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强 《学习导报》2012,(10):4-6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和国家对青年寄予厚望,对青年成长成才十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  相似文献   

2.
熊宗辉 《先锋》2023,(7):45-47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对以教育强国建设有力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予殷切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又专门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了第五次集体学习。成都教育系统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学习贯彻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拓宽教育工作的视野和格局,切实增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谱写新时代教育强市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3.
正如今的贵州,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义务教育更加均衡,职业教育更有特色,高等教育更重内涵,各级各类教育呈现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教育兴则贵州兴,教育强则贵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州教育走过了极不平凡的改革发展历程,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成就。特别是2018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新征程。  相似文献   

4.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方向、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是指导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级教育部门和各  相似文献   

5.
《奋斗》2020,(9)
正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决定了高等教育新的历史使命。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对高等院校来说,教师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和主体,也是高校赖以生存、得以发展的基本要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不仅关系个体之成人成才,更关系社会之进步、国家之前途、民族之命运。在新中国七十载光辉岁月里,教育事业始终同经济社会发展交织前行、交相辉映,并反复印证着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怎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曾饱受外国列强的蔑视乃至侵略,赢得尊严的路途何其漫长!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7,(2)
正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当前,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人口强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  相似文献   

8.
潘丽娅 《求贤》2022,(11):22-23
<正>概述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津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不断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10年来,天津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万个,所有中小学校初步达到现代化建设标准,用心办好“家门口的幼儿园”和“家门口的好学校”,向社会培养输送近160万高校毕业生,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教育能力保持全国前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6,(7)
正2016年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黔南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举全州之力发展教育事业,建设特色教育强州,打好教育扶贫硬仗,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州教育事业呈现出新景象。教育兴则黔南兴,教育强则黔南强。近年来,黔南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举全州之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呈现出新景象: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 《新长征》2023,(10):4-7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教育强国。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相似文献   

12.
《理论与当代》2021,(3):1-1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这是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科...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5,(11)
<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惊喜地发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加入到了领导干部队伍当中,他们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好,为领导干部队伍注入了生机,并给予党的事业更多创造力和生命力。同时他们也有先天的不足与短板。我认为青年领导干部需要有四种最可宝贵的精神特质以更好地履行时代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建设教育强国。安排这次学习,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部署,总结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进展和成就,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我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纵观人类历史,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增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自觉性坚定性,就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新业绩。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高校事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中来。  相似文献   

17.
要刊精粹     
<正>用思想政治工作带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日,党中央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新形势下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里程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紧紧围绕中  相似文献   

18.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我国改革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中央全会主题,弘扬法治精神、发展法治理论、运用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科学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必将释放出巨大的“法治红利”,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9.
肖义 《新湘评论》2021,(5):32-32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近年来,安化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狠抓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着力构建高质量特色教育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立足科学规划,力推项目建设提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相似文献   

20.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于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的新特点,调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扎扎实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造强大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