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文丰安 《重庆行政》2021,(4):107-10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到202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收入达到1200 亿元".具有强大产业辐射力和就业带动力的乡村旅游,既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庆市绘就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美好画卷的重要抓手.2018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收入达677 亿元,同比增长32. 8%,占重庆市旅游总收入的15. 58%.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为推动其规模化快速发展,简单地"复制+粘贴"成为各地区发展首选模式,由此衍生的"千村一面"同质化问题对长足发展遇冷埋下伏笔.殷鉴不远,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作为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三级重点建设项目,从火爆兴起到风头无两,再因同质化发展导致经营惨淡、暂停营业,乃至被公告拆除,仅仅经历了两年多时间.经调研,重庆市乡村旅游亦面临类似同质化困境,特别是景点赏花、漂流、玻璃景观等体验式旅游项目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赏花景点虽然开园时间各不相同,但设计风格基本上是以条状、块状、螺旋状、心型为主要的花海造型,赏花景点功能单一,大部分除了看花,没有其他娱乐、休闲配套.玻璃景观基本上是站在高处俯瞰下面的风景,热衷模仿、缺乏特色.乡村旅游同质化发展势必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恶性竞争,很可能导致相当一部分景区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亟待高度重视、及时破解.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重庆市大足区幅员143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6. 8 万亩,农业生产条件良好,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作为成渝相向发展战略腹地、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支撑、成渝主轴特色产业集聚区、重庆主城都市区桥头堡城市,农业农村工作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当前,大足区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农业稳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相似文献   

3.
正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建设美丽乡村,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深化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十二五"时期,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46亿人次,实现综合收入788亿元。截至2015年底,全市从事乡村旅游管理、技术、生产、销售服务的人员达到38.9万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近30万人。以乡村旅游为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2019年10月,重庆市开州区成功获批创建第二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并坚持以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为统领,全域全链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着力打造农业绿色转型“展示板”和“标杆地”,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三峡柑橘产业集群等“国字号”平台8项,农业绿色转型经验被《半月谈》专版刊发。2022年,全区实现农业增加值96.95亿元、同比增长4.9%,生猪出栏113万头,蔬菜产量64.16万吨,水产品产量3.31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78元、同比增长7.8%,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12...  相似文献   

5.
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将"人才振兴"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位置、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现实获得感、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多措并举补齐乡村振兴中的"人才短板"不仅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庆市南岸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支持占用土地面积较少、投入产出比较高、农民增收较快的花卉、林果、休闲旅游三大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南岸特色的农业项目和农业品牌, 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南岸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集中在茶园新区非城镇规划区和二环外非建设区域,总面积84.69平方公里,农村经济基础较好,具备市场、交通、信息等多方面优势,农民大多从事特色花果种植及乡村旅游等都市现代农业,传统农业人口较少,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 目前,全区已发展都市农业2万余亩、景观农业1万余亩、旅游农业2万余亩,休闲农家乐、特色农庄300余家. 全区乡村旅游实现日平均接待2.4万人次, 年接待870万人次, 年经营收入超2亿元.2014年, 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31元,较2013年增长11.4%,绝对值连续14年居全市第一;城乡收入差距为1.91:1,成为全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区县.  相似文献   

7.
卜恒琼 《创造》2024,(1):51-55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是集边疆、山区、民族于一体的农业大县。全面推进元阳县乡村振兴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走“三产”融合的发展道路,实现产业振兴。近年来,元阳县探索出一条依托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以乡村旅游带动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商贸等乡村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求,要深入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当前,重庆市涪陵区正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新提升”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五大行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以实际行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夯实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近年来,涪陵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方针,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工作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守好三条底线,精准落实“五个振兴”要求,着力稳住农业基本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乡村振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赵狄娜 《小康》2024,(4):46-49
<正>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发展基层的重要方针战略,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对于实现区域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深远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聚力新征程,要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准新时代“三农”工作着力点,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正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基于农村区域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设施和文化资源等乡村性与人文性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是解决高山移民搬迁扶贫、整村连片扶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重庆市乡村旅游突飞猛进,仅2016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52亿人次,营业收入349亿元,带动就业50余万人。按照《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了众多的利好与机遇,加速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具有综合性与兼容性的内在属性,故而能够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兴"的拓展与延伸功能。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健康发展,应从创新的视角出发,在"来了还想来"上做足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2.
胡妍 《小康》2023,(20):78-79
<正>三亚市天涯区打造特色农业产业品牌推动产业兴旺,发展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乡村旅游推动农旅融合,组建“候鸟”村长服务团推动人才振兴,不断开启乡村振兴新视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三亚市天涯区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点工作,建章立制进行顶层设计。三亚市副市长、天涯区委书记黄兴武介绍,天涯区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天涯特色,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目标,绘就乡村振兴“天涯图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产业振兴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来抓,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全市乡村产业振兴迈出坚实步伐.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 1803 亿元,同比增长4. 7%,增速在全国列第7 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1元,同比增长8. 1%,在全国上升到第15位.今年一季度,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44. 63亿元,同比增长10. 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49元,同比增长16. 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 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熊涛 《群众》2022,(6):30-3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8月,为探索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模式,江苏银保监局在全省首批19个乡镇开展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2021年试点乡镇扩展到60家,实现省内各县(市)全覆盖。两年多来,试点乡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明显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成果日益显现。截至2021年末,60个试点乡镇各项贷款余额1996亿元,比年初增长22.1%,高于全省农村贷款增速6个百分点;获得保险业风险保障798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1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基础。近年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全力推进乡村产业发展。那么,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广大农民是否实现增产增收脱贫致富?2019年4月21日.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20,(19)
正发展乡村旅游,是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苏文旅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文旅部的部署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高质量发展、高水平融合、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和乡村民宿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元,现已建成39家国家级、36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形成了一批乡村民宿品牌和集聚区。  相似文献   

17.
<正>实现乡村振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牢牢把握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字"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关于乡村振兴的指示,加快推进乡村经济现代化、乡村生活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8.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加快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随着广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广西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广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取得明显成效,但从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来审视,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主体活力、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短板。建议从推动“三个升级”、聚焦“三个建设”、优化“三大机制”等方面改进,确保广西实现从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9.
毛俊春 《创造》2024,(4):29-33
<正>乡村旅游作为发展速度快、开发潜力大、辐射带动强、受益人群广的产业,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实践中,乡村振兴成果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具活力、更富潜力的参与要素和创新空间,为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标准、多元化旅游服务需求提供坚实基础。乡村旅游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20.
将打造区域农业品牌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业强必须走农业品牌建设之路。通过积极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可以给我国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之下,打造区域农业品牌必须与乡村产业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