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照黑陶     
陶文化是华夏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照黑陶是龙山文化最著名、最典型的陶器,被史学家称之为“原始文化的瑰宝”。 日照历史悠久,陶文化源远流长。在日照境内目前发现的800多处重要的龙山文化遗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类。陶器以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的饰弦纹、划纹和镂孔。制作精细、美观,特别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镂孔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厚不过l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制作工艺之精,堪称盖世一绝,系珍贵文物。 生长在日照的龙的传人,为了继承和发展这一古老的黑陶制作工艺,弘扬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黑陶制作工艺代代相传,自古至今从未间断。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每年生产达六  相似文献   

2.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期间,中国向世界展示了4件国宝,其中之一就是黑陶蛋壳杯。生产于约4000年前的黑陶蛋壳杯,“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其工艺水平之高令现代人惊叹不已,被誉为“地球4000年文明最精致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德州黑陶     
山东省德州市工艺美陶研究所生产的工艺陶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仿古工艺品。据有关史料记载,德州陶器起源於龙山文化,距今约有四千年。山东大纹口遗址出土文物中,就有“绳纹”、“弦纹”、“手纹”的黑陶制品。後期的陶器、青铜器、瓷器上所印之花纹、图案,都受其影响。德州陶器属於无釉细素陶,它选用黄河下游古道千年积淤的特殊膠泥作原料,经过十几道工序制作而成。产品雕刻刀法挺健有力,图案生动活泼,外观古朴典雅,轻叩有清脆悦耳之声。德州陶器有黑、红、黄三种颜色。尤其是经过特殊制作而成的黑陶,望之似金,叩之如磬,在不同光线和不同角度观赏,黑、紫、灰、蓝多种色泽变幻莫测,晶莹玲珑。  相似文献   

4.
卜广云,我国著名黑陶艺术大师仇志海的得意女弟子,日照市日照城人,生于1962年,自幼酷爱绘画、剪纸、雕塑等艺术,受过严格师训,出过若干作品,1985年,被到日照考察龙山文化遗址的仇志海先生慧眼识中,收为入室弟子。中国的造型艺术始于陶,陶文  相似文献   

5.
《春秋》2021,(1)
正淄博市博物馆"西汉齐王墓陪葬坑陈列"展厅中,陈列着一面巨大的铜镜,叫作西汉矩形龙纹铜镜。别看它名字普普通通,它可是淄博市博物馆的实力担当,是名副其实的镇馆之宝、超级国宝。该铜镜高115.1厘米、宽57.5厘米、厚1.2厘米,重达56.5千克,为目前我国出土铜镜中体量最大。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64件(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光荣上榜,西汉矩形龙纹铜镜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山东省馆藏文物中唯一的一件。  相似文献   

6.
《春秋》2021,(3)
正淄博市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中有一组文物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出土于山东临淄商王墓地的一对金耳坠。虽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雨雪,金耳坠依旧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连同耳坠上镶嵌的绿松石、珍珠、骨珠,一起向我们诉说着一段战国时期的"金玉良缘"。惊艳世人的战国金耳坠先来看看金耳坠的"妆容"吧。两件金耳坠形制大小相同,通高7.3厘米,整体由四部分组成。最上部是由八条金丝织成的网状锥形体,  相似文献   

7.
李立华 《乡音》2023,(3):55-56
<正>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陈列“邢窑瓷器”单元,展出一只唐代三彩卧兔枕。枕身呈卧兔状,一只四肢伏地的肥胖小兔子上承椭圆形三彩枕面。这件瓷枕仅仅12.1厘米长、7.7厘米高,小巧玲珑的形态,比惯常所见的瓷枕体量小得多,是一件中医诊脉时使用的脉枕。  相似文献   

8.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这是一件黄金做的帽饰,高9.4厘米,底宽5 4厘米,重114.1克,帽饰上面浮雕密教大黑天像。大黑天是梵语mahā-kālā的意译。  相似文献   

9.
叶秋江 《当代广西》2011,(12):14-15
广西,是中国最早有铁路"缘"的省份之一。在龙州县文物管理所内存放着一块石碑,碑长120厘米,宽30厘米,厚15厘米,古色斑驳的碑面上镌刻着"龙州铁路管局地基界址"的敕文。这块石碑承载着中国近代史上一件非同寻常的往事,隐藏着当年龙州铁路兴废的秘密。旧版《辞源》中有"龙州铁路,自广西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长122里,中法合资公司建筑"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山东蒙阴举办首届蒙山登山节首届蒙山登山节于5月6日在山东蒙阴县举行,当地政府同时举办经贸洽谈及新闻发布会,向中国和世界宣传沂蒙山区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丰富的自然资源。蒙山背依泰岳,托足东海,其主峰海拔1156米,是山东省第二大高峰,大汶口、龙山文化和...  相似文献   

