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光明网主办的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京揭晓,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赤水竹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昌芹入选。发展是最好的传承杨昌芹,一个出生在贵州印江的苗族姑娘,在学习竹编前,背篓和簸箕,是她对竹编的唯一印象。初中毕业后,杨昌芹因家庭贫寒辍学外出打工,一年后,她重返学校。杨昌芹和竹编结缘于2007年,那一年,她作为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学习期结束后,杨昌芹并未返程,而是选择留下来,跟随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以保护为主,中央财政也设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但更多基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靠发展才能传承,希望国家设立一项非遗的发展专项资金。"3月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贵州团小组会议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省级非遗"赤水竹编"传承人杨昌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安通 《当代贵州》2020,(18):30-30
17岁学习竹编技艺,22岁创立公司,24岁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6岁获"中国竹编高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7岁当选全国人大代表……13年来,杨昌芹用自己不懈的奋斗书写了别样精彩的"竹"梦青春。2007年,杨昌芹作为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师从赤水竹编非遗传承人陈文兰。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赤水,是一个生态环境特别好、旅游资源特别富集的地方。赤水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77%,居全省第-o ” 2019年3月7日,在全国两会贵州省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村民杨昌芹热情地回答媒体提问。  相似文献   

5.
正"世间万般色彩,人们独爱‘贵州绿’。"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文正友、周绍军,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等人士自豪地分享自己的"爱物":竹编水杯、苹果园、石阡苔茶、"人民小酒"。它们都有着同一种底色——"贵州绿"。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此时此刻,贵州红枫湖畔暗香扑鼻,螺丝壳山上采茶正忙,海雀林海松涛阵阵,赤水竹海绿波荡漾,从乌蒙大地到苗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前,首场"代表通道"集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0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媒体的集体采访,其中,一名身着贵州苗族传统服装、佩戴苗族银饰的女代表格外引人瞩目。她就是杨昌芹,除了"两会"代表这一身份外,她还是贵州省级非物  相似文献   

7.
正赤水市是一片孕育着红色基因的神奇土地,步入21世纪,赤水市的干部群众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团结奋斗,攻坚克难,谱写了一曲决胜贫困的壮丽凯歌,树立了贵州精准脱贫的典型样板。2014年赤水市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尚有2.8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4.6%。经过三年艰苦奋斗,2017年赤水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0.5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34元,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3%,1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成为贵州第一个脱贫摘帽的片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的赤水,群众依竹而农、依竹而工、依竹而富,全市逐步构建起竹产业循环发展体系,竹子已成为实现生态美、生活富的有力支撑。初冬的赤水河畔,依旧绿意盎然,一片片竹林在微风吹动下秀美异常。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村民曾富强大清早出门砍竹。他家的600多亩竹林一年产竹20余吨,靠卖竹笋和竹原料就可收入8万余元。在竹子之乡赤水,生态因竹而美,百姓也因竹而富。依托130万余亩竹林,赤水市竹  相似文献   

9.
正赤水市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创设赤水市"两学一做"讲习所,夯实基层党组织基础,增强农村党员党性修养。如今的赤水农村,一幅产业兴旺、党群连心的新农村画卷在连绵起伏的青翠丘陵上徐徐展开。"党员带富有成效,干部干事有闯劲,集体经济让村里有了家底,我们日子红红火火,这都是党员的功劳。这样的党员队伍,要得!"65岁的元厚镇桂圆林村原支书肖义武为农村党员的变化伸出了大拇指。今年初,赤水市结合"两学一  相似文献   

10.
致富参考     
[致富之路] 赤水市:林业生态建设 造福二十万农民 2004年,赤水市2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 入达到2312元,比上一年增加207元,增长 9.83%。据悉,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从竹 产业及其相关产业获得的收入近1000元,占 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地处黔北的赤水市,处处是蔽日的树 林和翠竹。1995年以来,赤水市抓住国家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 的机遇,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以造竹为主要  相似文献   

