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仁颖 《德国研究》2002,17(2):73-76
马丁·路德是德意志民族的伟大儿子 ,由他所发动的改教运动构成了德国现代文明的起点。本文对他的神学思想突破和改教事业进行了系统分析 ,揭示出他对德国神学、教牧、语言、伦理、哲学和政治诸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 ,这些影响结晶为他所铸就的一种典型的德国人性格。  相似文献   

2.
黎君 《德国研究》2007,22(2):24-30
李国豪既是我国桥梁理论的先驱和开拓者,又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和成就卓著的教育活动家.他亲身体验、参与了中外高等教育实践并直接领导了同济大学改革开放、向现代大学迈进的整个过程.他所倡导的同济多科型、国际化发展的战略,主张恢复同济办学的德国传统等,对同济大学的跨越发展给予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成为同济大学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杜涛 《德国研究》2005,20(1):40-44
康拉德·茨威格特是德国著名比较法学家、国际私法学家.他的<比较法导论>已经成为世界法学名著.他作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私法与国际私法研究所所长,对德国战后法学的重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理论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唁函选登     
中国德国研究会致同济大学德国问题所、《德国研究》编辑部尊敬的李乐曾老师并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德国研究》编辑部:惊闻我国一代科学巨匠、著名教育家李国豪教授仙逝,我们仅代表中国德国研究会全体同仁并以我们个人的名义,向李国豪教授的家人及同济大学德国研究所、《德国研究》编辑部,表示最深切的哀悼和慰问!李国豪教授生前在百忙之余,十分关注我国的德国研究事业,为推动德国研究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多次参加德国研究会年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此我们永远铭记在心,并将沿着他所开创的事业继续走下去。李国豪教授是桥梁大师,他…  相似文献   

5.
宋义丽 《德国研究》2004,19(4):64-67
本文对德国妇女的就业愿望与家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以及这种矛盾对德国经济和社会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进行了分析,简述了政府、经济界和整个社会为改变妇女的两难境地所做的努力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宇权 《德国研究》2004,19(4):30-35
刘锡鸿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先担任了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随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驻德公使.本文则对驻德使馆的建立和人员的组成、刘锡鸿任内所做之事,及其在德国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黄克琴 《德国研究》2004,19(2):42-45
罗伯特·舒曼是德国著名音乐家之一,他的气质及作品具有显著的浪漫主义特征.但传统的界定并未把他归于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本文试图通过对舒曼其人及作品的分析,来说明他与浪漫主义思潮的紧密联系,从而证明他理所当然应属于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贾丹 《德国研究》2007,22(4):62-66
德尔布吕克是19和20世纪德国最杰出的战略思想家,对现代战略思想的发展贡献卓著.他的全部战略思想就是对克劳塞维茨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不仅坚持了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的论断,而且明显发展了其关于战争双重形式的论点,提出和阐释了战略的两大基本形式——歼灭战略和消耗战略,从而批判了毛奇、施里芬以后德国军队主流战略思想对克劳塞维茨学说的曲解和背离.  相似文献   

9.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印度,大约经过了 1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到了公元11世纪却在印度本土消失,或者说,被印度教所同化.为什么佛教会被印度教同化,佛教与印度教到底是什么关系?佛教产生之初,虽然反对印度教的种姓歧视,倡导众生平等和无神论思想,但是它也吸纳了印度教奥义书的许多思想,如业报轮回、解脱等.到了大乘时期,佛教的思想与印度教逐渐接近,它放弃了无神论思想,开始把佛祖释迦牟尼神化,奉他为全知全能的最高人格神.另外,大乘佛教的理论过度玄虚化,晦涩难懂,脱离了广大民众.7世纪,佛教密教化.密教大量吸收印度教性力派的理论、仪礼和咒语等,故使佛教在理论和修行上失去了自身的独立性,使它与印度教难以区分,这为佛教最终被印度教同化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1,16(3):65-69
德国文坛元老汉斯·迈耶2001年5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94岁.汉斯·迈耶参与了20世纪德国文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历程,并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学术研究在德国乃至欧美文学界享有盛誉.迈耶是犹太人、文学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马克思主义者、德国语言文学家、教授、作家、善于论战的辩手和乐于交谈的伙伴.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也是德国当代历史的写照.笔者谨以本文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相似文献   

