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7000字文件,有17个字最引^注意: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此举被称“以房养老”,即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每月获得养老金额。  相似文献   

2.
尹卫国 《检察风云》2013,(21):36-36
国务院于目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首提“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这引起广泛关注,有观点认为“以房养老”就是政府要老百姓拿房子自己养老。  相似文献   

3.
杨登峰 《政府法制》2013,(31):16-17
9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媒体和社会舆论对“以房养老”可行性展开热议。近期一项调查表明,仅三成网民接受“以房养老”,大部分网友对此举持否定或观望态度。  相似文献   

4.
钟青 《政府法制》2013,(31):18-19
日前,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将试点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即将房子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评估后获得一笔款项,南金融机构按月发放给抵押人用于养老直到其身故。此举引发公众对“以房养老”的关切和热议。  相似文献   

5.
肖严华 《检察风云》2014,(19):36-37
“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房主去世后,该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  相似文献   

6.
<正>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2013年我国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在完善投融资政策中明确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2014年保监会印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在北京、上海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规定拥有房屋完全产权的老年人,可将其房产抵押给保险公司,但继续拥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经抵押权人同意的处置权,  相似文献   

7.
徐美芳 《检察风云》2014,(19):37-38
《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标志着酝酿许久"以房养老"保险终于迈出实质性一步。但从概念提出到正式实施,市场对这项新生事物一直争议不断。作为普通老百姓,该如何看待此项保险产品呢?  相似文献   

8.
养老是与老百姓自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话题除养儿防老、购买养老保险等传统养老方式外,“以房养老”也成为公众热议的方式之一。以房养老是指老年人将自己的房屋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由上述机构支付自己所需的养老费用。但绝大多数人又认为,将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并不划算,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实现养老和有房可居的共赢呢?  相似文献   

9.
《政府法制》2011,(34):20-21
10月21日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北京市鼓励商业保险企业、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建立公益性中介机构以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业务。中信银行也率先破题,在业界率先推出养老按揭业务,将"以房养老"在实操方面推进了一步。继之而起,上海市、山东省以及温州市也纷纷试水"以房养老",在中国社会"跑步进入老龄化"的当下,这种新养老模式会不会带来积极作用?又将如何改善未来的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10.
青木 《政府法制》2013,(31):20-21
房子和养老,是各国老百姓最为关心的两件大事。中国“以房养老”即将试点,消息一出,养老的话题再次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微专栏     
《法律与生活》2013,(19):27-27
人民网(人民网法人微博)北京、上海曾有过以房养老的探索,但效果欠佳。公众不愿也不敢抵押房屋;房地产市场走向扑朔迷离,让双方惴惴不安。在中国靠“卖房典地”来养老会遭遇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都是要破除的障碍。广东杰泰律师事务所唐达律师回应:(人生)前几十年为买房贷款,后几十年为生活抵押房子。  相似文献   

12.
魏铭言 《政府法制》2013,(28):20-20
北京有望于本月底出台的《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中,备受争议的“以房养老”可能不被提及,而是提出“以房助老”的概念。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房助老”是除基本养老金之外养老方式的多一种选择。它不要求老人一定要拥有独立产权的房屋,其主要模式也不须抵让房屋的产权,可以通过置换住房(或闲置房屋)的居住使用权,获得更丰富、优质的养老资源。  相似文献   

13.
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或者"倒按揭"。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出去,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银行或保险公司收回房屋产权。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以房养老必将慢慢推进,随之可能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以社区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以需求推进养老设施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构建新型养老体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将养老与住房有效结合、实现以房养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之一,“不动产反向抵押”在许多发达国家已被证明是一种成熟的房屋融资模式。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快速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压力加重的现状,通过对不动产反向抵押进行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在详细阐述其存在的各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等相关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对我国适时推行不动产反向抵押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障碍等进行分析,并对其制度的建构及运作机制提出思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冉 《政府法制》2008,(4):30-31
去年11月,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收购老人房产然后返租给老人的做法遇冷之后,普陀区开始尝试“以房自助养老”。在北京,启动于2007年10月18日的北京首个“养老房屋银行”项目在2008年1月8日正式接待老人入住。  相似文献   

16.
杨克元 《检察风云》2011,(20):56-57
养老靠儿子还是靠房子?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儿防老”的传统做法面临考验,而“以房养老”的观念正在悄然兴起。以房养老,就是老年人将自己的房产转让后获得资金,然后委托养老机构养老送终的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朱珠 《检察风云》2022,(20):28-29
<正>近日,杨浦区人民检察院部署落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工作,强化此类案件防范宣传、线索收集、重点案件办理等工作,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老年人防骗意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此次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的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诈骗,  相似文献   

18.
《法治与社会》2007,(2):10-10
在目前老龄化快速发展、养老制度尚不健全、养老经费不足的情况下,“以房养老”也是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9.
程威 《法学研究》2023,(1):55-73
住房反向抵押是以房养老模式下补充养老财务保障的重要制度,其实施中出现老年人参与范围局限、财务不稳定性突显以及非借款配偶方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根本成因在于老年人认知弱化与住房反向抵押复杂性的紧张关系、住房反向抵押养老功能与金融机构营利追求的内在冲突、当事人利益保护规则失当等。住房反向抵押的实施应选择银保合作模式,并借助强制咨询制度控制老年借款人的事前风险,通过设置政府支持的保险基金来减轻老年借款人与贷款人的事后受损风险。关于借款人的保护,应借助成年监护制度协助借款人决策,落实贷款人适当性管理义务以优化信息披露,设置居住延期保护规则维护非借款配偶方权益,确定处分清算机制强化继承人利益协调。关于贷款人的保护,应借助约束性条款预先涤除在先担保权益,确保住房反向抵押债权的预期实现,并通过资产证券化控制流动性不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潘跃 《公民与法治》2013,(20):20-21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有关“以房养老”内容,引发舆论关注。发展养老服务就是只发展“以房养老”吗?政府对发展养老服务不管了吗?《意见》对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有无系统安排和全面部署?就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