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犯罪”是个法学概念,有别于罪恶、罪孽等概念。刑法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犯罪。犯罪是刑法对人的某些社会行为所作的标定。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刑法,也产生着不同的犯罪。刑法规定人的某些社会行为为犯罪,并规定相应的处罚,主要因为现实社会中需要遏止这些人的这些行为。因此,被刑法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应该都是可以防控的行为。刑法的犯罪规定应该具有可行性:刑罚施行的可行性和防控犯罪的有效性。刑事立法需要有高水平的立法技巧,更需要有对现实社会的准确的观念性把握,认识上的疏忽或观念上的偏激,造成犯罪规定的遗漏或滥入,都不利于对犯罪的防控。  相似文献   

2.
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我们应冷静对待,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控制作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承担国家"九五"规划重点社科课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研究"的部分成果.文中以犯罪防控中的管理机制为切入点,系统探讨了犯罪防控管理机制及其构成要素、犯罪防控管理机制的建设、犯罪防控管理机制的运行与控制等,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机制对提高犯罪防控效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又详细设计了犯罪防控管理机制的建设内客、建设程序与步骤,最后又具体制定了犯罪防控教育机制的运行与控制措施,从而基本上解决了犯罪防控管理机制的操作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 ,犯罪防控的目的不为消灭犯罪 ,但求努力减少犯罪。其防控效应存在两个方面 :从执法的角度 ,它必须力求以最小的防控成本 ,获取最大减少和预防犯罪的防控效益 ,以获得犯罪防控的微观效应 ;从管理的角度 ,犯罪防控不仅在于追求减少与预防犯罪 ,更重要的是追求犯罪防控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模式发挥对社会资源配置进行调节的杠杆作用 ,促使社会效益总量的增加 ,以获取犯罪防控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5.
城中村是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作为城市中的“异质体”,城中村在人口构成、文化环境、建筑居住、生活方式、行政管理等方面与周边城市社区有着明显差异,往往成为城市中诸多不稳定、不安定因素的收容地,沦为城市中易受罪犯侵扰的“脆弱地带”。城中村作为城市犯罪空间盲区所具有的空间特质是城中村城市犯罪的防控策略构建的依据,即:以“人”为出发点的犯罪防控策略;以“空间”为出发点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6.
犯罪统计的数量往往低于实际发生的犯罪总量。犯罪黑数研究是人们获悉实际犯罪情况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为政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犯罪的措施奠定事实基础。了解犯罪黑数可采取犯罪自我报告调查和被害人调查的方法,而减少犯罪黑数必须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犯罪黑数评估体系。该体系包括,犯罪评估的综合指标:犯罪的数量、质量指标、突出犯罪类型的数量、犯罪人数量;犯罪的社会控制指标:司法机关打击犯罪的力度、发动群众的程度、维护社会治安的资源保障状况;影响犯罪的社会因素指标;群众安全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呈现上升趋势,防控难度大,急需与信息时代特点相适应的防控手段。基于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的时代特征和新型信息化控制流动人口犯罪手段不断出现,构建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模式,针对流动人口犯罪信息化防控的要素、流程和节点,努力实现基础信息精细化、信息研判常态化、信息应用多样化、阵地控制严密化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作战方法,防控流动人口犯罪。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领域犯罪防控体系的重要性日益明显,金融领域的犯罪破坏金融秩序,威胁我国金融安全,危害性极大,必须认真分析金融领域犯罪原因,从强化司法控制、联合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信息网络和金融机构内控机制建设等环节构建金融领域犯罪的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预断,受奥运筹办工作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的数量将会增长,犯罪的类型也将增多.对流动人口犯罪,我们应冷静对待,理性地分析原因、探讨合理对策;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流动人口的正当权益;应把犯罪机会的减少、控制作为流动人口犯罪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犯罪防控的关键是掌握犯罪征兆信息,并利用对征兆信息的超前预判来实现及时预警,以有效扼制犯罪和减少犯罪危害。防控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可以通过研究犯罪规律、挖掘犯罪原因、掌控犯罪重点和感知征兆信息来提高防控犯罪的效率,促进公安临战处置机制与现代警务发展模式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的发展给现代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造就了网络犯罪不同于传统犯罪的特征。网络犯罪日益蔓延,对社会产生的危害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网络犯罪的出现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只有全面分析产生网络犯罪的诱因,我们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行防控对策,切实到位地减少以至消除网络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2.
威胁政治安全、社会安定和人民幸福的黑恶势力犯罪非常猖獗。控制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可以归结为合法社会控制力量的削弱,尤其是非正式社会控制力量的弱化,以及罪犯在家庭教育缺失情况下导致的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认为,黑恶势力犯罪是犯罪分子基于犯罪收益与犯罪成本对比关系的理性选择。控制理论对黑恶势力犯罪防治的启示是强化合法社会控制力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强化基础素质教育,矫正低自我控制能力。理性选择理论的启示则是加强"犯罪预防环境设计",提升黑恶势力犯罪成本和提高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防范意识,构筑起心理栅栏。  相似文献   

