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刚 《当代贵州》2014,(25):46-47
正江口县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发展理念,美丽幸福新江口建设风生水起。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铜仁市委一届五次全会也分别作了安排部  相似文献   

2.
赵洪祝 《求是》2012,(3):24-26
在"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深刻认识和把握生态文明的内涵,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是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也是浙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冯昕 《奋斗》2013,(1):40-41
正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写入党章。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重要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顶层设计的科学完善,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虎林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信心。虎林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就是要立足生态、资源和口岸优势,以创建国家级生态市为载体,科学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对于兵团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兵团所处地区在生态上先天脆弱,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可以恢复原状的机会小。过度开发会使本身脆弱的生态极易发生灾害,导致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所以,有必要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兵团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到最满意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了党的行动纲领。这显然将“生态文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标体系中,注入了绿色的生态内涵。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应主要从产业结构、科技、制度和教育四个层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王中苏 《唯实》2013,(1):70-72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八大上,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体现了我党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必将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建设“美丽中国”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成绩显著,梳理总结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探索经验,对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必将推动美丽中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丰富内涵和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和生态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理念。它要求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自然生产力和生态生产力、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相统一等理念。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相统一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是践行这一论断的科学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
冯之浚 《前线》2009,(7):14-16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的提出给人类展示了一种超越工业文明的适宜于人类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新的文明形态.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基本准则,立足于“中国特色”的问题境域,追求“和谐社会”这一生存价值目标,才能够走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1.
《求实》2014,(4)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就是要既建设经济层面的生态文明,又建设经济层面不同阶段或环节的生态文明。前者是从空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后者是从时间维度来说的,即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全过程。前者可从经济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道路来理解;后者可通过生产中的生态文明建设、交换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分配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消费中的生态文明建设来体现。只有时间、空间这两个维度都"融入"好了,才是真正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2.
曹和修 《党史文苑》2012,(24):51-52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形成了理念科学、目标具体和路径明确的生态文明观,这既是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是对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观认识的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识和科学把握。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芳  赵万明 《理论导报》2020,(8):37-39,64
正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简称"两山"理念),这一理念在2015年被写入中央文件《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7年又被写入了党章,经历了从理念到政策化再到制度化的过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经济发展新模式的方向选择,更是国家最高决策集体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科学决策。15年来"两山"理念在中国大地从南到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论写人报告,而十八大报告更是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大建设并列,把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于总体布局的高度,体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9,(3)
<正>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用"四个一"精辟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进一步明确了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部  相似文献   

17.
<正>全会《决定》拟定了未来六七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为全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筑提供了行动指南。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核心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四川重点生态功能区、连片贫困区、民族地区、生态脆弱区"四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叠合度较高,对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扶贫脱困、社会稳定、民族和谐等都在这  相似文献   

18.
邵红  李爱芳 《世纪桥》2013,(15):58-60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由此,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视域下,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以期在更高层面上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国复兴找到适合的发展模式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这是我国国力增强之后,对于未来发展抱有更高的期望及要求,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深刻领会"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思想,应从时代高度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时代精神,从整体事业把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所彰显的社会合理发展的历史追求,立足于人的自我约束和提升,在全社会确立和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