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党史纵览》2004,(2):41-43
邓演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革命家,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演达即开始了坚决的反蒋斗争.1930年5月,他从欧洲秘密回到上海,8月间主持成立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和反蒋活动.到1931年上半年,邓演达领导的革命运动在组织建设和起兵准备等方面,都已有一定规模,在社会上也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蒋介石当局极为嫉恨,蒋介石派王柏龄到上海与淞沪警备司令熊式辉密谋,侦察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情况,并悬赏缉捕邓演达.  相似文献   

2.
《湘潮》2016,(7)
正邓演达为黄埔军校招兵买马,但劝不回蒋介石1923年4月的一天,孙中山请邓演达一道来喝早茶。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邓演达很疲倦,但仍然端坐如钟。茶和稀粥下肚,便提了许多神,孙中山对邓演达说:"我决定授予你少将参军之职务。"邓演达要说什么,被孙中山扬手制止。接着,孙中山又从包里取过一  相似文献   

3.
67年前,蒋介石重金收买陈敬慕,秘密逮捕和杀害了“第三党”领袖──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总负责人邓演达,制造了一起震惊中外的惨案──政见不同,邓与蒋分道扬镳蒋介石和邓演达都是在军事上辅佐孙中山的风云人物,先后被任命为陆军少将,但真正在一起共事始于黄埔军校。1924年1月,孙中山着手筹备陆军军官学校,委派蒋介石为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等七人为筹备委员,协助蒋的工作。6月16日军校在广州黄埔岛正式成立,始称黄埔军校,涛被任命为校长,邓为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两人工作关系非…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邓演达.作为坚定的民主革命斗士,邓演达是孙中山的亲信,国民党的要员,却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过从甚密.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促进国共合作,在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北伐战争中,通过汹涌澎湃的农民运动,与毛泽东结下了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5.
朱世海  邹国平 《世纪桥》2001,(1):44-45,64
邓演达(字择生)与蒋介石曾共同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在黄埔军校里,他们一个是校长,一个是教育长,在北伐战场上,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邓演达  相似文献   

6.
高凌云 《党史博采》2001,(11):31-33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1895年生.1909年入广东陆军小学,后被吸收为同盟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参加革命军,积极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1924年春,他积极拥护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担任黄埔军校的筹备委员.1926年,在中国国民党二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担任黄埔军校的教育长.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后,他指责蒋之所为,遭到拘禁,后被调离黄埔军校,任潮州军分校教育长.他忠实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支持农民运动,是当时武汉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公开谴责蒋介石的反革命行径,辞职离开武汉.并组织力量策动反蒋.1931年8月于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旋即押解南京,11月29日被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邓演达与蒋介石的关系中仍然有两个重要问题在学术界存在着争议。它们分别是:1925年春邓演达出国留学是否因为受了蒋介石"排挤"?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发生后邓演达是否已经认识到了蒋介石的反革命真面目?学术界虽然对这两个问题作过不少研究,但因原始资料不足,对它们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拟结合新旧材料对这两个问题作点探讨,发表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江董琴(1888年~1933年),福建省永定县人。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在南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追随孙中山回国参加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努力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密切合作,成为著名的国民党左派。本文记述的是他在北伐战争时候的主要革命史迹。 (一) 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早在6月5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了出师北伐动员令,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邓演达任总政治部主任。由邓演达组建的总政治部,任人唯贤,尤其信任共产党员和革命左派,选拔他们担任总政治部各部门的领导工作。如郭沫若任宣传科长(后晋升总政治  相似文献   

9.
邓演达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为了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他同北洋军阀、蒋介石反动政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直至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大革命时期,当蒋介石背叛革命以后,他坚持捍卫孙中山革命三民主义的旗帜,以复兴中国革命为己任,积极开展反蒋斗争,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平民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0.
吕春 《党史文汇》2006,(4):34-36
孙中山先生在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同祖国宝岛台湾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四次访问或过境日本霸占下的台湾岛,在台胞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胜利,曾激发起台湾民众一系列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在他不幸逝世时,期盼中国革命成功从而摆脱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对他们十分崇敬的一代伟人孙中山,表达了深深的哀悼.  相似文献   

11.
江董琴,中国国民党左派人物,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忠实而坚定的执行者,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都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不满于专制独裁,与邓演达一起创立中华革命党(第三党),并成为该党的主要领导人。1933年11月29日,为策应蒋光  相似文献   

12.
孙平 《党史文苑》2006,(5):38-39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蒋的政治主张.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社会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阐述了革命的对象、革命的动力.他不但在理论上阐述了反帝反蒋的必要性,而且将它付诸于行动,始终坚持民主主义革命立场,坚决反帝反蒋,并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3.
叛徒告密,邓演达被捕是在一个深夜…… 宋庆龄回国后不久,邓演达和陈友仁也跟着回国了。 邓演达的回国,是由黄琪翔等同志邀请的。此时,国内仍处于蒋介石政权的白色恐怖之下,国民党左派中坚也在分化。当初,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3人在莫斯科成立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由于大革命的失败和自身的矛盾,也分成了南北两大  相似文献   

14.
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的著名代表人物,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邓演达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蒋的政治主张。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中国社会作了基本正确的分析,阐述了革命的对象、革的动力。他不但在理论上阐述了反帝反蒋的必要性,而且将它付诸于行动,始终坚持民主主义革命立场,坚决反帝反蒋,并为此出了自己的生命代价。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党史纵横》2011,(12):49-50
与蒋介石唱对台戏1927年,近代中国腥风血雨的一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反革命事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被迫逃亡海外。邓演达,字择生,广东惠阳人。曾担任过孙中山警卫营警卫、黄埔军校教育长、北伐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武昌攻城司令等,带兵作战,身先士卒,指挥过许多硬仗、大仗,攻城略地,与...  相似文献   

16.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国民党左派人物邓演达愤而流亡欧洲.并与宋庆龄等人在莫斯科发表宣言。强调继续与新旧军阀势力作斗争,实现孙中山的遗志。1930年5月,邓演达回到上海进行秘密活动.筹备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由于邓演达与蒋介石的玫见大为不同.1931年下半年,蒋介石重金收买陈敬斋,秘密逮捕和杀害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农工民主党前身)总负责人邓演达。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伟大的革命组织和领导者.为了扫除中国近代化的障碍,他历尽艰辛,尽忠革命一尘不染,坚持不懈奋战了40年,为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在我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9.
正陈诚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他有政治头脑,处事考虑周全,廉洁奉公,对蒋介石忠贞不二,所以他一直受蒋介石的重用。后来,陈诚成为国民党中仅次于蒋介石的二号人物。东征北伐,屡立战功陈诚(1898-1965),字辞修,浙江省青田县人。保定军校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浙江第2师当排长。1922年年底,邓演达奉孙中山之命,到上海选拔军事人才,陈诚得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跑到上海去见邓  相似文献   

20.
袁元 《党的建设》2011,(11):60-62
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主流评价中,孙中山先生是革命家、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为国家的统一和富强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在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人士当中有着崇高的威望,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对他怀着崇高的敬意,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孙中山也始终把中国共产党人当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