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实》2014,(1)
邓小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根本的动力源泉。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集中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理论自信则集中表现为坚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邓小平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对于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夯实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1.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3.
《实践》2016,(11)
正1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以实际行动让党员和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4.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自信,这种自信源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实践性和强大生命力的自信。《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不断激励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共产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在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具有鲜明的独立自主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也表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认真学习邓小平独立自主思想,有助于完整地、科学地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有助于坚定地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在早期革命时期就已形成,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始终坚定。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坚信;二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坚信。重温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对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东敬仰马克思、信仰马克思主义。他读了《共产党宣言》后,坚信马克思主义从未动摇。他在通过各类学说、思想、主义比较后,坚定地说:马克思的学说最管用,一是中国社会需要,二是中国革命需要,三是一旦被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掌握住了,在中国就发生大作用。毛泽东用一系列具体数字强调:中国要取得大胜利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队伍。他崇拜马克思、坚信马  相似文献   

8.
范平 《前线》1994,(19)
邓小平同志很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始终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并贯彻在党的建设之中。他反复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坚持社会主义对中国也十分重要。”(《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2页。以下《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只注明页码)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是不是也能站起来,中  相似文献   

9.
《世纪桥》202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中国而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高校而言,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时效性,坚定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新时代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路径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思想上坚定、立场上明确,为社会主义尽职尽责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核心。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这一思想,对于中国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自信,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理论自信,是建立在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的,即准确地、完整地把握理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理论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即:坚定理想信念是内在规定性,准确完整把握理论是重要前提,高度的理论自觉是持久保障,理论联系实际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历史总趋势的新论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代伟人邓小平与世长辞了,然而他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为创立这个理论所采用的方法论却以其光辉始终指引着我们的征程。在我们继承邓小平遗志,迎接党的十五大,全面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时,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及其方法论,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仅就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新的经验材料对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所作的深刻论述,谈一点学习体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作出新的论证是实践的需要邓小平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十分坚定…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其中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制度建设同改革相统一,强调通过改革推动和创新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他坚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对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每当重大历史关口,他都能做到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反对错误思潮,旗帜鲜明地表达对社会主义前途的坚定态度和信心,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通过改革革除弊病。他廓清了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关系,认为必须长期坚持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不断改革具体制度;廓清了制度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冲破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打下了坚实基础。邓小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的主张,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正确处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改革创新、"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把坚定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改革创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5.
在毛泽东逝世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继续探索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在探索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确立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标志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结合起来,在成功地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国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之后,又一次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代伟人毛泽东,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原因之一是高度重视自信。他一生经历过无数艰难困苦,从未丧失过必胜的信心,始终如一地坚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自信充满在毛泽东的著述中,毛泽东思想的魅力之一,也是高度重视自信。毛泽东思想告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什么是自信?中国为什么要自信?中国为什么能自信?中国应该怎样自信?一、毛泽东心目中什么是自信自信是向上心。有了向上心,才有前进的动力。人无自信,什么事也做不成。毛泽东要求刚进学校门的小学生们坚定信心,这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要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7.
明析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伟大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仰关系和信仰特性、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要求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本人的生命实践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6个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相信世界自足自生,不信鬼神;二是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四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8.
明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内容,是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伟大工程、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魅力的内在要求,要坚持既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信仰关系和信仰特性、又体现马克思主义信仰时代化和大众化发展要求的原则。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马克思本人的生命实践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六个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内容:一是相信世界自足自生,不信鬼神;二是坚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四是追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六是自觉坚持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强化大学生信仰认同和信仰自信的主渠道。实践中,《纲要》课教师要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和命运的比较中,中国共产党战胜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不断强化大学生的信仰认同和信仰自信,使其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求是》2015,(5)
<正>在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三个方面的要求中,学而信是前提。学而信是指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坚定理想信念重要论述的深入学习,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切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现在,强调广大党员干部的信仰信念问题具有鲜明的针对性与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比如精神懈怠、消极腐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