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接到南热电要写一封家书的通知,燃运公司除灰一班的吉召辉就开始抓耳挠腮了。想了好几天,看他还是无从下笔。作为旁观者的我急了。我说:"小吉,给家里写封信有这么难吗,把你在南电的工作生活写出来就好了呀,不用难成这样吧!"小吉默不作答,挤出了一个苦涩的笑容。我说:"你这是什么表情!"他近乎哀求着我说:"我的姐姐,咱们私聊好吗?这么多人在呢。"  相似文献   

2.
正威信是政治干部的魅力所在,也是政治工作的威力所在。回忆陈毅元帅在我军发展壮大的几个历史转折中的言行,会引发我们对如何树立政治工作威信的思考。坚定的理想信念1927年,陈毅在南昌起义后第三天才在抚州追上起义队伍,周恩来派他到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任团指导员。周恩来说:"派你做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小!"陈毅只一句:"什么小不小!叫我当连指导员我也干!"而正是这个团指导员,后来成为  相似文献   

3.
正"脚上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这是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驻村以来的心得。2010年3月,杨波来到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担任第一书记。看着乡亲们期待的眼神,他暗下决心:海嘎一天不脱贫,他就一天不下山。这一驻就是10年。杨波走村入户了解民情,加班加点整理资料、梳理工作思路、寻找工作方法成为他10年来的工作常态。黔东南州司法局凯里经济开发区  相似文献   

4.
漆勇 《党的建设》2008,(3):49-49
"10年前我还是个穷光蛋呢!全靠修梯田、种洋芋我的生活才好了起来。现在我一年的收入是10年前的十几倍呢!"在临洮县漫洼乡老地沟村冯忠的家里,皮肤黝黑的老冯向笔者道出了他的"发家致富经"。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回报     
<正>外出参加培训,同室是外地某单位的领导,夜里11点多,笔者躺在床上看书,这位领导开门而入,满身酒气。见我手里捧着书本,他笑着说:"没想到你还是好读书之人,难得呀!"我赶紧回答:"不是好读书,只是习惯了睡前看两页,否则睡不着觉。"他马上说:"好读书就是好读书,你用不着谦虚。其实,以前我也喜欢读书,但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一大堆,应酬又多,就再也读不进去了。"  相似文献   

6.
正贫困户的"一户一档"资料是脱贫攻坚信息精准的基础,六盘水市钟山区通过集中火力、各个击破、攻坚克难,脱贫攻坚信息精准核查工作效果良好,在2017年、2018年脱贫攻坚省际交叉绩效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7年9月,六盘水市钟山区从区直部门抽调19名人员集中办公,组建了钟山区脱贫攻坚工作办公室;12月,成立了钟山区全面发起总攻指挥部,正式下达了向贫困全面发起  相似文献   

7.
正1922年春节,中共一大的红船荡起的憧憬涟漪还未散尽的时候,一位刚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年轻人兴奋地告诉父亲:"我要干共产!"父亲听罢,暴跳如雷:"你们几个小娃娃,一千年也搞不成!"年轻人回答:"军阀有枪,我们有真理,有人民。"这位年轻人叫李立三。他的这声"我们有真理"的呐喊,正是95年前13个立志改造中国的"小娃娃"从积贫积弱的残酷现实中"为什么出发"的集体心声。"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经过95年的浴血奋斗,  相似文献   

8.
多业兴家     
正"我既当职工又当老板,白天下地务农,晚上开店经商,我爱人在枣园里又养殖了100多只羊。我算了一笔账,地里红枣年收入在八万余元,商店年收入五万余元,养羊收入一年也有六万元左右,这一年下来,收入加起来也小20万元呢!"7月10日晚,正在服装店里忙着招呼客人的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万明全对笔者说。万明全现在的生活方式,正是该团实施"一家多业"工  相似文献   

9.
<正>钟山区在"决战三年,摆脱贫困"的扶贫攻坚路上只剩下"最后一公里"距离,全区将继续按照当前的"一二三四五六"工作思路,攻坚克难、奋发作为、率先小康。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福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和民生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贵州省、六盘水市要求钟山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为钟山区带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责任和挑战,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工作来抓。分析现状找差距钟山区坚持真扶贫、扶真贫,不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全区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4.76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1.4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29.1%下降到2014年的9.19%。目  相似文献   

10.
正平日里,老赵在自家是三天两头见不着人,为了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老赵媳妇不乐意了。"家里啥也指望不上他,那点儿工资还不够他帮困难户的呢!"而老赵却有自己的想法:"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我都得去;贫残孤寡,我不管谁管?去也不能空着手啊!"在记者和自己媳妇面前,老赵一边尴尬地搓着手,一边红着脸辩解道。还是老赵媳妇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找回了面子:"老赵当这个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服务,要不然就别干这苦差事,咱家人还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11.
正"请到上海图书馆找我!"5月15日上午,著名作家叶永烈在上海逝世,享年80岁。他曾留下这样的"遗言"。数十年里,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装满一卡车。他生前将这些都捐赠给了上海图书馆。几代少年的科学启蒙之作《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被称为"小灵通之父"、创作了多部"中南海"题材的纪实文学作品……叶永烈的一生,贴上了诸多标签,也打上了时代赋予的印记,有时还"出没风波里"。  相似文献   

