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早 《同舟共进》2009,(5):19-20
他是"五四"《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的起草者、"五四运动"这一名词的最早提出者,但他对运动的态度一直很矛盾,曾为参与"五四"感到"懊悔"……  相似文献   

2.
<正>五四运动是100年前由青年学生发起,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救亡图存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其实是由罗家伦、傅斯年为首的新潮社和以段锡朋、张国焘、许德珩为重要骨干的国民杂志社掀起来的1,两刊会员都反对军阀、反对侵略,主张澄清政治、复兴民族2。有人认为,五四运动中北京地区有罗家伦、匡互生、许德珩、傅斯年、段锡朋、张国焘、梅思平7大学生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可以分为前后有别的两个阶段:1919等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前“五四”;1919年以后的政治教亡运动是为后“五四”。与此相应,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参与实践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从文化切入,坚持社会批判;一是直接从政,卷入现实政治。反思这两个“五四”、两种参与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不同命运,对我们讨论今天知识分子的参  相似文献   

4.
从表面上看,五四运动是一场政治运动,因为运动的目标关乎政治(外交),但从另外的层面讲,五四是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文化运动。其一,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产物,新文化为五四运动提供了广泛的思想动员;其二,五四运动是新文化的一次社会化实践,使新文化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可,从而真正成为一场社会化的运动;其三,自运动发生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力量对五四文化的建构从未停歇,五四文化一直处于"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马元 《北京观察》1999,(5):15-17
今年是伟大的“五四运动”80周年。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发生的。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从此中国翻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我的祖父马叙伦先生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正在潜心撰写他的学术巨著《说文解字六书疏证》。在北大仍取教书不问别事的态度,可是“平地一声雷”把他也卷入到“五四”运动中。那年他才34岁。马叙伦先生在1947年所写的“我在六十岁以前”回忆中,描写的当时“五四运动”中他的经历,是“五四运动”真实的写照,尤其是北大教师在这次运动中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和评价了“五四运动”。现摘录若干。  相似文献   

6.
断想一:五四不能仅仅成为青年的节日,五四精神也不仅仅只是青年的精神。五四运动是青年发起的,但如果没有“六三运动”许多大城市工人举行全国第一次政治罢工以及后来的商人罢市,五四运动不可能成功。尽管后来史学家把六三运动都包括在五四运动内而统称五四运动,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五四给人的印象就是青年人过节的象征。每年五四时照例要教育青年爱国,教育青年崇尚民主和科学以发扬光大并继承五四  相似文献   

7.
今年第四期的《上海文学》刊登了老舍的儿子舒乙纪念冰心的文章《真人——冰心辞世十年祭》,他专门写道,有一年,纪念五四运动,冰心先生在电视节目中听了纪念大会的发言,很郑重地说:“五四者,科学、民主也”,又补充说:“科学、民主对‘五四’而言,就像月饼对中秋节,粽子对端午节,而不是爱国主义;说五四运动只是爱国主义是不对的,是避重就轻。”  相似文献   

8.
《传承》2016,(6)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在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讲清二者的异同,通过寻找二者之间的承继关系,了解中国民主革命过程的一贯性与中国人民一脉相承的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9.
徐姝丽 《前沿》2012,(22):164-165
五四运动对我国的近现代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五四运动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五四运动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一次革命运动.数百年来,人们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五四运动的研究也是从不同的方面展开的.为了更好地认识与了解五四运动以及对我国现代社会的影响,本文从五四运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五四运动前,胡适从关注政治到潜心思想文化启蒙,五四运动后他又从思想文化启蒙转向言论干政,且一度走到参政的边缘。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除了其自身热衷政治之外,更在于当时政治的黑暗和腐败以及他试图用实验主义来抵制各种外来思潮。这种转变既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在五四时期文化人身上的焕发,也是《新青年》文人群体裂变的重要标志,更是胡适最终在政治上倒向国民党集团的远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进步电影事业的先驱、杰出的革命文艺家夏衍(1900年至1995年),原名沈乃熙,字端轩,杭州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夏衍与同学在杭州创办了浙江第一个进步刊物《双十》周刊(后改名为《浙江新潮》),发表文章抨  相似文献   

12.
正《国之祭,国之翼》《八女投江》《重生》《芳华》……今年5月4日,时值五四运动99周年纪念日,柳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柳高)五四文艺汇演刮起了红色文化旋风。"都是我们学生原创的节目,可以看出他们发自内心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说起五四文艺汇演,柳高副校长余超依然难掩内心的激动。学生的家国情怀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滋养。柳高坚持立德树人,在"让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的核心办学思想下,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  相似文献   

13.
编读往来     
文化反思制度创新发展战略广东广州董天策(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同舟共进》第5期推出《触摸“五四“还原“五四“》专题,组织了一批高水平的文章,让人重温历史,探寻真谛,体现出编辑的智慧与胆识,难能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救亡图存运动,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百年传承、历久弥新。利用Citespace为工具研究分析当前学术界关于五四运动的论文成果,有助于推动五四运动研究视角多元化、内容深层次发展,促进五四运动研究方法的创新,为今后五四运动研究提供发展镜鉴,为继承与发扬五四精神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5.
五四爱国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中国妇女运动跨进了新的历史阶段,巨大的思想解放浪潮也冲击着妇女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吹拂妇女的心灵,打开她们闭锁的思想,唤醒她们麻木不仁的灵魂。研究这一段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其特点清晰可见。一、广泛群众运动的形成席卷全国的五四爱国运动,不仅卷进了工商学界的妇女,而且也卷入了处在社会最低层的歌女、妓女等。形成了一个广泛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一开始,妇女界的反应首先是青年学生,最早的是北京女高师的学生,她们在五四那天晚上,得知男学生被捕,也不顾学校的禁止,一齐冲出学校到…  相似文献   

16.
<正>五四运动是一场思想上的辛亥革命。在封建统治被推翻之后,中国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思想、两种道路之争,形成了五四青年的思想分野。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怀念当年那些为了国家的兴亡而生死与之的热血青年  相似文献   

17.
正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这场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其影响深远,成为全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九三学社与五四运动有着深厚渊源,五四精神对九三学社的创建和发展影响巨大。本文尝试梳理五四运动及精神对九三学社的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六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百年英烈     
邵飘萍(1886-1926) 浙江东阳人,中共党员.1911年任杭州《汉民日报》主编.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开始独立办报生涯.后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1919年5月3日,到北大发表演说,号召学生奋起救国,成为五四运动的发轫者.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捕,后被杀害.他是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先驱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  相似文献   

19.
胡适在1935年写文章纪念五四运动,说"这年头是‘五四运动'最不时髦的年头",慨叹人们都把"五四"精神忘记了,胡适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五四"精神中的个人自由、思想解放和非狭义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马千里是天津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运动中,他担任天津各界联合会副会长、抵制日货委办会主席,参加发动并领导了罢课、罢市、示威请愿的群众运动。1920年1月与周恩来、马骏、于方舟等20余人一同被捕入狱。出狱后,筹办《新民意报》,发表救国言论,并将周恩来所著《警厅拘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