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灿烂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要弘扬和批判继承,而不能简单抛弃,现代化建设需要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滋养。我们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传统爱国主义精神要取其精华,顺应时代要求对其进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立人”、“治教”与“治世”上发挥出“大节”、“大端”的作用。认真分析中国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伦理,是建设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源头活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现代社会伦理的转换,面临对旧伦理的突破与新伦理的建构。我们要吸取传统伦理的精华,借鉴和吸取其中有价值的思想成果,才能建立起民族伦理精神大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化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王权主义的形成与强化;一是道高于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王权主义是其基本特征.当今王权主义已经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关注公共利益的社会,一个以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从而为传统文化、传统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转换创造了历史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道德观念的总体价值导向为:以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点,塑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健康人格,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5.
岳远尊 《世纪桥》2008,(10):106-107
中国古代文化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王权主义的形成与强化;一是道高于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王权主义是其基本特征。当今王权主义已经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关注公共利益的社会,一个以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从而为传统文化、传统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转换创造了历史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道德观念的总体价值导向为:以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点,塑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健康人格,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6.
自古以来杭州就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传统文化中固然 有着不少消极的成分,比如“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南宋遗风,但 也含有一些可能与现代文化对接的积极成分。本文在对杭州传 统文化作了反思后又探讨了如何使之实现现代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江红 《世纪桥》2008,(10):97-98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民族,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犀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表明社会进步的状况又具有不间断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伦理道德、非常重视群体价值的民族,强调个人对群体的服从和奉献.正是这样悠久厚重的民族文化.孕育出了我们民族特有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观念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既表明社会进步的状况又具有不问断的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累了丰厚的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只能批判地继承,而不能割断和抛弃。现代化和传统文化不应该是对立的,现代化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这就需要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面向新世纪中国共产党要真正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就必须解决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与进步都离不开高尚荣辱观的引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为中华民族树立起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光荣的荣辱观,我国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日益增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光荣的思想,进一步挖掘出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财富创造的源泉;把人才观与荣辱观相结合,汇聚起了真正促进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找到了新时期促进我国发展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上提出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从形式上看,这“八荣八耻”概括精辟,言简意赅。中国古语说,道简易行,因为概括简洁,所以容易深入人心、易于推行;从内容上讲,内涵深邃,每一句展开,又都包含了无比深广的内容。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张健 《新视野》2007,(1):79-8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关于荣辱的理性认知和价值取向,同时又是国家关于社会风尚建设的基本价值理念,是新时期条件下主流价值导向和意识形态导向的统一。从特定历史语境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当前价值多元化和主流价值边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旨在解决当前荣辱观扭曲的现实危机;其基本诉求是,在公民社会条件下,国家应该重申主流价值话语,并以此实现对社会风尚建设的引领。对其有效性,我们要分清三个边界,采用三个尺度来评估。  相似文献   

13.
“先义后利,存荣去辱”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主流;“知耻而后勇,处逆境而自强”是中华传统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荣辱观在当前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中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中华传统荣辱观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4.
华建宝 《实事求是》2007,195(2):11-13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荣辱问题。“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是传统荣辱观的立论基础;“立人之大节”“治世之大端”,是传统荣辱观的目标价值;“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不同也”,是传统荣辱观的内涵要求;“三省吾身”“反求诸己”,是传统荣辱观的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从西周直至清末经历数千年的法律实践活动,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形成了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文化体系。在当代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积极可取的因素吸收到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中,为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纲领性指  相似文献   

17.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8.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荣辱观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儒家道德传统和泰州学派向民间传播儒家思想的风格,是对于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伦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八荣八耻荣之两分法划分道德与不道德的分水岭,也显现出道德评价的标准或尺度,在道德评价过程中或有一定的偏重,但是根本标准应该是统一而明确的,而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在于个人"自耻",即应该具有知耻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海鹰  张颢 《世纪桥》2007,(12):36-37
井冈山精神具有丰富的道德内涵,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今天在大学生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大学生加强"为人民服务"、"团结互助"、"艰苦奋斗"以及"诚实守信"等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  相似文献   

20.
传统选贤任能思想的现代转换就是指对传统选贤任能思想的批判继承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以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为指导,批判地继承了传统的德才兼备、知人善用、量才授职等选贤任能的选拔标准和用人原则,提出了一套符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实际的选贤任能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