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是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直接关系攻坚战质量。"近年来,贵州把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四场硬仗"之一,作为群众脱贫与否的重要指标,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仅2018年,全省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正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民生总关情,点滴暖人心。过去一年,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江口县聚力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确保贫困群众学有所教、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今年以来,江口县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整县退出政治责任,聚力打好农村公路"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  相似文献   

4.
贵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出的发展思想,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补短板、强弱项中不断提高民生建设水平,让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正>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贵州脱贫攻坚的重大战机。攻坚中之坚、啃硬中之硬,贵州作出了"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的宝贵探索。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贵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向贫困发起"总攻",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保障等硬仗,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对20个极贫乡镇开展定点扶贫,攻坚中之  相似文献   

6.
正脱贫这条民生底线必须守住,贵州强化全力扶贫、全面扶贫大格局,坚决打赢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9月20日至21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铜仁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全力攻坚克难,以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6万人,贫困发生率降低到10.6%。  相似文献   

7.
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贫困程度深、贫困范围广、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十分艰巨。截至2017年底,仍有280万贫困人口。就业扶贫是脱贫工作最重要和有效的抓手,是解决贫困问题的"牛鼻子"。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省人社系统立足本职,紧紧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围绕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做功课,下足"绣花"功夫,通过一系列措施全力推动就业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截至目前,贵州已帮助120万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执政党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表明加强和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贵州一系列民生问题得以破题,民生领域的“冰点”正在消融,民生保障网络变得更为坚实,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领域取得新进展新成就.  相似文献   

10.
正民生问题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正确处理民生问题,是保障广大民众根本利益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持续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民生影响民心,民心维系国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的精髓,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动诠释了"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1.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  相似文献   

12.
正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  相似文献   

13.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啊。十七大说,民生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正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创造了全国脱贫攻坚"省级样板"。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指出:"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贵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六个精准"基本方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四川、海南、湖北、湖南、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上海等地考察调研,听民声、察民情、问民意。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成都市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2018年,我国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  相似文献   

17.
艾迪 《党课》2013,(9):101-102
人的尊严,既指物质层面上的,比如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也包括精神层面上的,比如有序参与各级政府的相关决策,可以对政府和官员提出批评和建议,可以充分行使和享受自己的公民权,可以在一个公开、公正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2,(12):47-47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我们必须破除人民幸福是党和政府恩赐的错误认识,切实维护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首创,让人民群众大胆探索自己的幸福道路。各级政府和党委要大力发展各项民生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9.
秦志军 《新湘评论》2014,(20):26-26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道县把75%的财政支出用以打造"六子"工程,确保老百姓劳有所获、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食有所足、民有所安,全县人民的幸福指数得以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正对都匀来说,抓扶贫就是抓发展,扶贫开发各项工作,都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当代贵州:当前,扶贫开发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在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中,都匀市进展如何?吴丹:今年以来,都匀市深入实施贵州省大扶贫战略行动,落实"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其中,我们全面开展"五个一批"扶贫工作。发展生产脱贫和就业扶贫方面,今年投入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34.9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