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区域的河流污染问题不仅引发公用地灾难,还制约上下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甚至还容易导致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和谐.但是,传统以地域为边界的管理方式在治理这类跨区域河流污染问题上捉襟见肘.因此,需要常态的治理区域公共事务的机制,以保证跨区域河流污染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而工程技术层面的流域治理机制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治理机制上才能充分发挥效用,建立统一的流域管理机构对于小流域治理则制度成本过高、可操作性也不强.因此,地方政府间环境协作是有效治理跨市(县)河流污染的必然选择.采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粤西地区的小东江(跨茂名市和湛江市)治理实践的研究,发现广东省和相关市政府在作为治理主体时都存在内生性不足,碎片化的治理结构因而最终陷入了治理困境.因此,政府间环境协作是小东江污染治理的必然要求,而这必须建立上级政府监管权威、健全公众参与和流域内地方政府间民主协作的多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不远的昨天,太湖水曾被人们用歌声来赞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然而近十几年来,太湖水已经成为沿湖人民的一块心病。如今,太湖已找不到未经污染的国家一级标准水。与80年代相比,全湖水质下降了一个等级,原来以二级水为主体的太湖现在大面积是三级水,局部地区出现了四级甚至五级水,兰藻爆发时间不断延长,面积不断扩大,严重时湖水散发恶臭,水厂停产。 太湖在告急。 不可回避的现实 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质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湖水被兰藻污染得厉害,最严重的水域兰藻每升达8000万个以上。而由于富营养化污染严重,兰藻单体愈来愈小,种类也在减少,最后只剩有害的一、二种,既不能作饲料,又不能当原料利用。  相似文献   

3.
《民主》2015,(7)
<正>2008年北京奥运会空气质量成功保障是我国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成功典范。近三年,京津冀等区域大范围的严重灰霾污染频发,迫使区域污染共同治理提上了常态化的日程。北京2014"APEC蓝"再次显示了区域污染协同控制的良好环境效益,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区域污染协同防治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工作时,更是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污染共同治理提出了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时事聚焦     
《瞭望》2007,(25)
中国(2007年6月9日-6月15日)国务院太湖水污染防治座谈会11日在江苏无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认真调查分析水污染的原因,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研究提出具体的治理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自七十年代以来,中国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编制了各类规划并组织实施。其中重点流域、地区污染防治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确定的“三河”(淮河、辽河、海河)、“三湖”(太湖、滇池、巢湖)、“两区”(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控制区)、...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0)
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机制是流域跨界公共事务的府际合作治理的关键所在。从概念界定着手,梳理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机制相关研究。国内学者从博弈论及共容利益理论分析府际合作治理的动因,对府际合作治理机制多集中于跨界水污染治理,大致研究方向分为流域区域利益补偿与利益分配机制研究,跨界流域联合防治机制研究以及流域府际合作治理协调机制研究。最后作者就流域府际合作治理有待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成都平原经济区处于长江上游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是 ,区域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 ,生态经济发展还不强 ,水资源日益紧张。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 ,为此 ,区域应建设生态经济区 ,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经济观、实施污染与环境一起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8.
王军  李烽 《瞭望》2000,(35)
随着首都水资源日趋紧张,社 会各界纷纷呼吁恢复官厅水 库的水源地功能。记者日前赴官厅水库及其上游地区采访时看到,水库流域地区遭受的严重污染触目惊心,将官厅水库恢复为首都第二饮用水水源地任重道远。实难相信,这看上去碧波荡漾的水库,竟被污染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官厅水库是1954年建成的,总库容41.6亿立方米,现蓄水4.2亿立方米。1972年.因水库上游张家口地区企业排放工业废水,官厅水库发生首次污染──重金属污染。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成立了官厅水库水源保护领导小组,经过3年治理,水质明显改善。可是,1…  相似文献   

9.
城市和工矿区超标污水排放到河流中对流域造成的污染,是当前一些农村地区环境安全的最大障碍,其中特别是跨省界河流对下游省份农村造成的污染危害,治理难度更大。我国许多大江大河较长,其流域多呈现跨省的情况。鉴于流域跨省污染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且目前此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建议国家进一步完善跨省界河流水质监管机制,以促进流域上游省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做到从源头上治理,保护和改善整个流域的水环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环境安全保障。1.完善省界处河流断面水质的联合监测机制,做到由上下游省份双方共同对河流水质进行经常性…  相似文献   