13.
拐卖人口尤其是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在国际上广泛存在 ,并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 ,甚至有可能取代贩毒而成为犯罪组织的主要财源。尽管这种犯罪现象在我国现阶段还没有达到如此程度 ,但拐卖人口犯罪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公害 ,成为关系到民心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以新型人口管理模式和拐卖人口犯罪市场消除为核心 ,构建我国拐卖人口犯罪防控的模式 ,是打拐斗争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4.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架构与两极化刑事政策一样,也是"重刑化的实体法"配合"微罪处分的程序法"。在犯罪控制的内化过程中,刑事政策也从国家本位转到国家.社会本位上来。国家的放权分责,既加强了对犯罪的打击和预防,也让民众承担了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15.
传统犯罪预防模式在应对犯罪方面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另辟蹊径,探索了另一条犯罪预防道路——情境犯罪预防。情境犯罪预防日益深入人心,缘于其背后厚重的理论支撑。情境预防已发展为五大策略和25种具体手段,其显著特色是预防措施手段具体化且可操作性强。情境预防的实质在于:通过增加犯罪难度、增大犯罪风险、减少犯罪收益、减少犯罪诱惑和消除犯罪借口等措施,来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情景预防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种犯罪预防方法,成为可与传统的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并驾齐驱的第三条独立的预防犯罪路径。  相似文献   

16.
犯罪时间是研究犯罪控制的重要一环。由于时间的不可复归性,因此对时间的把握,无论是对犯罪实施者一方还是对犯罪控制者一方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犯罪时间,实际上就是研究犯罪发生的时间规律,为犯罪控制者提供一个较为明晰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性犯罪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犯罪模式的犯罪,既不等同于变态犯罪,也不单纯是所谓的新型犯罪。作为一种尚未被人们所熟知的犯罪类型,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犯罪人所实施的整个犯罪过程不具备或者不完全具备犯罪学家、刑法学家所熟悉的犯罪架构。非典型性犯罪的形成原因与传统犯罪存在较大差异,其分类方式亦有所不同,在审判应用及犯罪预防上都需建立新的理论模版,强调从个案入手。  相似文献   

18.
信息化是社区发展的普遍趋势。建立基于社区信息化的犯罪防控机制有利于拓宽犯罪防控的信息来源和探索犯罪防控的社会资源利用模式,创新新时期犯罪防控方法。新型犯罪防控机制建构必须针对信息化社区服务管理智能化、社区资源数字化、社区组织网络化、社区参与虚拟化、"虚拟"社区真实化的基本特征,建构社区治安信息服务中心、社区与警务系统的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推动虚拟社区在犯罪防控中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打击违法犯罪、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山东省公安机关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实践出发,运用现代系统管理理论的整体观念、动态观念、开放观念、层次观念和信息观念,有效整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各要素,才能构建起信息灵敏、反应迅速、防控严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