11.
况顺航 《当代贵州》2016,(16):34-35
正"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6%以上。因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名扬中外的赤水市,是全国"革命老区"和贵州第一个党支部"赤合特支"诞生地,历史上涌现出贾若瑜、秦川、段雪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光荣的红色革命传承。"十二五"以来,赤水市依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立足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凝聚起率先小康的强大力量,取得综合实力提升最快、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以来,赤水市立足基层党建与旅游发展,创新景区党建模式,走出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党建水平"双提升"的发展新路。仅上半年,全市就接待游客321.11万人次,同比增长54.19%,旅游综合收入达34.28亿元,同比增长50.42%。党组织与旅游服务联动今年"五一"小长假,重庆游客李景慧在赤水市四洞沟景区游玩时不慎将钱包遗落,她立即与景区宣传标识上公布的四洞沟景区党支部联系,不到1小时,景区党支部就将钱包交回到她手中。从四洞沟景区党支部党员手中接  相似文献   

13.
正"坚持党建统领,坚持抓学习、增活力、优服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分管党建工作的赤水市税务局副局长韦勇恒说。赤水市税务局通过抓党建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凝聚推动税务改革先锋模范合力,不断提升赤水税务机关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神圣庄严的党徽党旗、严肃有力的党建标语、生动丰富的图文介绍……赤水市税务局建立了党建文化  相似文献   

14.
正著名的"中国竹子之乡"——贵州省赤水市坐拥竹林面积近140万亩,是中国最大的竹海,全年可在山林收集自然生长的各类鲜竹笋5万余吨。为了促进竹笋产业发展,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赤水市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竹笋深加工项目。2005年6月,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以赤水市丰富的生态竹林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专注于绿色、生态、有机食品的研究、生产、销售。  相似文献   

15.
山水茅台     
魏荣钊 《当代贵州》2007,(14):45-46
不过是从极富想象的茅台古镇路过几次,每次都是前去赤水河下游的贵州最远的那个城市——赤水市公干.但每一次从这儿经过时都无缘下车抚摸这片神奇的泥土,遗憾也就一直埋藏在心头。  相似文献   

16.
况顺航 《当代贵州》2016,(17):44-45
正"十三五"期间,赤水市将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继续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创新的方法,全力在全域旅游"井喷式"增长中当先锋、打头阵、作表率。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面积1852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人,森林覆盖率80.55%。赤水历史悠久、物阜民丰,山川秀丽、风景旖旎,是中  相似文献   

17.
正位于赤水市西面的大同镇,距市区9千米,毗邻四川叙永县、合江县。"近年来,大同镇四洞村自强不息、两汇水村后发赶超、华平村借势起飞,让我们欣喜地看到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谈起赤水市大同镇近年的变化,镇长袁春平如是说。"作为基层党员,在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过程中,有了一种使命感,一种催人奋进、必须要付出艰苦努力去破解当前主要矛盾、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使命。"袁春平说。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过竹编的簸箕,买过竹篮装的端午粽子礼盒,在餐厅或者民宿看到过竹编的灯罩,也许还夸赞过它们的精巧匠心.然而,可能大部分人并不知道"道明竹编"——这个发源于成都市崇州市一个普通小镇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正赤水市有赤水河、习水河、福宝河支流三个区域。建成水库52座,其中,中型1座、小(一)型8座、小(二)型43座。赤水市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整治新问题为主要任务,强力推进"建体系、重修复、严治理、抓保护"四法同治,牢牢守住了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大数据为切入点,整合水质  相似文献   

20.
走进赤水市大同镇大同村,山岭新居叠现,田野充满生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们喜气洋洋…… 熟悉大同今昔的人都说,大同变了,变得让人欢欣,变得让人鼓舞. 一幢幢白墙灰瓦的农舍掩映在翠竹丛中;一条条水泥道路连接四面八方;一片片果园基地丹桂飘香.在这里,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