12.
有一位老军医,出生在鱼米之乡,却在陕北一扎就是40年。已年近60的他,每天工作10余小时、接诊近40人;他生活俭朴,一把饭勺用了20年,却为驻地群众义诊上千例,减免医药费数万元。他就是兰州军区空军某场站退休军医樊金生。"我只想静下心来多救治一个病人,别无它图"想见樊金生,很容易,也很难。如果你是一个病人,只要能找到他的小诊所排了队,就能见到他,还能得到他的精心诊治;可如果你像我一样是个记者,那就难了。  相似文献   

13.
在美丽的江城——丹东,季凤龙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们都会说:"季凤龙是个好人,他做的好事太多了,特让人佩服!"他生活拮据,却倾其所有,资助困难学生、残疾病人、孤寡老人200多人,个人捐献的现金和物品价值超过20万元;他身患多种疾病,却任劳任怨,30多年累计献工2.1万多小时,相当于义务奉献2600多个工作日……本刊曾在2013年第11期以"永远为党争光"为策划主题,多角度、大篇幅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在全省产生了广泛影响。2010年5月,季凤龙调任丹东市元宝区老干部局局长,很快便成为全省老干部工作者的榜样和标杆。有人问他:"为了那些老干部,你累成这样,图个啥?"季凤龙的回答很干脆:"老干部们满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相似文献   

14.
正问:您记得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时的情景吗?答:1936年8月,我所在的红一军团驻扎吴起镇附近。一天上午,军委参谋处的一个参谋来找我,他说:"小鬼,走,我送你到周副主席那里。"我没见过大领导,很紧张,半天没反应。他催促说:"你快点收拾收拾,跟我走啊!"我赶紧跟着他,走不多一会,他用手一指说:"你看,那就是周副主席住地。"我看见一间小土房,一个人坐在门  相似文献   

15.
正开国中将、海军原常务副司令员吴瑞林百战一生,他的老首长徐向前元帅评价他"是个能干的人!"一、从"地下小交通"到"川陕活地图"吴瑞林,原名吴尚德,1915年7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巴中县吴家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吴瑞林幼年不幸,备尝生活艰辛:3岁丧父,母亲带着他们兄妹4人艰难度日;6岁打杂,侍候私塾先生之余,自学文化知识;10岁谋生,曾到阆中县砖瓦厂作工,参加过工人运动。  相似文献   

16.
<正>福建省长汀县是全国著名的中央苏区县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素有"红色小上海"之美誉,被称为"红军故乡"、"红色土地"和"红旗不倒的地方"。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非常关心长汀老区的发展和群众生活,为老区人民办了许多实事好事。他多次深情表示:"忘记老区,就是忘本,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从1996年5月起,他曾先后五次来到长  相似文献   

17.
退休学不休     
正"老头子,刚才小管又来电话了。"刚在外面晨练完回到家,老伴就唠叨上了。"什么事,党费前几天不是交了吗?"我接着问。"不是党费的事!"老伴接着说:"是问你啊,前几天给你的学习资料学完了没有,过两天党支部要统一检查学习笔记。""知道了。"我开始有点不耐烦。这个小管,是我们党支部刚换届选出来的组织委员,以前我在工作上还带过他,算是有师徒情分。本来组织委员也不算啥"官儿",可他就是个认真的人,三天两头  相似文献   

18.
<正>2010年,参加工作不久,我就进入祖祖辈辈生活的县城县纪委工作,成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纪检监察干部。 初进县纪委,我被分到审理教育室工作,父亲的一个老同事参加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考试,正好由我室组织。领取考试通知时,他反复叮嘱我,"叔叔年纪大了,对党纪法规记不住了,你要多关照,我可是看着你长大的。"我心里想:"自己年纪轻轻,竟然有给叔叔帮忙的机会,当然要竭尽全力了!"于是,满口答应:"没问题!放心吧,叔叔。"  相似文献   

19.
<正>2003年年初,《党的生活》举办"激情岁月"征文活动。刚开始,我并没在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平平,没什么"激情"可言。后来,几位年轻同事也看到了这则"征文启事",便拿着杂志找到我说:"潘大哥,把你以前给我们讲过的边疆生活写出来,准行!"大家的鼓励增强了我的信心。于是,我把自己以前在祖国北疆边防部队执勤站哨的经历整理出来,经过反复修改,郑重地邮寄给了《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响应市委号召,我到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仁活洞村驻村工作,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在两年多驻村工作中,我围绕仁活洞村发展做了一些份内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