10.
为摆脱湘江流域边治理边污染的困境,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大了流域内同防同治的力度,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湘江流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治理在治理理念、权力分配、组织权威、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碎片化倾向,合作治理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整体性治理理论在价值取向、治理结构、运行机制与治理方式等方面与湘江流域合作治理中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具有内在耦合性。破除湘江流域地方政府合作中的碎片化现状,需要积极借鉴整体性治理的核心思想,重塑整体协同的治理理念、搭建扁平网络的治理结构、建立垂直统一的治理体制、构建协调整合的治理机制,从而促进湘江流域合作治理从碎片化到走向整体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
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严峻,跨界污染是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之一。地方保护主义、府际间横向分割、治理行动协调难、府际间协作治理执行依据不明确等是影响流域跨界水污染协作治理的主要原因。建立流域跨界水污染的防治机制、协调机制、行政问责机制,完善跨界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是提高流域跨界水污染治理成效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考察湘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历史,发现流域管理地位一直不突出。湘江流域现行管理体制虽然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但仍偏重于区域管理,流域管理相对薄弱,且存在多头管理倾向。理顺湘江流域管理体制,理论创新势在必行。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湘江流域理想管理体制应该是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以流域管理为主、以区域管理为辅,要求对流域管理机构、流域权责关系、流域协调机制进行再设计。这一管理体制强调决策权、行政权、监督权相分离,强调区域管理与流域管理相统一,强调纵向层次结构与横向功能结构相结合,强调公民、社会与政府多元主体相协调,能引导湘江流域管理走出传统流域分割管理、多头管理下的碎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3.
从“亏损大户”到“太湖劲旅”———无锡柴油机厂扭亏纪实●华惠毅在苏南,在长江三角洲,在全国柴油机行业,每当谈起无锡柴油机厂,人们都会被他的传奇性的变化所吸引和叹服。1991年,这家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牌国有企业亏损额高达1250万元,成了无锡市注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选择北京与福州两个雾霾污染程度差异较大的区域作为典型案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与意愿价值评估法(CVM)分析两地公众对雾霾的支付意愿。结果显示北京较福州公众的支付意愿更高且差距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从制定可持续的宏观发展战略、加强监管力度、鼓励公众参与三个角度出发,达成各个社会层面的治理共识,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分析不同区域公众对雾霾的支付意愿,对于污染严重区域的治理及污染较轻区域的防范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廖原 《瞭望》1989,(Z2)
不久前,无锡市郊区河埒水产养殖场渔工商联合企业总经理许福民从广州白云机场乘飞机飞往澳大利亚墨尔本。此行已是他第四次到澳大利亚的业务旅行了。在那里,这位无锡市郊的农民企业家与一位华侨合资开办了太湖酒家、太湖农场和太湖贸易公司。过  相似文献   

16.
张衍荣 《侨园》2013,(9):41-41
<正>没想到去灵山朝拜神州第一大佛时会碰到令人惊讶的"天下第一问"。灵山位于太湖之滨的马山,因其与古天竺国讲经说法的"灵鹫山"(简称灵山)形似而得名,故又称"小灵山"。沿太湖十八弯专线公路,从无锡奔赴马山时,我们被风光无限的景色所陶醉。"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这是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五水共治"以来,浙江省整体的水生态得到很大改善,在水污染治理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实看来,这一治理方式过度重视地方水权,忽略了水域的整体性,这种治理模式并没有很好地解决治理中存在的地方区域性与流域整体性的冲突,流域治理很难协调统一。河长制虽然能够职责到人,但对于跨区域流域却很难奏效。因此加强地方在跨界流域治理中的府际协作,构建有效的协作机制、完善公众参与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跨界流域治理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以菇溪河为例探究了一河分两区的治理,为解决跨流域治理中政府间尴尬局面以及治理难以推进等问题,进一步提出了建立以"共赢"为核心的沟通协作机制;依法治水、依法管水,设置有法律依据的管理机构和职责授予;完善公众参与治理制度;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锡进轩 《民主》2012,(10):44-46
来无锡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鼋头渚。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浑然天成,为太湖风景的精华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胜”之称。“太湖佳绝处.毕竞在鼋头。”当代文豪郭沫若《蠡园唱答》的诗句赞誉,更使鼋头渚风韵流扬境内海外.  相似文献   

19.
闻大中 《团结》2006,(3):38-39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检查发现,中国七大水系(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长江、珠江)中劣五类水体占三成左右。劣五类水体已经失去使用功能,成为有害的脏水,连农业灌溉都无法使用。涉及全国1/6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中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1994年6月,国务院专门召开淮河水污染治理会议。随后颁发了《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这是迄今中国为单一河流水污染治理制定的惟一一部法规。但据报道,2004年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流域治理思想可归结为“流域性”系统治理、“跨流域”平衡治理、“多行政区”联合治理.即:流域治理要尊重流域运动规律,进行全方位系统治理,做到“自然-生态-社会”的统筹兼顾;不同流域之间、同一流域干支流之间的“跨流域”的“引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打破地方行政分割、从流域大局出发,进行“多行政区”联合治理.这一思想启示我们,在目前的流域治理中,必须确立流域系统意识、打破地方行政区划、走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