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委在扁担山区举办布依文试行学习班,开学四个多月来,已经见成效。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扁担山区,是镇宁布依族较为聚居的地区,布依族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很有民族特点,一九八三年九月,镇宁县民委决定这个区举办布依文学习班,得到扁担区区委、扁担区民族学校的大力支持。民族学校让出教室,办公室等给民委,为开展推行布依文提供了条件。扁担区的布依族群众更加热心办布依文班,办班的消息传出以后,群众纷纷前来报名要求参加学习,红运生产队五十多岁的布依族社员亲自送自  相似文献   

2.
夜郎的族属问题,解放后文学界时见纷争,但涉及到布依族族源的却不多。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少数民族简况》、云南出版社出版的《民族工作手册》,均既承认布依族是“骆越”演变而来,也不否认是当地土著民族的后裔;《辞海》的布依族条说布依族“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发展而来”:国家民委教育司编撰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和贵州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写的《布依族简史》等,都沿用《辞海》这一观点。近几年来,史学界已  相似文献   

3.
美麗的家鄉 中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上,在黃果樹與花溪兩大風景區之間,有一座别致的山崗,它中間狹長,兩頭露峯,就像一根有欄頭的扁担,人稱‘扁担山’。方圆數十里的扁担山區,河水盤旋,田疇交錯,茂密的修竹和蓊鬱林木隱掩,其間分佈着四十八個石磚石瓦的村寨,這裹是我們布依族古老的藝術蠟染的故鄉。相傳很早很早以前,石頭寨有個美麗的  相似文献   

4.
近二百万人口的布依族,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样,不可例外地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习惯。对于布依族的风俗习惯,有民族研究方面的学者曾作过论述。特别是对于布依族的婚姻习惯,著书立说的也大有人在。这对于全国各兄弟民族加深对布依族的了解,有着积极的  相似文献   

5.
布依族是否经过奴隶社会?一直是研究布依族史同志多年探讨而未解决的问题。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贵州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布依族简史简志合编》时,当时由原始社会“飞跃”奴隶社会而直接进入封建社会会风盛行,再因有关布依族古代社会文献的、考古  相似文献   

6.
伍文义(1957.1-),布依族,贵州省镇宁县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获学士学位。先后完成国家课题、省级课题、系列论文及调查报告6O余篇,160余万字。主要有国家七·五课题;《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布依族哲学史》;主编国家八·五规划课题《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布依族卷》42万字;国家民委课题忡国少数民族百科全扑布依族卷》46万字;《贵州省民族志·布依族篇》15万字;中国民族文化专题研究丛书《石头人》(中、英》的中文撰稿;《贵州少数民族·布依族》;中、美…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傩风很盛。我省众多的专家、学者,为此而写出了一批很有学术价值的论文,为我们进一步探讨、研究贵州省有关民族的傩文化,做了大量的、有益的工作,但在研究中,有少数同志由于调查了解不够,其论述不免也有偏颇之处,如《布依傩戏探秘》一文。(以下简称《秘文》。见《贵州民族研究》90年第一期)。对于傩文化,笔者纯属门外汉,更谈不上有什么研究,只是生活在黔西南地区近甘年,因工作之便,曾对有关史料和布依族的有关传统文化,有过一些接触。从争鸣的目的出发,笔者不揣冒昧,借此也谈谈“布依傩” 与“布依戏”的问题,并对《秘文》的某些引证和举例,略陈拙见,敬祈指数。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依族的神话、宗教近几年来引起一批研究者的注意,并涌现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探讨文章。如汛河的《布依族神话初探》,雷广正、伍文义的《布依族的传统宗教》,杨明《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朴素自然观》,康家伟《布依族古歌中的原始意识》,伍文义《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学思想》,以及贵州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布依族文学史》等著述。他们从不同角度对布依族神话进行了疏理和研究,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本文力图从布依族神话与宗教整体形态的分析上来探讨这一课题。这只是一个尝试。上述各专家的研究,显然在一定方面和程度上为我们的探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统 《同舟共进》2012,(5):43-46
“朱德扁担”的不同版本1960年代上小学时,语文课本有一篇《朱德的扁担》,我们都能背诵: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相似文献   

