针对辽宁海陆经济联动现状,提出创新海陆产业联动方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加强APEC海洋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是加强海陆统筹、发展蓝色经济、加快海陆经济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尤其应当在政策层面、战略层面、政治层面上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海洋管理和全面地处理海洋问题的地区合作当中.  相似文献   

6.
加强APEC海洋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是加强海陆统筹、发展蓝色经济、加快海陆经济集成创新的重要途径,尤其应当在政策层面、战略层面、政治层面上予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到海洋管理和全面地处理海洋问题的地区合作当中.  相似文献   

7.
蓝色经济作为陆海一体化的新经济体系,通过产业园区集聚,联动内陆,使沿海发展形成新的海陆统筹优势,为打造科学发展高地和建设海洋强国注入了动力与活力。以蓝色经济理论引领指导区域科学跨越实践,要求更加重视海陆统筹,把海域陆域作为一个整体,强化统筹海陆区域规划,统筹海陆产业发展,统筹海陆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海陆资源开发,统筹海陆环境治理,实现海陆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以海陆两方面资源优化换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换区位繁荣,努力培植沿海新的发展优势来助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东港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南临黄海,东依鸭绿江,素有"江海明珠"美誉,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东北东部地区重要的海陆门户、东北内陆腹地与沿海通道的交通枢纽。全市陆域面积2445平方公里,海域面  相似文献   

9.
海是福州的重要优势和特色之一,实施福州海陆统筹发展战略,就是要充分开发海洋资源,合理利用海洋空间,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形成经济和技术由沿海向内陆的推进与协调,综合整治福州生态污染,实现福州海陆经济互动联动,建设生态文明、环境健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强市。  相似文献   

10.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农业转型升级主要是使之实现高端生态化。必须研究和把握高端生态海洋农业的发展规律,即依托科技和管理创新实现海洋大生物圈中整体生物链多层次良性循环,并与外界形成互动机制,释放巨大的生态生产力,形成生态、经济、社会、健康综合效益。遵循和运用"生态生产力"、"多层次循环经济"原则是其大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着力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和海洋食物链网,拓宽产业链,实施海陆农业互动发展,加大科技引领支撑,循环发展,强化装备保证,建立"三元"调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海洋世纪中,"中国梦"的实施和实现都需要国家海洋方略的支持和支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即"一路"不仅是中国国家海洋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国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重要的开局之举。但仅有海洋方略和海洋强国措施还不行,还必须有一个"海陆统筹"或者"陆海统筹"的战略思维支撑和支持。不要简单认为,这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和思维。"方略"和"战略"不同,"一带"和"一路"不同,"海陆"和"陆海"也不同。应该形成一个包含战略内涵的方略思维,应该把"一带"和"一路"合成一个综合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海陆统筹"或者"陆海统筹"的战略思维,进而形成一个推动"中国梦"实施和实现的海洋方略。但现实的民众思维基本上还是一种策略思维占主导和起主宰作用的思维方式。要一个策略思维为主的思维方式去接受方略思维和战略举措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要做好战略举措,就必须首先要确立和树立战略思维,然后再在战略思维基础上形成一个方略思维。  相似文献   

12.
宁波地处亚洲大陆海岸线中部,既拥有广阔的腹地,又濒临浩瀚的海洋,自古以来孕育出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同时,宁波又是东亚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被日本学者誉为东亚的"HUB"("集线器")和"圣地"[1].  相似文献   

13.
环渤海视角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处理好六种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要处理好六种关系:一是增长与结构调整相结合,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发展海洋经济;二是沿海经济与腹地经济相结合,互动互补,形成"大沿海"发展格局;三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突出城市功能;四是竞争与合作相结合,加强沟通,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五是金融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发挥金融在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六是沿海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重化工"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辉忠 《求是》2012,(2):31-32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港口区位优越,具备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201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把以宁波——舟山港海域为核心区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面对这一新的发展机遇,宁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为重点,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海洋经济实力较强、辐射服务  相似文献   

15.
《理论与当代》2010,(3):52-55
<正>■国务院最近已同意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关意见的报告》,对加快培育包括航天产业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了总体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航空航天、信息、生物医药和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海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2016维也纳——重庆双城文化节"开幕10月17日,由联合国海陆丝绸之路城市联盟智慧城市与新兴产业委员会主办的"2016维也纳—重庆双城文化节"在重庆渝中区隆重开幕。奥地利驻华使节,维也纳、重庆市政府官员和两国知名学者、文艺团体在为期4天的文化节期间进行了广泛、深入、全面的交流研讨,同时还开展了文化论坛、学术研讨、文艺演出等一系列精彩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8)
朝鲜半岛在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便受到来自大陆和海洋两股势力的影响。历史上,半岛或受陆权控制从属于"华夷体制"之下;或被海权国家日本兼并沦为殖民地;更有甚者出现海陆权国家在此相互竞逐爆发战争的局面,其中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便是海陆权相争的典型。这场战争体现了远东地区大国力量对比发生的变化,俄日矛盾不可调和走向对抗;崛起的日本一举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衰落的晚清走向灭亡。可以说,围绕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展开的日俄战争对该地区大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海洋经济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研究滨海旅游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涉海休闲体育业、涉海艺术业四大海洋文化子产业,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我国就业问题的解决.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详细研究了我国四大海洋文化子产业的就业拉动效果,并且针对我国海洋文化产业在实现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研发、科技投入、吸纳人才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使福建成为继山东、浙江、广东之后第四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这对福建今后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福建是海洋资源大省,但不是海洋强省,如何利用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海洋经济,是一个很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福建实际,提出福建要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蓝色产业经济带,应该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发展亲环境现代海洋渔业;优化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做大三大港口群;突出对台特色,着力构建闽台海洋合作新格局;拓展周边省份经济腹地,做大货物吞吐总量.  相似文献   

20.
罗琼 《党课》2013,(7):85-87
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并非“就海而海”,而应把陆域优势与海洋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基础设施联动建设、资源要素联动配置、生态环境联动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