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贵州:林下经济是紫云脱贫攻坚有效抓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程华恩:紫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12%以上,高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我们着力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蜂短平快主导产业,同步推进中药材、精品水果和其它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当代贵州:林下经济是紫云脱贫攻坚有效抓手,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程华恩:紫云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7.12%以上,高于全市、全省的平均水平。我们着力将资源优势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发展林下菌、林下鸡、林下蜂短平快主导产业,同步推进中药材、精品水果和其它林下种植养殖等特色产业发展。在发展中,我们坚持系统化布局、组织化生产、市场化营销,以县为单位全面系统推进林下经济,推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黔东南州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充分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确定了重点产业,努力形成兼具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林下经济产业。3269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67.98%……黔东南的山林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希望。立足优势选产业生态名片,是黔东南州最为靓丽的一张名片。近年来,黔东南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立足生态优势,明确把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推动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印江自治县念好山字经、打好生态牌、做好水文章,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果蔬、中药材等山地特色产业,以梵净绿茶、梵净蘑菇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走出深山、销往各地。走进印江自治县缠溪镇周家坳村,林荫苍翠、野花繁盛,蜂箱整齐排列,蜜蜂"嗡嗡"作响,演奏着甜蜜的致富曲。2016年来,村民张明生在缠溪镇党员干部的帮助下,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养蜂。如今,张明生的"甜蜜产业"从最初的4箱发展到160箱,4年来已收入20多万元。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黎平县借势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东风,把大数据引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2016年起,该县着力打造了"产业云、旅游云、扶贫云、应急云、政务云"建设平台,以"云上黎平"助推全域经济快速发展。一、"产业云"成黎货出山"快进键"多年来,黎平县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将全县产业发展、服务和市  相似文献   

6.
为响应黔东南州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工作新思路,近年来,锦屏县主动作为、创新谋划,厚植生态底色,加快推进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座坐拥180万余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72.12%的东南边陲小城,-幅绿色的林下经济版图日渐铺展。  相似文献   

7.
正所谓"两园一田",即亩产1吨以上的猕猴桃"吨产园",亩产1000斤以上的刺梨"千斤园",亩均收入1万元以上的茶叶"万元田"。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六盘水"两园一田"面积将分别达10万亩、35万亩、5万亩,并借此示范带动全市林下经济、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同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水城区蟠龙镇百车河社区村民晏庭银,第一次尝到科技兴农的甜头,放出豪言:"现在论斤卖,以后论个卖!"  相似文献   

8.
高刚 《当代贵州》2022,(12):14-17
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关键举措.截至2021年5月,贵州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459.5万亩,产值295.7亿元,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发展的同时,贵州林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三性"即同质性、分散性和脆弱性;"三低"即重视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和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省“陇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全省75个贫困县中,有43个县将中药材种植列为脱贫增收项目或主导产业.中药材种植覆盖1300多个贫困村,占全省的21%,发展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1600个,药材加工龙头企业200多家.全省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中药材年交易量分别保持在100万吨和150万吨以上.“以药扶贫”取得明显成效,中药材主产区药材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逾60%.2017年定西市中医药实现总产值144亿元,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1695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4%.  相似文献   

10.
谭标  秦涛 《当代贵州》2013,(1):43-43
黔东南州施秉县有"西南药城"之称,而施秉县的中药材尤其是太子参的发展中心区又在施秉县的牛大场镇。牛大场镇总面积273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山地面积在10万亩以上。近年来,全镇5594户中种植药材收入100万元以上的药农有50余户,50至99万元的有220户,10万元至49万元的有4500余户。2012年,牛大场镇太子参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4万亩,产量近1500吨、产值近3亿元。太子参产业逐步形成一个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整个贵州的产业。"施秉太子参"、"施秉何首乌"、"施秉头花蓼"三个品种通过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国家GAP认证,成为全国唯一  相似文献   

11.
正镇远县聚焦单个合作社规模小、产品少、销路窄等问题,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推动、企业牵头,将全县有意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再合作",成立"联合社",实现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在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乡石桥村的林下蛋鸡养殖基地里,阵阵"咕咕"声中,村民罗玉花正在捡拾热乎乎的鸡蛋。她说:"自从蕉溪镇蛋鸡产业扩大规模延伸到我们村后,我就成了上班族,不仅能领到工资,还能拿到分红收益。"养殖基地由镇远县苗侗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全链条管理,今年是加入镇远县众城联合社的第3个年头,蛋鸡养殖规模达10万羽,目前年产值800万元,就近解决群众就业30余人。  相似文献   

