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龙里县人工种植刺梨为贵州石漠化治理提供了有效范本,成为山区老百姓"点绿成金"的经典案例。图为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村民采收刺梨果。(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龙里县,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县之一。10多年前,地处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的龙里县石多土少、生态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发展基础差。生态环境最恶劣时,大面积的土地呈现石漠化状态。提起那时的生活环境,当地百姓纷纷感慨:"有些高山上都见不到  相似文献   

2.
正7月5日,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联合印发通知,同意110个单位创建第二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贵州省龙里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5个项目成功入选。近年来,龙里县打造"一园三区"发展格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户增收。"我们一共种了300亩左右的蔬菜,有西红柿、西兰花、茄子、豌豆尖、辣椒等品种。"7月17日,在龙里县湾滩河镇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成片的蔬菜长得郁郁葱葱,很是喜人,几位中年妇女  相似文献   

3.
正走进龙里县谷脚镇毛堡村,苍山抱翠,云雾缭绕。在云邑清茗茶叶专业合作社门前,十多户茶农聚拢在这里。"100斤清水兑70斤黄泥,再加1斤磷肥,关键是要搅拌均匀,这样才能让茶树苗的根得到足够的营养……"龙里县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农艺师刘贤辉面对面指导农户,教他们如何对新发放的茶苗进行管护。茶农们在他的指导下,忙得不亦乐乎。刘贤辉是龙里县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下派干部,他说自己长期搞  相似文献   

4.
正3月20日,记者走进龙里县冠山街道平西村西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萤火虫"志愿者在田间地头向村民们传授农技知识。龙里县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改变以往"灌输式"的培训模式,通过"萤火虫"志愿者收集群众志愿服务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科学合理开展志愿培训活动,基本实现群众喜欢在哪里,文明传习活动就覆盖到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传习阵地就建到哪里。  相似文献   

5.
<正>龙里县以数字化为抓手,通过党建"云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搭建了"民情一点通"、"农民档案"、"网上党校"等平台,为乡村(社区)、非公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有力的抓手。龙里县为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破解基层党建手段单一、实效性不强、活动平台不足等突出问题,按照黔南州委"精准党建"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数字化为抓手,通  相似文献   

6.
<正>龙里县通过"培训一项技能、创办一个车间、盘活一片土地、探索一条路子、用好一个岗位"的"五个一"措施,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并取得明显成效。培训一项技能。龙里县通过与贵龙经开劳务公司及培训职业学校合作,以"用人企业出单、培训对象填单、培训机构做单"模式,共组织开展烹饪、家政  相似文献   

7.
正4月2日一早,记者在龙里县湾滩河镇见到了村民口中的"老农哥"罗应君。罗应君话不多,来到地里他才打开"话匣子",说起了这20多年的农技历程。1992年,从黔南农校毕业后,罗应君被分配到龙里县最偏远的巴江乡农技站,开始了农技推广生涯。巴江乡距龙里县城70余公里,其中最边远的平坡村距乡政府20余公里。这里农业基础薄弱、种植观念落后,生活十分贫困。1993年,乡政府领导挑选踏实肯干的罗应君住到平坡  相似文献   

8.
在2001年全国科技扶贫工作会议上,我省龙里县"种植、养殖、沼气"的生态农业模式被国家科技部誉为"贵州龙里模式",这为喀斯特山区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在播撒希望种子的5月,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十里刺梨沟盛开着以素淡的芳姿及淡雅的清香而闻名的刺梨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着这样一位"刺梨花"般的检察女战士,在逆境中灿烂绽放,用辛勤和汗水不断诠释着人生的价值,她的名字叫韩彩云。韩彩云,现任龙里县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科科长,从检21年,她以出色的工作业绩诠释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人生价值观。韩彩云身患疾病,两次手术,如今病仍未痊愈,但她凭着对检察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始终坚守在检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龙里县围绕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着力点,通过建立健全"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推行"多网合一",实现治理"一张网"解决、诉求"一口子"受理、工作"一机制"统领,形成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在乡村治理上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龙里县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东面30余公里,隶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县城龙山镇,因城东南有龙架山而得名。明洪武四年(1371年)置龙里驿,二十三年(1390年)置龙里卫。清康熙十年(1671年)撤龙里卫置龙里县  相似文献   

12.
正龙里县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多对一"包村,干部"一对一"包户结对帮扶机制,持续巩固扶贫成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2019年,龙里县持续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工作目标,保持县设总部抓统筹、镇设战区抓组织、村社战队抓落实作战体系,实行县级领导及部门"多对一"包村,干部"一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20,(1):40-41
龙里县启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以来,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德行龙里·志愿黔行"为主题,以"感恩携行、发展齐行、自治同行"为路径,以"唱响一首感恩歌、争做一个文明人、找准一条发展路径、共建一个美丽村寨"为切入点和主抓手,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德行龙里"精神文明创建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师德高尚教师队伍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培育新时代好少年."2020年12月11日,龙里县教育局组织各县直学校、镇(街道)学区服务中心,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教育系统2020年"1+6+N·多彩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大比武".通过举行中小学生书法、趣味象棋等比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发展个...  相似文献   

15.
正见过评优秀、评先进,怎么还有评落后?是的,你没看错,这是黔南州龙里县龙山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团结村等鲊组的李某就在龙山镇评出的31名"懒汉"榜单中。"对不起师傅,这儿是进口,只准车辆进,出口在右边呢,请走右边。"5月23日,记者在双龙经济开发  相似文献   

16.
正6月3日至6日,省委、省政府组成四个组到全省各地暗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到黔南州龙里县、安顺市平坝区贫困发生率最高、位置最偏远的贫困村暗访,并召开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检查推进会。谌贻琴一行按照"扶贫云"提供的贫困户信息,不打招呼、轻车简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龙里县以"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群众动力、促进管护落实"为主线,创新推行"三个三"模式,从完善组织体制入手,创新工作方法,构建长效机制,有效破解农村管水难题,探索出一条农村管水工作的新路。坚持"三个原则"强组织,形成合力"管起来"。坚持县委、县政府主导推进。成立以分管水利工作的副县长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为  相似文献   

18.
<正>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近年来,龙里县龙山镇深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采取"三到位"措施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筑牢群众"精神家园",助力乡村振兴。强化思想认识到位。该镇出台"治陋习、树新风""十不准"规定,提出"不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不参与打牌赌博、不参与封建迷信活动、不参加大操大办酒宴"等要求。并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相  相似文献   

19.
覃淋 《当代贵州》2020,(18):21-22
"岑医生,我的身体情况好多了,今天输液还是和昨天一样吗?""阿姨,来这边坐下,我先给你配药。今天是第三天,再输两天就结束了。你这个病必须要好好保养,保持心情愉悦。"4月21日一大早,78岁的村民韦朝秧来到龙里县龙山镇中坝村卫生室找医生岑敏输液。  相似文献   

20.
汪永丽 《当代贵州》2014,(21):42-43
正龙里县紧扣全省"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继续深化"德行龙里"工程,以"孝"文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县公民道德建设。2013年以来,龙里县充分结合本地道德建设实际,创造性实施以"诚、爱、礼、孝、仁"为核心内容的"德行龙里"工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一年实践,"德行龙里"工程在全县引起强烈反响,有效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