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王燕吗?我的蔬菜大棚里要收菜了,明天请你给我派4个人来干活吧!"这是近日农二师二十九团一个自发组织的"巾帼打工队"的队长王燕接到的一个电话。居住在该团梨华社区的居民王燕2006年牵头组织在社区居住的下岗女职工、家属等组成了"巾帼打工队"。如今,已由当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20余人。每年从年头到年尾都有活干,棉花地打顶、定苗;果园施肥、除草;温室大棚收菜、打药……只要一个电话,王燕马上就派出打工队成员去。由于巾帼打工者们活干得好、手脚快,又守信用,找她们干活的雇主从未间断过,而且常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25日雨今天是送菜入户的第一天。早早起来收拾完毕,邮政快递的车一到,我就去了村民王江的蔬菜大棚。入村以来,经过调研了解到,建兴村西近集贤县城,北临集贤矿,交通便利,有大棚种植蔬菜的传统,但农民的增收效果并不明显。经过认真思考,我与村"两委"班子拟定了种植绿色蔬菜、面向高端客户群体、走  相似文献   

3.
7月25日,笔者慕名来到二师二十九团园十连张新超的枣树大棚,只见大棚外,挤满了前来购买红枣的车辆,大棚内,一串串果实累累的红枣挂满枝头,张新超一边忙碌地采摘着红枣,一边开心地说:"大棚种枣树,4月开花,7月收获,红枣可提前上市近一个多月,满足了消费者提前吃枣的愿望。按一亩地结2吨来说,1公斤批发50元,我可以挣10万元,可比大棚蔬菜强多了。"张新超算起了种植账,脸上挂满了笑容。  相似文献   

4.
"听完团举办的有机蔬菜种植讲课,我对今后有机大棚蔬菜前景充满了信心!"最近,农二师二十九团十连大棚职工杨道中兴奋地说。据了解,该团依托城郊经济的地缘优势,自2005年建棚以来,已建日光温室大棚720座,占地面积1800余亩,平均每年销售蔬菜在2100余吨左右。为推进团场有机蔬菜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眼下,北疆的大田里光秃秃的,而八师一四三团十连职工张建忠的蔬菜大棚里却生机勃勃,西红柿、辣椒等反季节蔬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张建忠一边采摘着反季节辣椒,一边对笔者说:"以前我是种大田的,效益一般。后来看到其他职工搞大棚,收益不错,我就种植了几亩大棚蔬菜,一年有8万多元的收入,这可是大田收入的两倍多。"如今,像张建忠这样走上致富快车道的职工在一四三团不在少数。"发展经济,为的就是让职工富起来,扎下根,把团场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四三团团长徐建国说。近年,一四三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在二团三连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该连蔬菜种植大户王长发种的近30亩无公害蔬菜,急需找几名帮工,管吃管住,一天付80元工钱,条件十分优惠,但必须具有农技员证书或“绿色证书”。这种请打工者看证书,已成为连队里的一种新时尚。 该连临时工董明会心中十分苦恼,他身强力壮。前些年请他去打工的人不断,只是现在连里依靠科技种大棚蔬  相似文献   

7.
正1990年出生的霍金磊是承德市承德县人,怀揣着建设好家乡的梦想,大学一毕业就走上大学生村官岗位,踏进了承德县岗子满族乡大西山村。刚入村时,恰逢村里申报"承德县德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标准园建设项目。材料多、时间紧,这个重担就落在了刚入村工作的霍金磊身上。他从早到晚穿梭在合作社基地和村民家中,逐个为蔬菜大棚拍照,挨家挨户到村民家中签协议。"村里  相似文献   

8.
韩永发 《新长征》2013,(12):36-37
<正>我叫韩永发,是吉林省磐石市红旗岭镇都力河村党支部书记。20多年来,我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放在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上,带头冒险趟富路,引领村民靠种植蔬菜、草莓发家,让村民们真正富裕起来。"想致富,就要有敢吃螃蟹的精神"都力河村人均耕地不足2亩,看着乡亲们在有限的土地上"刨"回不咸不淡的日子,我心里始终按捺不住一股劲,下决心一定要闯出一条富路来。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都力河村对村民发包蔬菜大棚,每栋大棚的承包价是1000元,我与  相似文献   

9.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625座日光温室大棚里,菜农们出"奇"制胜,种植的蔬菜在库尔勒蔬菜市场独领风骚。沼气大棚收入高在八连李明的温室大棚里,李明高兴地说:"看样子,今年挣10万元又是小菜一碟。"2003年,李明自筹资金20万元和工会贴息贷款3.2万元,建起6座日光温室蔬菜大棚。他利用时间差种植反季节蔬菜,收入也年年递增。去年,他在大棚边又建起了沼气,养了一群猪、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35岁的李刚,从事大田种植已有好几年了,如今,凭着一副闯劲的他,成了十师一八三团有名的"蔬菜王"。出生于"80"后的李刚从四川老家来到一八三团已有十多年了,先后种植过打瓜、葵花等,但因由于土地盐碱性大,前两年一直收成不好,连年亏损,曾让他有了放弃的念头。后来团场设施办招人的时候,他接触大棚蔬菜,然后种了一年大棚蔬菜,发现大棚和陆地蔬菜有一段季节差,就是大棚蔬菜结束以后,陆地蔬菜弥补  相似文献   

