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经的毕节,满目疮痍,草木难寻。在痛定思痛后,毕节将生态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大抓生态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毕节,山峦起伏依旧,青葱蔓延天际,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清风吹拂树木,绿色漫山遍野。站在毕节古彝花海梯田眺望,满目葱茏,相连的梯田线条宛如大地指纹,绿色仿佛从未离开。  相似文献   

2.
正1988年,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毕节开启了以开发扶贫促进生态建设,以生态建设促进开发扶贫的生态文明发展探索。不等不靠,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毕节各族人民自强不息闯出了一条脱贫之路。洪家渡电站、飞雄机场、新鸭池河大桥……一个个现代化工程拔地而起。通过坚持改革开放和一系列先行先试的重大举措,毕节试验区实现了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从一个"不适合生存的地区"发展成为扶贫开发和生态建设的示范性新型经济区。  相似文献   

3.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0):28-29
正以开发扶贫促生态建设,寓生态建设于开发扶贫,变"人口压力"为"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生态、人口的良性互动,毕节试验区为全省加快全面小康建设闯了新路作了示范。"试验区来往前奔,同德同向又同行;洞天花海美如画,科学发展万年春……"近年来,一曲《毕节试验区四季歌》从赫章县海雀村起源,唱遍了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青山绿水,诠释着生态的底线;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现代化要求重点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人的行为模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行为都必须同时实现生态转型。毕节比全国很多地区早许多年就形成了生态意识。引起生态意识形成的主要因素不是工业化带来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是低生产力下农村人口剧增与粮食短缺的巨大矛盾,导致不得不毁林开荒,从而带来严重的生态破坏。在过去的20多年,毕节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三大主题",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变救济扶贫为开发式扶贫,大力实施经济开发和人口控制。同时,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以经济发展带动生态建设,以生态的不断恢复促进经济发展,从而走出了贫困—人口增速失控—生态严重恶化进而加剧贫困的陷阱。  相似文献   

5.
正毕节试验区成立30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7年的182元增长到2017年的8473元,成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辽阔的乌蒙大地行走,领略的不仅是风物,还有人气。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这一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第10个年头。30年来,毕节试验区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94万  相似文献   

6.
正毕节是全国唯一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因改革而生,也因改革而兴。1995年,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毕节考察后撰文说:"在农业时代一直因交通闭塞、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蕴藏着在进入工业时代过程中后来居上的巨大能量。"毕节试验区的巨变,印证了这样的远见卓识。围绕"开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毕节市30.29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601个村出列。黔西县脱贫攻坚成功出列,荣获"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称号。2018年,对毕节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毕节试验区三十而立,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等取得了巨大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确保毕节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为毕节市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  相似文献   

8.
朱江 《当代贵州》2014,(33):32-33
正毕节地处乌蒙山区,千山叠翠,万木争荣。这片国土面积2.6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原山地面积占了93%。1988年以前,因为人口增长失控,"越生越穷,越穷越生"、"越垦越荒,越荒越垦"的恶性循环,导致林草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1988年,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成立以后,毕节把生态建  相似文献   

9.
正弹指之间,28年过去。俯览毕节这片多灾而又贫瘠的土地,如今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西部提供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样本。上世纪80年代,毕节是我国西部贫困落后的典型。1987年,毕节人均生产总值30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元,贫困发生率高达65.4%;森林覆盖率为14.94%,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2.6%。"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这就是生态恶化、经济贫困的写照。1985年夏,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刚到任即奔赴毕节农村调研,正视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0.
正为种好法治建设"试验田",2015年,毕节市以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工程、公正司法天平工程、全民守法宣教工程、法治惠民服务工程、生态文明法治工程、法治监督检查工程"六大工程"为统领,全面推进"法治毕节"创建,目前,创建工作发展态势渐入佳境、越来越好。"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毕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砥砺奋进,不断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大步前行。"法治毕节"创建的成绩见证了司法行政人的心血和汗水,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春风吹遍毕节大地。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20年的科学探索后,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治穷致富、生态建设和人口控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绿满乌蒙     
李文勇 《当代贵州》2023,(18):32-33
<正>地处乌蒙山腹地,曾经“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存条件让毕节的人们长期无法摆脱生活窘境。1988年,为破解“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生存状况,由贵州省委倡导,经国务院批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毕节试验区建立。30多年来,毕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等帮扶和支持下,怀感恩之心,立奋斗之志,聚决战之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在乌蒙大地上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反贫困试验,谱写了战天斗地、可歌可泣的生态发展蜕变壮歌。凭绿色而兴。毕节市抢抓机遇,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先后获评省级森林城市7个,林地面积达2200余万亩,  相似文献   

13.
正30年来,全国统一战线倾力帮扶,同心攻坚,奋力在毕节试验区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为新时代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探索新经验。北京相距毕节,2000多公里,山水迢迢,路途遥远。30年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一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改革试  相似文献   

14.
<正>贵定县把"建设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特色县"作为发展目标,将加快生态建设贯穿工业、农业、旅游、城镇建设发展全过程,跳出生态抓生态,推动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牢记嘱托书写答卷当代贵州:2011年5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贵定县甘溪林场考察生态建设时作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还要在更高境界上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指示,6年来,贵定县是如何践行这一重要理念的?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毕节在林木流转、林下经济、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等方面实施改革,实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融合、共荣共生。"三权分置"家庭林场有了"名分"在距毕节市区26公里的七星关区朱昌镇发启村大荒坝,林间树下不时可见鸡群自由自在地觅食、追逐。这片林下养鸡基地属于发启兄弟家庭林场。  相似文献   

16.
威宁县地处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腹地,是贵州西大门。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西部大开发和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的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经济发展、环境优良、生态良好、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要紧紧围绕威宁"生态农业大县、湿地旅游大县"的发展定位,正确处理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威宁,着力打造贵州高原生态县,努力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威宁县处于高海拔低纬度经纬坐标上,是贵州母亲河乌江的发源  相似文献   

17.
正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万亩林"就是海雀的"金山银山"位于云贵交界、乌蒙山深处的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曾是一个"苦甲天下"的地方;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后,海雀村向贫穷落后发起了总攻。如今的海雀村已是毕节试验区的一个缩影。7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致贺信,这封贺信在海雀村产生了热烈反响。海雀村村支书文正友激动地表示,习近平主席的  相似文献   

18.
正对聂宗荣来说,30多年坚持做一件事,并做好了,是他一生中最骄傲的事。自1988年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成立以来,他行走在毕节的城市、乡村、高山以及河岸,用心捕捉毕节每一次变革的瞬间,用光影记录毕节在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征程中的每一个脚印。  相似文献   

19.
正毕节森林覆盖率从1988年的14.94%增长到2017年的52.8%,每年增加1.3个百分点,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毕节试验区位于贵州西北部,与川、滇两省接壤,是全国第一个喀斯特地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毕节试验区建立以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贵州历届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毕节人民艰苦创业、继续奋斗,逐步走出了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  相似文献   

20.
2月1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的署名文章《科学发展观在毕节试验区的探索与实践》。文章高度概括了毕节试验区建立23年来、在"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指引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阐述了毕节试验区加快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具体内容,深刻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造出的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经验、新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