11.
文物鉴赏     
<正>清,宣统。盘高6.1厘米、口径33.9厘米、底径22.1厘米。盘内口沿饰如意云纹,盘心正中为一月华纹,外环绕套缠枝莲纹饰。内壁等距绘有折枝花八宝纹,"八宝"是以佛家常用象征吉祥的八件宝物为题材的纹饰。外壁绘折枝花卉纹三组。  相似文献   

12.
文物鉴赏     
<正>明代2001年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梁庄王墓中出土了6件金帽顶,都是元代遗留下来的器物,十分珍贵。这件金镶宝石帽顶高7.5厘米,直径4.8厘米。由五重瓣的黄金质地莲花底座和橄榄形无色蓝宝石硕饰组成,金莲花底座现存宝石10颗,座顶端镶有1颗约200克拉的无色蓝宝石,是目前考古发现最大的蓝宝石。此文物现珍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相似文献   

13.
"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7月中旬,地处鲁西北平原的山东聊城地区,同时经历了两件大事。一件是,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由中共山东省委第一书记舒同陪同,从7月16日到18日来聊城视察工作。另一件是,7月17日17时,黄河花园口站出现22300立方米/秒特大洪峰,这是建国以来、也是黄河历史上有实测水文记载以来最大的洪水。聊城地区紧急动员,全力以赴,迎战洪水。  相似文献   

14.
1923年,河南省新郑县城关李家楼春秋墓中出土了一对莲鹤方壶,其中一件藏故宫博物院,一件藏河南博物院。两件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别。河南博物院所藏的一件通高117厘米,口长30.5厘米,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冠盖由双层盛开的莲花瓣组成,瓣叶镂空,莲瓣中间有一活动的平盖,其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昂首舒翅。盖边饰窃曲纹,两兽尾部相连,连接处有一目。壶颈两侧用附壁之龙形怪兽为双  相似文献   

15.
叶之声 《创造》2021,39(1):83-84,封2
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24号墓的牛虎铜案震惊了中国文物考古界。它记录了一场牛虎厮杀的场景:一头壮硕的大牛笔直站立,一只猛虎撕咬着大牛牛尾,大牛腹下横置一只等比缩小的小牛。这件文物高43厘米、长76厘米,因其独特的造型和民族特征成为了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6.
招聘采茶女     
<正>春来新茶旺发,招聘采茶女,本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但有些人却偏要搞点噱头,报载河南信阳一公司招聘采茶女,要求胸围C罩杯且是处女。我不懂C罩杯是什么概念?查网才知道,原来是指女性乳尖和乳房最下端的差值为15厘米,据说亚洲女性此项大部分是"B",从"C"开始就属于"蛮大"的了。  相似文献   

17.
据古籍记载:孔子身长9尺6寸,可谓是巨人。但考古发掘证明,古代人并不比现代人高。是什么原因使孔夫子高了如此许多?原来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尺”不同。战国时一尺为22.5厘米;汉朝时一尺为23.1厘米;三国时一尺为24厘米;晋朝时一尺为24.5厘米;隋朝时一尺为29.6厘米;唐朝时一尺为30  相似文献   

18.
文物鉴赏     
<正>战国上图:长37厘米,宽14厘米,厚4.6厘米,孔径2.5厘米;下图:长9.3厘米,宽24.3厘米,厚5.5厘米,孔径2.5厘米。1972年江陵纪南城外南郊红光村出土。墓中出土彩绘石编磬共25件,保存基本完好,而且音质优美,音域广阔,音响清脆,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套先秦石编磬,如今仍能演奏出十分悦耳的乐曲。  相似文献   

19.
正一等奖(18件)消息(1件)我省首次备案审查省级部门预算(大众日报2017.08.13)作者:赵君责编:黄露玲杨鹏通讯(6件)看!开放自信的山东(大众日报2018.03.07)作者:集体创作责编:黄露玲王志浩东营:立法让城市管理变得更"温暖"(山东人大工作2017年第9期)作者:孙玉锋责编:许云涛会"说话"的小本本(人民权利报2017.12.05)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博物馆馆藏九旒冕,是我国存世的唯一一件明初亲王冕冠实物,也是目前国内保存最早的唯一完整的冕冠,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此冕通高18厘米,长49.4厘米,宽23.5厘米。主体部分称为冠武,用竹篾编制而成,表面敷黑色漆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