11.
1月10日,在九师团结农场四连大棚蔬菜基地,职工鲁绪彬正在大棚里排苗.他高兴地说:"今年我签了60个棚的育苗订单,比去年增加了两倍,三个月下来育苗纯收入将超过5万元." 九师团结农场逐步实行"少数人种地、多数人种园、养畜"和"龙头企业十基地十农户"的种养结构多元化经营发展模式,围绕市场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确立了"蔬菜富民、牧业兴场、项目扶贫"的发展思路,确保职工收入持续稳定增加.2012年,团结农场在遭受狂风、高温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夺得农牧业全面丰收,职均承包收入2.1万元(不含自营经济),比2007年翻了一番,种植户和养殖户连续5年无一亏损挂账.  相似文献   

12.
田间走来"雷锋包"3月6日上午,德江县堰塘乡党委书记冉茂邦等一行身背"雷锋包",来到高家湾村3000亩科技大棚蔬菜基地,与驻村干部一起走进田间,指导村民进行科技栽培。高家湾村综治站站长高应齐指着基地里的蔬菜高兴地介绍,目前基地已经接到20个大订单,有了这些订单,就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13.
正卢凤梅是四师七十三团特色园区的一名蔬菜大棚承包户,今年已经46岁的她留着一头短发,身体微胖,说起话来带着浓浓的河南口音,一看她那身板就知道是一个特能干的人。卢凤梅与丈夫马留方于2011年从河南来到七十三团,他和丈夫一起打工,有空的时候就在特色园区帮助妹妹管理温室大棚。通过给妹妹帮忙,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上任村党总支书记后,我反复思索村里的发展思路。经过多方考察,我与曲靖农校和省农科院的专家取得了联系,在专家的支持下,选准了大棚种植食用菌和其他蔬菜的发展道路。我先投资18万元建设了18个大棚,并作出承诺:"赚钱了归种植户,亏钱了我承担。"但大家还是不积极,我就发挥团支部和妇女干部的作用,挨家挨户做工作。终于有妇女不顾丈夫的反对走进了大棚。半年之后,每个大棚的纯利润达到了1.5万元,当初那些反对老婆种植食  相似文献   

15.
梧桐 《党员文摘》2007,(12):19-20
家乡太穷了,我觉得内心不安 章文琼7岁离开温州永嘉县小坑村,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四处闯荡,21岁去英国留学.就读于伦敦研究生管理学院,并取得金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他学成回国.先在上海工作,后又出任天津易德行地产营销策划公司创意总监。  相似文献   

16.
报载,贵州省罗甸县为了培养懂经济的干部,近几年安排200多名乡局级干部到温州打工,打工期一至两年,到温州后自谋生路,原单位只保留级别和编制,打工期间和罗甸、温州两地党委、政府不发生任何形式的接触联系。提着“乌纱帽”去打工,比起“挂职锻炼”来,好处多着呢它让干部不仅看到温州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也让他们体验到创业的艰辛,立业的艰难,亲身感受作为经营者、打工者遇到的种种问题。通过自身实践,加深感受,进行换位思考,从而转变工作作风,改变领导方式,提高领导水平,变被动为主动,回去后自觉为经济发展铺路架…  相似文献   

17.
威公路旁有一个占地百亩的大棚蔬菜种植园,这就是朱明超的"蔬菜科技试验示范园".  相似文献   

18.
"万一温棚搭建起来,上市的蔬菜便宜得跌了本怎么办?"想种植大棚蔬菜增收致富,但庄浪县良邑乡李咀村农民仍顾虑重重。就在村民们瞻前顾后的时候,乡上组织他们到万泉镇霍李村大棚蔬菜种植区开眼界,霍李村种菜大户的"现身说法"让李咀村农民  相似文献   

19.
"如今咱们冬闲可有事做了,到培训室里看看科技光碟,学学大棚蔬菜种植管理技术知识,真好!"说起科技光碟,农七师一二八团干南屯的农工们便喜上眉梢。干南屯是该团发展大棚经济较好的一个中型农业连队,平均每家每户都有1-2个大棚。2004年,该团积极响应师党委实施"万户万亩大棚"富民工程的号召,投资150多万元建起了72座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大棚完工后,农工们很快就在自己承包的大棚内种上了芹菜、辣椒、西红柿、油麦菜等各种反季节蔬菜。但由于以前干南  相似文献   

20.
正王乐义,中共党员,山东寿光人。他带领村民率先试验成功了冬暖式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在广大农村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他无私地将大棚技术在全国推广,使亿万农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被誉为"中国冬暖式蔬菜大棚之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