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九连,提起潘维琴、蒋宝安家庭,职工群众都说他们一家是"和谐小康家庭"的楷模。潘维琴在连队是一位好书记,在家里是一位好妻子,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尽量减少外面的应酬,每天想点  相似文献   

2.
<正>"年轻人,劝你还是不要开车了。"孙斌栋指指自己的肚子,"每天都不走路。肚子很快就大起来了。"这位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的家里有两辆轿车,一辆他开,一辆归妻子用。孙斌栋的家在普陀区万里地块,工作地点在闵行区东川路(华师大闵行校区)。小轿车单程耗时一个小时,打车费用每次100多元。对一位毕生研究职住平衡问题的地理经济学家来说,每天对角线穿过大上海城区,被"套牢"在"钟摆式"通勤当中,多少有一  相似文献   

3.
正"阿姨,一共六块七,收您六块,您等一下,给这位大姐称好,我把菜给您送家里去。"说话的是三师四十八团蔬果粮油店的老板郭海涛,只要是在他店里买菜的老年人,不管多少,他都会帮老人把菜送到家里。郭海涛是位90后大学生,与同是90后大学生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菜店。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有序,让人看着舒服。郭海涛虽然年轻,但是人很勤快,头脑灵活、能吃苦。他与大部分90后不同,毕业后,他卖过  相似文献   

4.
一个美好的黄昏,下了班后把车停到自家楼下,打开家门,扑面而来是孩子的嬉闹和饭菜的香气,以及那种专属于家的气息。你亲吻了孩子的额头,在沙发上坐下来,等待饭菜摆满桌子,电视里在放着热闹但无聊的节目,你就这样静默地看了一会,然后停下碗筷,对妻子说,"我要离开这里,我要去XX城市,家里的一切都已安排好了……"看到这儿你会大呼"这不可能"  相似文献   

5.
<正>"阿姨,一共六块七,收您六块,您等一下,给这位大姐称好,我把菜给您送家里去。"说话的就是三师四十八团蔬果粮油店的老板郭海涛,只要是在他家里买菜的老年人,不管多少,他都会帮老人把菜送到家里。郭海涛是位九○后大学生,与同是九○后大学生的妻子经营着一个小小的菜店。店内干净整洁,商品摆放整洁有序,让人看着舒服。郭海涛虽然年轻,但是人很勤快,头脑灵活、能吃苦。他与大部分九○后不同,毕业后,他卖过烧烤,承包过土地,如今有声有色地经营着自己的小菜店  相似文献   

6.
正一提到李根稳、胡风夫妇,二师一二九团十一连的职工都会竖起大拇指:他们夫妻恩爱的事迹被连队传为美谈。2010年妻子胡风突发脑溢血导致身体偏瘫,卧床不起。但李根稳没有放弃妻子,他经常同妻子沟通、交流谈心,鼓励妻子,天塌下来,还有他顶着,再苦再累他都不会放弃。每天,李根稳除了到地里劳作,还要回家照顾妻子,没有一句抱怨。他的坚持和不放弃给情绪低落的胡风带去了希望,在妻子胡风的心里注入了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在农场的马路上,还是在文化中心的广场上,人们常会看到—位老人用轮椅推着偏瘫的妻子一起散步.他就是六师新湖农场水管处退休职工蒋合州和他的妻子杨文琪. 12年前刚退休的蒋合州,本想清闲幸福地安度晚年,不料妻子却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面对老伴的不幸,蒋合州也曾苦闷过,但想起从前自己没退休时,一年中有大半年的时间是在野外干工程,很少顾及家里,都是淳朴善良的妻子在家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洗衣、做饭、缝缝补补,把孩子们拉扯大,培养成了大学生、研究生.如今,妻子瘫痪了,自己就是再苦再累也要把老伴照顾好.  相似文献   

8.
程世刚 《党的建设》2008,(12):62-62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江津吴摊场附近的石院子。一家人为给他取名费了番周折。聂仕先夫妻俩都读过几年私塾。当晚,聂仕先把家里的那本《杂志三字经》拿出来,靠在妻子唐氏身边,寻找起儿子的"名字"来。  相似文献   

9.
<正>车行至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市坪乡市坪村,村路平整宽阔,路两旁连片烟田长势喜人,走进烟农王邦学的家里,正赶上他匆匆从烟地里返回。"刚骑着摩托去地里看了一圈,今年的长势还是不错的。"59岁的王邦学家里三代7口人,只有他一人独自在市坪村老家雇人种烟。"几个孩子都算争气,都考上了大学,妻子也去城里享福了。"其实20世纪80年代王邦学也曾在家种烤烟,"10亩左右效益不错,2003年周围人都去打工了,  相似文献   