10.
布依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此布依族古歌所反映的时代是非常广阔的,包括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时期。古歌的内容有奇伟魂丽的神话,也有敦厚朴实的民谣;有虚幻的想象,也有本民族真实历史的记述;有原始社会的意识,也有大量的阶级社会的思想。古歌《混沌王》、《盘果王》、《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阿祖犁田》、《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十二层天、十二层海》等篇记述了天地开辟,日月星辰出现,山川草木形成,人类产生,万物化育等等神话传说。可以称为布依族的创世说,产生时代较早,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主要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同时也涉及到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许多具体问题,其中也谈到民族问题。《文选》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篇幅并不大,但是从宏观角度统盘考虑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可以看出这些论述份量很重,内涵深刻,为我国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和基本原则。 《文选》中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主要集中在民族平等和发展这两个内容上。 民族平等是小平同志重点谈及的问题。我国历史上很长时期内各民族之间是不平等的,少数民族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特别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更加剧了这种状况。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消除民族歧视,实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祭祀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依族的《祭祀经》,据民间传说是由一个师傅传给12个弟子,后来,这12个弟子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结合所在生活环境的实际,向后世传播的。布依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的许多书籍是由认识汉文的布依人用汉字标音拼写而成,《祭祀经》就是其中一种。因此,各地对于《祭祀经》的称呼不一样,有的地方叫《砍牛经》,有的地方称为《暮(牛黄)经歌》,但是它们的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过去,有的人认为布依族的《祭祀经》与佛教经典中的《度亡经》基本一样,是布依族先民用汉字标音法,将佛教《度亡经》翻译成布依语的,是一种宗教迷信的经书。我们在搜集整理民族古籍过程中,通过对《祭祀经》的翻译整理,回答是否定的。布依族的《祭祀经》是布依族先民的独创。他们既没有抄袭中国境内各族的观点,更没有照搬外国的经文为本族所用。它是布依族独有的一部经典。《祭祀经》具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内容,是布依族先  相似文献   

13.
黄海,男,瑶族,湖南省江永县人,贵州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1968年9月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分院(现中南民族学院)政治系,师从人类学家、民族教育家岑家梧先生。大学毕业后长期在贵州瑶族地区工作。黄海同志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积极进行民族调查和民族研究,并用人类学、民族学知识,指导瑶麓瑶族进行婚姻改革,利用传统的“石牌律”制度,竖立了婚姻改革的新石牌,得到了广大瑶族同胞的拥护。同时不断学习布依族、水族、壮族、侗族等民族的语言,了解各民族习俗。1995年调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后,先后出版了《瑶山研究》、《瑶麓婚碑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布依”是Bux qyaix的汉字译音(本文中的拼音文字系布依文)。用此汉字音译作为本民族的民族名称是1953年8月贵州省布依族代表会议决定的。 笔者参加了主办这次代表会议筹备工作和会议全过程。并起草了有关文件,对布依族民族名称的议定和有关情况有所了解。30多年来,关于布依族族称出现在书面或口头上的形式,笔者对此有不同的看法,现将个人的认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安顺地区,近年来,在中央关于整理古籍发扬民族文化方针的指引下,对流传在该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籍,进行了大量的收集,获得了许多民间珍藏的抄本。并初步翻译、整理出布依族丧葬祭祀歌: 《古谢歌》、《超荐经》、《开路词》等经书。 这些经书都是在布依族丧葬时,由本民族经师(布摩)口诵的祭祀词。原文基本用近音汉字作为符号记录布依词语,还有少量是汉字布音或自造的“土俗字”,也有一些地方全部借用汉  相似文献   

16.
谢山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16-119
布依族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人民千百年来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它作为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包含了一个民族的伦理价值、民族性格、审美情趣等,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和纯朴自然的内容,既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展现,又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布依族的多元文化孕育了布依族传统体育,是布依族传统体育起源、发展和生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二日至十月四日,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在布依族居住的花溪韦寨召开了《布依族简史》审稿讨论会。这是继去年底在都匀召开的讨论会后,又一次审槁会议。参加这次审稿讨沦会的有省、地(州、市)、县(市、区)、公社和中央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学院、贵州大学、贵阳师范学院、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干部和民族史、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应邀参加了贵阳市布依族古籍资料的收集、整理、编译工作。由我执笔现已成书或完稿即将出版的有《黔中布依族礼俗歌·牛经书》、《布依族酒歌》、《布依族古歌》,共2.7万余行,约130多万字。 布依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记录自己语言的文字。现行的布依文是五十年代党中央和人民政府为布依族人民创造的一种拼音新文字。由于各种原因,布依  相似文献   

19.
布依族现有人口254万(据1990年普查统计数字),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贵阳市郊区。其余,散居于贵州各地及邻省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布依族的族称是根据这个民族多数人的自称“布依”定名。按布依语,“布”是人们共同体的意思,也包含“民族”的意思。“依”即“夷”,“布依”意即夷族,源出“南夷”。 布依族旧称“仲家”,这是从另一部分布依族自称“仲布”的汉译得名。“仲家”族称见载史乘始于《元史》。鉴于民国年间个别方志对“仲家”释名含侮蔑之义,引起部分地区布依族群众对“仲家”族称反感,该族称现已废止不用。  相似文献   

20.
布依族多居处于河谷平坝地区,依山傍水是其显著特点,因此过去有所谓“水仲家”之称。由于优越的自然条件,作为农耕民族的布依族以稻谷的种植为其主要内容,从而稻作文化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过去,学术界曾从整个百越史的角度揭示了布依族悠远的稻作文化源流。然而,对布依族的稻作文化木身似乎没有人进行过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论述。这对完整地认识布依族文化面貌无疑是一个缺陷。笔者不揣浅陋,就布依族稻作文化试作探讨,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