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法律制度和警察权益保障理念大多关注警察职权的有效发挥,而对挑衅与轻度侮辱等软暴力行为给社会与警务活动带来的危害常常予以忽视。而事实证明,以软暴力妨碍警务的行为严重损害了警务主体的权威性与警务行为的严肃性、强制性,导致本可以通过警察执法行为快速实现的社会正义无法实现,还破坏了形成于警民之间的秩序。对此,可以通过重构针对软暴力妨碍警务行为实施主体的教育体系、创新警察宣传方式、创新受害警察的救济模式等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2.
暴力袭警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大量的数据研究和对一线民警的实际调查来看,公安民警遭受暴力袭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公安机关和广大一线民警必须转变执法理念,加大警务实战训练力度,进一步强化警务保障机制,提高执法规范和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我国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暴力袭警案件呈现出不断增多之势.频发因素:法律制度因素,社会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民警自身因素.预防途径:1.加快袭警罪的立法;2.创设警察权益保护法;3.完善警察执法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4.
强硬立法应对暴力袭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袭警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暴力袭警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民众公然向民警侮辱、挑衅、示威、施暴等各种阻碍警察职务的不法行为,暴力袭警频发的因素有:法制因素、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和民警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通过借鉴西方警察权益保障机制机会,强硬立法,规范警察维权组织等举措应对袭警。  相似文献   

5.
一国两制是成功的,但外部敌对势力为港独思潮提供温床。面对软暴力新形势,民主党派一员理应建言献策、与时俱进。出台维稳法规,强化中华教育,政治上为港籍青年提供更大发展空间至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应对暴力抗法袭警案件,确定多警种协同处置的基本原则和目标,构建处置暴力抗法袭警案件三级快速反应联动机制,确保案发时处置、调查和处理地多警种同步联动,以期最大限提升民警现场处置效能,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加大对暴力袭警行为的打击,近几年,暴力袭警行为正在逐年减少,特别是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袭警罪”,将暴力袭警的判罚刑期进一步上调以来,更是对暴力袭警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扼制。然而,正是这种环境使得“软暴力违警”现象逐渐增多,许多不法分子为避免承担违法后果,逃避打击,便采用手段相对柔和、方法相对隐蔽的“软暴力”阻碍民警执法。本文围绕“软暴力违警”的特点和类型,选择现场处置软暴力违警的执法语言应对角度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袭警罪以来,各地首例袭警案接连曝光。在司法实务中,对袭警罪中“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不同和对袭警罪的保护法益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审判实践的差异,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如何认定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行为便成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应指的是通过“硬暴力”突然地攻击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警察,而不是通过“软暴力”、“缓和的”“非突袭性”的行为来阻碍警察执法。确定袭警罪的保护法益,与暴力袭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紧密相关。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前者系袭警罪保护的主要法益,而后者则为附随法益,而非次要法益。应透过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来检验“暴力袭击”行为的构成要件该当性,从而对袭警行为进行准确认定,做到合理合法地出罪和入罪。  相似文献   

9.
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警察行为与妨害公务罪中的暴力阻碍警察执法行为在暴力范围、罪名适用、是否从重等方面有明显区分。暴力袭击在含义上仅指对人暴力,在类型上包括直接对人暴力和间接对人暴力,在暴力程度要求上应坚持“通常情况下会危及警察人身安全”这一标准,但并不需要实际造成警察人身伤害后果。暴力袭击正在配合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辅警,应构成袭警罪而非妨害公务罪。驾车逃逸拖拽民警行为属于暴力袭击手段,无论是否造成警察伤害后果,均应构成袭警罪而非妨害公务罪。  相似文献   

10.
人民警察在行使职权或依法履行公务活动中代表着国家权威。体现了法律的尊严。他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不可侵犯性。但是在社会现实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袭警行为。严重影响了其形象。损害了其权威性也侵害了警察自身的权利。建议减少非警务活动;提高警察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及装备;规范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相似文献   

