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道教徒都是追求长生不老甚至成仙的,不老以至不死的地方就是"理想国"。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的就是一个"理想国"。对于桃花源的理解,古今异说纷纭。龚斌先生《陶渊明集校笺》中对此作过详细的梳理。康骈称陶渊明所记桃源:"鼎州桃花观即是其处。"吴宽《瓠翁家藏集》卷四十《送刘武陵诗引》  相似文献   

2.
杨志 《廉政瞭望》2013,(2):73-73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讲一位晋代渔夫,误入与世隔绝的一个村落,那里如同人间天堂。桃花源人自我介绍.说“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如果你仔细琢磨:若他们的话可信,桃花源可够恐怖的。为什么?从秦到晋,至少500年,假设他们祖先初来时100人,500多年后,桃花源里该有多少人?就算他们缺医少药,死亡率高,人口50年才翻一倍Ⅱ巴.那500年后,桃花源里至少10多万人。  相似文献   

3.
正李豆罗的退休生活,忙忙碌碌,但毕竟有生活保障,少了点来自上面和下面的压力,苦累却又潇洒快乐。他曾写诗描写退休后的生活:"夕阳无限好,尚未到黄昏,扬鞭自奋蹄,迎来第二春。"古代魏晋时期的陶渊明辞官归隐乡间,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奇葩。《归去来辞》《桃花源记》里美好、悠然的生活千百年来令人神往。毛泽东于1959年写的《登庐山》里有这样的诗句:"陶令不知何处去,  相似文献   

4.
1962年深秋的一天下午,中共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来到桃花源。此时,桃花源凋零敝落。陶铸走着走着,不由皱起眉头:“倒真不知仙源何处寻了!” 他的老搭档中南局书记金明同志打趣道:“老陶,仙源就在前面,咱们走吧。” 过了穷林桥,陶铸环目四顾,不见一棵桃树,伏在路旁的蒿草倒是不少。或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他情不自禁地低吟起《桃花源记》来了。“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相似文献   

5.
正"福利!一生必看的一场话剧!免费送《暗恋桃花源》门票!转发此信息到朋友圈,就有机会亲自观看由黄磊、何炅领衔主演的2016成都站明星版《暗恋桃花源》。"前不久,这样一条微信横扫我们的朋友圈。大众对于这出话剧的热情,是因为这部剧的好口碑?还是明星效益?抑或是跟风心理?这些因素或许都有,但该剧在成都市场  相似文献   

6.
刘炜 《党课》2020,(3):88-90
说起东晋陶渊明这位田园诗人的鼻祖,我们大都会联想到他蔑视权贵的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还会想起他的成名代表作《桃花源记》。其实,在“不为五斗米折腰”与《桃花源记》当中,还隐藏着或被我们误解,或是让我们难以想象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李沛 《新湘评论》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8.
李沛 《学习导报》2010,(10):25-27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湖南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为背景,取“桃花源记”之意境,以未来思维,世界眼光,独创性地推出未来自然生态型的城市发展模式——“都市桃花源”主题概念。以湖南元素演绎未来自然、生态都市的构想,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完美融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著名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是桃花烂漫,但"桃花"的发源地是在中国最北边冰天雪地的黑龙江珍宝岛。战士心中的桃花源20世纪60年代末,词作家邬大为作为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一员,随团到靠近苏联边境的乌苏里江边上慰问战士,鼓舞士气。此时中国和苏联正处于珍宝岛战事对峙中,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生活在珍宝岛的中国人,没有想到苏联老大哥有一天翻了脸,  相似文献   

10.
<正>开篇的话"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出静谧安闲的田园生活,成为了千百年来农民的理想家园。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中国农民从积弱积贫中挣脱出来,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飞速前进。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一、价值意蕴千百年来,建设美丽富饶乡村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夙愿。从《诗经》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到《礼记》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再到《桃花源记》描述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田园生活,均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生产力发达、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幸福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党史纵览》2007,(4):55-55
胡耀邦酷爱读书,可以背诵许多中外名篇,对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印象犹深.1962年,担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回到家乡湖南兼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湘潭地委第一书记.  相似文献   

13.
四川 《廉政瞭望》2011,(13):6-6
看完贵刊在今年第6期(上)刊发的专题策划《成都城乡统筹中的民本语境》,我仿佛看到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情景在成都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人人平等,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6,(4)
正桃花源开而复闭,惹得世人说到今。每每想起陶渊明,眼前便会闪现出5棵柔韧的青柳,簇簇怒放的金菊,怡然欢乐的桃花源。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其诗文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以"田园"为标志的人生境界,成为中国文人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不仅如此,陶渊明还以其高迈的风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政治文明和人格行为。桃花源开而复闭,惹得世人说  相似文献   

15.
黄曦 《广东党史》2014,(6):53-56
在《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都明确地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样的判断。实际上,在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及其他手稿里均未提过这点。从"总题目"到"政治生活的主题",在文字表达上的细小差别中实际却蕴含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巨大差别,反应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变化。本文将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总题目"到"政治生活的主题"变化的原因做出一个初步的探析,并简要叙述这种变化给中国政治生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准则》两部法规。深入学习这两个文件,努力加强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相似文献   

17.
《实践》2017,(2)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准则》和《条例》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个主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充分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新经验新成果,并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本刊"党课辅导"栏目对《准则》和《条例》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正>我是一名"80后",2005年在七台河矿区供电一线光荣加入了党组织。工作之余,我还帮党支部做一些党课学习、板报宣传工作,其中许多内容都是从《党的生活》上撷取的。就这样,我和《党的生活》成了好朋友。2006年3月,我看到《党的生活》刊登了"小王在争取入党道路上系列"探讨话题,当期的主题是"小王是否可以参与竞选村委会副主任"。我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寄给《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明确提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必须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党支部要定期召开支部委员会会议。"这是我们党第一次以党内准则的形式,完整地将"三会一课"制度作为党内生活基本制度固定下来,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并将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邹韬奋(1895—1944),原名邹恩润,江西余江县人,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和出版家。"书生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以《生活》《大众生活》《生活日报》《生活星期刊》《抗战》《全民抗战》等报刊为阵地,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笔代剑展锋芒,积极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行为,在战火纷飞中唤起了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