12.
龙里县通过聚焦产业选择、聚焦主体培育、聚焦服务保障和聚焦产销对接的"四个聚焦"措施,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聚焦产业选择,解决"种什么"。按照该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工作方案,该县多个部门实地调研,规划建设500亩以上坝区共有15个,总面积38400亩。重点发展刺梨、蔬菜、生态畜牧业、茶叶、经济(果)林、中药材、油茶、生态渔业8个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铜仁市立足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以茶、油茶、食用菌、生猪、禽蛋和中药材六大产业为主的绿色优质农产品,有被誉为"世界茶中珍品"的梵净山茶、"东方橄榄油"的油茶、丰富多样的中药材等,其产品天然自成,口味纯正,深受广大消  相似文献   

14.
正在贵州石漠化片区,通过有效推进石漠化治理和脱贫攻坚,林下经济、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蓬勃发展,部分地区石漠化得到遏制,群众大力发展蔬菜、茶叶、生态家禽、食用菌、中药材五大脱贫产业,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贵州省石漠化地区涉及近50个县区,有近一半贫困人口长期在此生活。党的  相似文献   

15.
正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天柱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及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明确将生态土鸡养殖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同时全面融合发展油茶、蔬菜、精品水果、中药材和食用菌5大重点产业,形成"1+5"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主导产业。天柱以县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招商引进凤扬公司、金凤麟公司、世纪恒康公司等企业,采取"1+N"经营模式,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订单繁育、养殖  相似文献   

16.
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大精神,对于民乐县来说,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战略部署,牢牢把握转型跨越总基调,坚持生态引领,聚焦"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实施"十大"工程,着力培育集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富民多元产业、区域首位产业于一体的宜居宜游产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积极努力建设薯药大县、草畜大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大县.民乐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发展的重点、难点在农业,潜力也在农业.为此,县上集中力量打造沿国道227线、干山路、南和路以及洪平路4条"三农"工作示范长廊,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激励,鼓励引导沿线乡镇村组积极培育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小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流转、"四化"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示范点,辐射引领全县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提升农业农村工作整体上台阶、上水平.将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首位产业重点培育,建成20万亩中药材生产基地;持续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力争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打造薯药大县.突出"扩量、提质、增效、安全",加快肉羊、生猪、奶肉牛和蛋肉鸡四大生产基地建设,努力形成养殖重点突出、产业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的发展格局,打造草畜大县.  相似文献   

17.
正在黎平县岩洞镇竹坪村的林下灵芝地,树叶下、杂草间朵朵乌黑的灵芝,可爱得让人惊艳。"今年争取制5万棒以上的灵芝菌种。"竹坪村党支部书记、祥泰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定隆告诉记者,按照每棒售价20元,合作社销售额有望突破100万元。成立于2017年的祥泰专业合作  相似文献   

18.
正龙里县通过聚焦产业选择、聚焦主体培育、聚焦服务保障和聚焦产销对接的"四个聚焦"措施,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聚焦产业选择,解决"种什么"。按照该县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工作方案,该县多个部门实地调研,规划建设500亩以上坝区共有15个,总面积38400亩。重点发展刺梨、蔬菜、生态畜牧业、茶叶、经济(果)林、中药材、油茶、生态渔业8个特色产业。截至目前,累计完成结构调整面积32000  相似文献   

19.
正孟夏时节,漫步凉都,青山苍翠、天蓝水碧,公园棋布、绿带纵横、花岛点缀……六盘水这座曾经的"江南煤都"正因生态建设而璀璨绽放。严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凉都"新名片。六盘水这座被108个山头环抱的山城,经多年生态修复,森林覆盖率从最低时的7.55%增至56.94%,别具特色的峰丛湿地城市景观轮廓已现,"大生态"基础正不断夯实。擦亮绿色发展底色,六盘水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绿色经济"四型十五种"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相似文献   

20.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施秉县五大中药材经营模式托起药农增收的蓝天施秉县素有贵州"药都"之称。2004年,施秉县中药材总种植面积3.7万亩.有药农5000多户,种植品种30多个。太子参总产量达到800余吨.亩平均收入2400余元.农民总收入达960万元以上。近年来施秉县在中药材生产经营的实践中.采取了五大有效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中药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托起农民增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