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沿河自治县紧紧围绕今年实现2.56万人脱贫、78个贫困村出列的目标任务,坚持五个"始终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铜仁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目前全县仍有7.23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2.
任廷浬 《当代贵州》2013,(11):46-47
今后五年将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期。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贵州省委、省政府从今年起正式启动"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这意味着今后五年将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期。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沿河要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号召全县人民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总攻"绝对贫困"、着力构筑"精神高地"、努力冲出"经济洼地",坚定不移地走有山区特色、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3.
<正>"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动员令。14个深度贫困县、20个极贫乡镇和2760个深度贫困村——贵州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任务艰巨。14个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达115.6万人,约占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560万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这是省委书记、省长孙志刚代表全省各族干  相似文献   

4.
正沿河是省级挂牌督战的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铜仁市唯一深度贫困县。2020年5月20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离整县脱贫只有225天,离提前达到脱贫标准只有40天,但全县还有贫困村22个、贫困人口20409人。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出经营务工、农村春耕备耕、县内复工复产、村级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等,都相对迟缓,制约着沿河群众增收和经济发展。脱贫攻坚,愈显艰难。然而,许多干部群众却对沿河整县如期脱贫充满信心,言谈成竹在胸,行止举重若轻。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响产业扶贫硬仗和发起一场深刻的农村产业革命的系列战略部署,2017年12月,贵州省发改委出台《关于支持14个深度贫困县"一县一业"产业扶贫的意见》,加快推进深度贫困县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效益。一年来,14个深度贫困县的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斐然。晴隆羊"入驻"贵阳惠民生鲜超市、榕江蔬菜端上了香港人的餐桌、紫云红芯红薯畅销全国、三都"巫不香猪"飘香万家。一个个生动案例表明,贵州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和全省深度贫困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581平方公里,总人口47万人,辖17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其中深度贫困乡镇5个、深度贫困村61个,2019年底实现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出列、贫困县摘帽的目标。笔者围绕竹山县乡村振兴问题,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调查研究方式,对贫困山区县如何推进乡村振兴进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沿河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有新变化,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办学内涵显著提高、办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多年来,作为贵州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深入实施教育扶贫大战略,教育扶贫步履坚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促进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城乡教育跑出加速度。  相似文献   

8.
正围绕"春风行动",沿河土家族自治县700余名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铆足干劲,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在全县火热掀起。时下,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大小村寨,"不折不扣落实好'春风行动'战役部署""坚决打好打赢'春风行动'硬仗""积极投身第一线,让山寨富起来美起来"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一面面鲜艳的"共产党员先锋突击队"旗帜飘扬在田间地头。  相似文献   

9.
正三都水族自治县利用春耕生产有利时机,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黄桃,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带动群众增收。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自然环境优美、民族文化绚丽多彩,同时也是贵州省1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黔南州唯一一个深度贫困县。"‘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为三都决战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三都自治县委书记朱奉余表示,2018年三都要打好产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扩大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强调,农村产业发展,必须把握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当前,全省各级党委切实履行"施工队长"职责,按照"八要素"要求,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贵州广大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涌流,农业优势产业不断壮大。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水城县农村产业革命在全省具有典型性。就水城县深耕产业"八要素"的做法和成果,本刊专访了六盘水市委常委、水城县委书记张志祥。  相似文献   

11.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围绕乌江文化、土家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着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武陵山区生态旅游大县"。  相似文献   

12.
任廷浬 《当代贵州》2016,(10):48-49
正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努力实现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良好开局。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站在新起点,作为国定贫困县和革命老区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大扶贫、大数据战略行动和大生态、大健康、大文化三大跨越工程,突出"投资拉动、产业培育、绿色引领、城乡统筹、改革开放、惠民利民"六大重点,着力抓好"四资四业",深入实施"三年大会战",做到"赶"与  相似文献   

13.
文叶飞  赵丽玲  杨秀发  曾剑 《当代贵州》2013,(27):I0002-I0002
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是全国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一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计划生育工作推进难度较大。今年,沿河针对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积极作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上下功夫,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4.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乌江下游,与重庆市交界,近邻湘鄂。春秋属巴国,战国属楚,受巴渝文化和荆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武陵山区农耕文化,土家山歌是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底蕴丰厚,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5.
正正安积极拥抱“大数据”,深度融入数字经济产业链,力求闯出一条符合区域实际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道路。过去,人们很难想象,“大数据”这样“高大上”的事儿,会在一个山区贫困县生根发芽。在被称为“黔北门户”的贫困县正安,一道“蓝光”甚是醒目——呼叫中心建设打开了一个财富源泉。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现代服务业,推进呼叫中心建设是一个正确选择。积极拥抱“大数  相似文献   

16.
正越到全面小康关键时刻,脱贫攻坚任务越重,任务最重的是深度贫困县。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特别是民营经济参与扶贫,激活深度贫困县双创潜能,是当务之急,也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举措。2019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实深度贫困县帮扶力量,引导社会资源帮扶深度贫困地区",并要求统筹推进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和"百千万行动"。毫无疑问,民营经济是  相似文献   

17.
正安顺市把坝区建设作为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举措,加快推动建成一批高产稳产、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宜耕宜作的坝区耕地,进一步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排位全省第三,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上年增长10.5%,5个县区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市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73%……这是2019年,安顺市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郝立颖 《共产党人》2012,(Z2):101-102
"十二五"期间,宁夏将从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9个贫困县(区)的91个乡镇、684个行政村、1655个自然村中,迁移35万贫困人口至生产生活条件便利、经济发展较快的沿黄灌区。这是"十二五"期间宁夏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2012年宁夏将搬迁定居7万人,随着移民工作的深入实施,自治区人口计生委及  相似文献   

19.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接合部,集革命老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属全国革命老区县和深度贫困县。近年来,镇雄县把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有序输出,动员群众外出务工、就近务工,增强"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全省仅剩威宁、从江、榕江、晴隆、望谟、紫云、沿河、赫章、纳雍9个深度贫困县未出列,还有七星关、织金、水城3个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区。这些县区大部分处于乌蒙山脉、麻山腹地、武陵山区等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坚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