11.
张晓玲 《德国研究》2011,(4):59-65,80
2003年,德国下萨克森州的5所高校率先推动了德国高校公法基金会改革,其中哥延根大学是这一轮德国高校改革的开路先锋.在下萨克森州的公法基金会模式中,基金会是连接国家、高校和社会的耦合器.公法基金会改革致力于国家对高校的间接管理、高校在组织、人事和财政方面的自治以及高校如何回归社会,从而真正实现高校学术自由和自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在印度教神话中,梵天、毗湿奴、湿婆、因陀罗、伐楼那等都是某种称号类的名称,似头衔,相当于某个部族、部落、族群甚至阶层的代表、头人、首领等,不专指某一特定个体.梵天又称大梵天,在中国文化语境中,他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地位不高.在印度文化语境中,具体在印度教三大神体系中,梵天负责创造,位于毗湿奴大神和湿婆大神之后,甚至没有女神杜尔迦、象头神伽内什、猴神哈奴曼和战神室建陀等更受礼遇;毗湿奴庙、湿婆庙、杜尔迦庙比比皆是,梵天庙则凤毛麟角,且香火不盛.在日常生活中,信徒们对梵天并不敬重,虽口称老祖宗,但调侃戏谑之意溢于言表.虽然如此,梵天却是印度文化和印度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是梵语婆罗米字母的发明者和印度教诸多经典的编订者,是印度教精神世界的统御者和婆罗门种姓的代表;他制定了印度教社会规范和伦理准则,规定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世界万物的源头和信徒生活的主持;他不动声色地以施恩和诅咒为工具,成功地展示了自己的赏赐能力和惩罚能量,立威树德,给印度教世界施加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的影响.不论从历史角度看,还是从神话角度看,梵天信仰都不可小觑,看似无用,没有地位,实则影响无处不在,似无实有;梵天在印度,乃至南亚次大陆以及其他具有印度教信仰的地区,随处可见,也处处不见.  相似文献   

13.
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萨维尼的生平与学说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德国研究》2003,18(4):54-59
萨维尼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创立人.他主张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坚决反对制订民法典.他的理论对世界各国法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鲁道夫&#183;奥格斯坦和他的《明镜》周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道夫·奥格斯坦与世长辞。作为德国资深记者和著名出版家 ,他创办了《明镜》周刊 ,也创造了《明镜》的神话。他倡导的新闻舆论的民主与自由及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给德国战后的新闻媒体界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旨在通过对奥格斯坦其人其事的详尽介绍 ,阐明《明镜》周刊对德国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百年来的俾斯麦传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健 《德国研究》2000,15(3):38-41
1998年4月1日,俾斯麦逝世一百周年。为此,德国于当年的7月和10月分别在基辛根温泉和弗里德里希斯鲁,召开了题为“俾斯麦与德国政治文化”和“俾斯麦与东欧”的学术讨论会。这位德国历史上的神奇人物曾引发了一代代历史学家的研究兴趣,并且还将在今后继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俾斯麦的魅力或许是他所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琢磨的矛盾。他制定了宪法但又把宪法当作可以摆弄的玩具;他出身容克但有时却毫不犹豫地反对本阶级的利益;他向社会主义者宣战却又尝试着解决社会问题;他声言自己是君主制的信徒,但当君主制起妨碍作用时他…  相似文献   

16.
熊炜 《德国研究》2004,19(4):7-12
统一后的德国在应对冷战后数次重大国际危机时的外交决策显现出了来回摇摆的特点.本文应用对外政策分析角色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德国在面对冷战后几次战争时的外交决策进行分析,指出德国政策的摇摆是其外交与安全政策中角色冲突的体现,德国外交的角色冲突最终是通过以宪法法院判决为基础而形成的国内政治共识得到控制的,然而只要外部对德国的角色期望和德国自身的角色认知不一致,以及德国所遵循的国际社会行为规范处于变化之中,德国就会依旧处于国家角色冲突之中.  相似文献   

17.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05,20(4):11-13
本文作者针对德国新总理默克尔所面临的内政形势、改革任务及外交政策等问题,拜访了一些德国前政要、资深议员及著名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与之坦诚地进行了交谈,将相应看法和观点尽可能作了梳理归总,以期为探析德国新政府的态势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人们对斯文·赫定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涯一般了解甚少。在斯文·赫定的探险生涯中,作为瑞典人他努力地在英国、俄国与德国这三个欧洲大国之间周旋。赫定需要英俄两国的帮助以进行中亚探险,但是由于在政治和感情上更同情德国,他最终失去了前者的信任。赫定的探险活动紧密地与德国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他与希特勒和纳粹的密切关系饱受西方同行的批评。赫定的政治选择对他的科学研究和个人声誉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施密特在很多德国人心目中是理想的国家领导人类型,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其去年出版的新著《不在其位》中,他对目前欧洲人面临的中心问题,如欧盟建设、福利国家转型、欧美关系、与邻国关系、国际金融危机等议题作出了清晰而明确的分析,同时在书中他也谈到了个人政治生涯的经验和错误、政治伦理以及宗教等充满个人色彩的话题。本文重点介绍施密特对欧盟建设、国际金融危机、全球化和经济学理论等问题的分析,并对其看法作了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20.
德国经济社会体制在当今时代所表现出的弊端迫使政府不得不进行深入改革,改革计划严重冲击了社会弱势群体,遭致朝野及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由于利益所致,德国社会民众从总体上讲还缺乏对德国经济社会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的共识,消除各界分歧,整合利益集团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