10.
<正>春日桃花开,三师运输公司一户56平方米的老宅,香菜、韭菜苗破土而出,川妹黄素芳笑盈盈地说:"用花盆种菜好,下面条很方便。"丈夫尹正前拿着亲手为妻子做的艾灸木盒,说:"家里的大小活儿,我一只手也能干。"黄素芳帮丈夫安装好假肢,尹正前不要他人搀,退着步子一阶一阶地下楼。儿子尹鹏周末不在家,他去参加会计从业证培训班学习,"新生活、新面貌、新起点、新开始!"是多年前他写在卧室墙壁上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1.
有天看电视,主持人问一对老夫少妻,谁先追的谁.先生回答是自己先追的妻子.主持人又问:"当时看上妻子什么?"这回妻子抢答:"都说闻香识女人,他闻到我身上的菜味,便喜欢上了我."先生补充:"如果妻子家里做臭干子,她身上就有一股臭干子的味道;如果家里做酸菜,她身上就有一股酸菜味.她这个年纪的女孩能在家做饭的很少,喜欢下厨房的...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群峰之中,界河边上,每天早上有一面手制的五星红旗高高升起。这面国旗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5团农工沈桂寿和他的妻子用自己家里的红布和黄布缝制的。  相似文献   

13.
周富兰 :我的丈夫我和万立春结婚时 ,他家里贫寒 ,当时是石板房 ,屋里没有粮食 ,捞一把吃一把 ,结婚也就很简单。他在小双、朱良、西营、仓上工作 ,每回都是他过生日我才去 ,给他做几个菜。其他干部不知道 ,他也不告诉人家 ,怕人家花钱送礼。我跟他结婚半辈子 ,他把屋里的活都甩给我了。他说 :“家里的事 ,你担八十斤 ,我担二十斤。”他工作好 ,晚上回家也写文章 ,一写就是半夜 ,白天又下村跑。他在西营区林特站当站长时 ,到朱良乡搞技术培训 ,讲了满满一个星期 ,每天都讲到晚上。人家奖励他1000元 ,他不要 ,给了乡上。他在朱良乡当党…  相似文献   

14.
正1978年,还是年轻小伙子的马笑冰成了宽城大庙沟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的大庙沟小学由大队库房改建,教室设施简陋,破烂不堪,每到阴雨夏季,露出的土木架子上蹿出一簇簇的蘑菇是常事儿。春夏还好说,一到冬季,"针眼大的缝儿,牛犊大的风",凛凛山风透过门窗刮进来,就算教室里生着火炉,孩子们也是"暖前胸冷后背",冻得发抖。当时他接手的是毕业班。此情此景,马笑冰跟妻子一商量,便决定把孩子们暂时带到自己家里上课。没有黑板,他就用家里的面板来代替;借来邻居的凳子还是不够,他就让孩子坐到炕头上。  相似文献   

15.
海澜 《廉政瞭望》2007,(3):22-23
他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著名学者,在家里却是“女皇”妻子的臣仆。在妻子的淫威下,他一次次挪用公款给她炒股。他能深刻解剖别人的犯罪心理,对自己与妻子犯罪的心路历程却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6)
<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镜子照照自己,要永远向他学习。"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是焦裕禄家风中最闪光的遗产。焦裕禄不仅自己不搞特殊,对妻子和子女要求也非常严格。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粮食供应紧张,家里子女多,焦家的午饭几乎固定是一锅普通的面条,加上窝窝头或红薯。有一天,妻子给他端来一碗大米饭,上面还拌了点儿红糖。当时,兰考不产大米,粮食供应中70%是  相似文献   

17.
周居霞 《实践》2014,(1):33-33
<正>在乌审旗嘎鲁图镇神水台村采访,听到许多村民把他们的老支书朱广宇挂在嘴上:"支书得那么大病还为大伙操心,咱得让他省点心哪。"当朱广宇笑呵呵地站在记者面前,那高挑清瘦的样子的确像是大病初愈,可他的热情开朗却让人感到他很潇洒很帅气。安排好记者的饭菜,他对记者说:"你们先吃啊,老伴来电让我回家吃饭哩。"自从2010年做了胃癌切除手术,他每天要吃五顿饭,贤惠的妻子,每天煲汤熬粥为他调理。"既然大家信任我,我就好好干一把"朱广宇今年61岁,1977年退伍,在当时的乡政府任供销社主任,退休后回到神水台村。他助人为乐的美名早已远近闻名,比如他常把化肥农药赊给生活困难的乡亲,甚至赔上本、  相似文献   

18.
忠厚传家久     
<正>记得新婚后不久,有一次和妻子聊天,她问我道:"你知道是什么让我下决心嫁给你吗?"我摇摇头,说真的,家里兄弟姊妹七个,自己又不是啥高富帅,能娶回妻子算我攀了高枝。妻子笑了笑道出了原委:"我看你们杨家是个老实厚道人家,家人都善良、心眼儿好,嫁过去也许不能享上大福,可一定能平安踏实地过一辈子。"听了妻子的  相似文献   

19.
预备党员小李最近碰到一件十分苦恼的事情:他马上就要转正了,但在组织生活会上有同志提出,他在家里经常与妻子吵架,影响了党员在社区的形象,要他在支部大会上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可小李认为.自己虽然与妻子有过一些争吵,但那完全是夫妻之间的事,属于个人隐私,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面前讲。  相似文献   

20.
正"那年冬天我挑着豆腐去卖,既没人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也没人照看我们刚会走路的大女儿……"王清华卖完豆腐回到家,看到屁股上被火烧出一块疤的大女儿和在旁边哭泣的妻子,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让家里日子好起来。这件事虽然已过去30多年,可再次提及时,王清华的心情仍然难以平复。王清华是黄平县寨碧村党总支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