11.
暴力袭警之原因与多元化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袭警行为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地影响到国家公务行为的正常开展,侵犯了人民警察的人身权利。因此,有必要分析袭警行为的现状、特点,解读袭警行为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袭警问题的法律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破窗理论”给了分析暴力袭警频发的新视角。袭警行为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其学习途径一是以前发生的袭警行为,二是大众媒体关于暴力行为的传播。暗示和负强化也会促使暴力袭警行为的频发。为此.根据“破窗理论”预防和惩处袭警犯罪的有效策略应是“袭警犯罪容忍”机制。在实行该机制时.也要处理好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软暴力已通过刑事司法解释续造的方式进入规范表达之中,但是长期作为非规范用语的背景使其在规范要素和事实要素的对应中仍然存在含义混乱和界限模糊的问题。事实层面上,软暴力表现为借助暴力暗示或组织暗示来展示自身的犯罪能力以实现非法目的。但就规范层面而言,暴力性或组织性却并非软暴力的必要条件,而是软暴力刑事可罚性大小的参考依据。软暴力作为一种违法犯罪手段,本身并不是任何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故其入罪仍应遵循构成要件的符合性判断,不能肆意泛化内涵或虚化外延,应通过司法适用的规范和自由裁量的平衡实现软暴力的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4.
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以来,公安机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同时也付出了血的代价。本文从暴力袭警案件的原因、对策进行分析,以防止、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软暴力概念紧密关联于黑恶势力犯罪,其实质是黑恶势力实施的将恶害向受害人通告的行为。囿于这种认识,对由一般主体实施的软暴力犯罪行为无法进行规制,这对于惩治实际广泛存在的软暴力犯罪行为是非常不利的。事实上,软暴力行为正愈益成为一种新型的类型化犯罪。因此,有必要在借鉴域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将那些侵犯精神活动自由的软暴力犯罪行为类型化为胁迫罪和强制罪,进一步严密刑法体系,以实现对软暴力行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袭警,尤其是暴力袭警事件多发,并且多具有犯罪分子主动挑衅、暴力抗法等特征。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其一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期,大量社会矛盾凸显;其二主流媒体多元化难以有效控制,并且缺乏正确引导;其三是目前我国民警维权机制不完善。面对这种现状,身为民警应更加重视工作时间行为的自律,媒体应更加注重对民警正面榜样的宣传力度,同时加大对袭警行为的打击和惩罚力度,巩固人民警察利益保障机制,完善民警维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对近期武汉袭警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暴力抗法袭警的原因和特点,结合武汉地域、时空特点和警察队伍状况,确定树立三个观念、健全完善六项制度、构建一个体系、强化二种手段、训练六个能力的应对策略。积极适应警务机制改革后警察执勤执法的特点,以期增强民警自我防能力,提高民警高效履职、安全执法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暴力袭警已经成为危及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暴力袭警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矛盾激化的不利后果的转移和国家权力、警察权和公民权之间关系的失衡。针对这些原因,阻止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的突破口和根本出路是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和平衡国家权力、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袭警事件的认识误区与应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段时间,袭警问题频发,谈论袭警问题者也较多。有些学者认为这是一个新问题,其实自从有了警察。袭警问题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大多数学者认为针对袭警问题需要设置严刑峻法,但鲜有人认识到公众的态度中有许多非理性的思维,即误区。认识袭警问题需从立法问题、常态与增量、应对理念等角度来予以澄清,避免认识误区,从而确立解决袭警问题的正确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公安执法活动中“袭警”事件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 ,经常遭到不法分子及有关当事人的人格侮辱和人身伤害。究其原因 ,既有主观方面的 ,也有客观方面的 ;有来自外部的 ,也有来自内部的。这种事件的屡次发生 ,除了直接侵害人民警察的人格权、健康权乃至生命权外 ,更重要的是给社会治安的有序管理造成直接的危害 ,因此 ,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防止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