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1950年11月,志愿军第五十军进行渡海攻岛作战,先后攻占艾岛、炭岛以及大、小和岛等10个岛屿。志愿军第四十军向新兴洞的"联合国军"发起冲击。志愿军第六十六军突破"联合国军"阵地后向"三八线"出击。志愿军第六十七军某部四连顽强守备在月峰山上。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官兵以"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坚守在  相似文献   

2.
(五)突破“三八”经过军汉城突破“三八线”,进军汉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的目标。“联合国军”在遭到志愿军第一、第二次战役打击以后,全线崩溃,被迫撤至“三八线”附近地区转入防御。此时,英、法等参战国主张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但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重新考虑对朝鲜战争的军事战略和政治方针。在军事上,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部署了一条从临津江至“三八线”的总战线。将问个师另3个旅约20万兵力,布防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多公以正面、60公里纵深的防线上。将南朝鲜军为主设置在第一道防线上,“联合国军”设…  相似文献   

3.
程娟 《党史博览》2013,(10):46-50
从1950年10月19日至1952年11月6日。吴信泉率领志愿军第三十九军。在朝鲜经历了750多个日日夜夜,从鸭绿江边一直打到“三八线”以南的汉城,经历了五次战役和阵地防御作战。与兄弟部队一起打败了“联合国军”和李承晚军,共歼敌6万多人。吴信泉“能打仗、会打仗、智勇双全”,是一位名副其实、无坚不摧、无敌不克的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4.
一管军号退敌一个营 这个“奇迹”,发生在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中的追击作战中。 1950年12月31日,三八线附近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黄昏,我志愿军和人民军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麟蹄的200多公里正面上发起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的阵地被我军迅速突破。1951年1月1日,志愿军全线转入追击作战。当时,我50军第149师和39军第116师,分别向高阳和汉城方向迅猛  相似文献   

5.
政治决定军事.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军必须越过"三八线" 1950年12月上旬,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接近尾声,"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的沉重打击后,被迫向"三八线"实施总退却.志愿军则乘胜追击,以第39、第40军各一部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一道收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首都平壤.此时,敌人营垒内部笼罩着一派失败情绪,英、法等国和美国在战争看法上存在严重分歧.作为美国帮凶的印度等13个国家向中国政府抛来看似"善意"的"橄榄枝",称中国如果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则将得到他们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0,(17):F0002-F0002,I0001-I0004,49-52,F0003,F0004
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战役,这是扭转朝鲜战局的·次战役。“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相似文献   

7.
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中,志愿军第116师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将7500余人、70余门火炮潜伏在距敌前沿150米至300米的地域一天一夜后,仅5分钟就率先突破麦克阿瑟自诩为“铜墙铁壁”的“三八线”防线,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1950年12月,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遭我志愿军连续打击后,撤至“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麦克阿瑟纠集了美、英、韩军等13个师另2个旅,  相似文献   

8.
董峰 《湘潮》2022,(11):29-31
<正>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后,迅速占领汉城、平壤,切断了朝鲜人民军北撤的退路。10月8日,中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决定出兵朝鲜。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志愿军第四十二军第一二五师从吉林辑安(今集安)渡江后向朝鲜东线开进。一二五师到达集结地点朝鲜德川郡后,立足未稳,即接到军部转志愿军司令部电令:“着四十二军一二五师派出两个加强营,配带电台,组成两个游击支队,由两名师干分别率领,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大意)。电令指示游击支队的主要任务是营救被打散的朝鲜人民军。  相似文献   

9.
范佛里特于1951年10月13日发动了所谓“秋季攻势”第二阶段的大进攻.这一天,敌人在北汉江东把对我68军的进攻重点转向了文登公路以西地区,与此同时,“联合国军”在北汉江的西边集中侵朝美军第7师、第24师,南朝鲜军第2师、第6师及哥伦比亚营,在14个炮兵营、200多辆坦克、1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向我金城以南第67军24公里宽的防御正面即西起芳通里、东至旧岱(南)发起了猛烈进攻.  相似文献   

10.
杨勇在朝鲜     
1953年7月13日起,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协同配合下,发动了金城战役,歼敌5万余人,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当南朝鲜军和美军得知对手是年仅40岁的杨勇时,李承晚坐不住了,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亲自飞抵前线督战。《杨勇在朝鲜》将向您介绍从他任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起到作为志愿军司令员率军回国期间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   

11.
1946年8月中旬,晋冀鲁豫野战军出击陇海铁路,打乱了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南线的部署。随后,国民党军匆忙调集14个整编师32个旅约30万人,企图以优势兵力钳击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陇海路以北定陶、曹县地区,占领鲁西南,然后打通平汉铁路,企图把“刘、邓赶回太行山去”。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现有兵力,首先歼灭孤军冒进的敌整编第三师,一举扭转我军在中原地区的被动局面。时任六纵17旅50团副团长马宁(建国后任空军第三任司令员),生前以自己的亲历回顾了解放战争中这场经典战役。  相似文献   

12.
(一)邱少云,1926年7月生,四川铜梁县(今重庆铜梁县)人。1948年被国民党部队抓过壮丁,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朝鲜战争爆发后,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参加抗美援朝。1952年初,朝鲜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后,敌我双方"边谈边打"。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粉碎了敌人的夏季攻势,以美帝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不甘心失败,又开始向北侵犯,占据了平康与金化之间的391高地,严重威胁着志愿军防守阵地的安全。9月下旬至11月下旬,志愿军前线各军发起秋季战术反击,以粉碎联合国军在平康、金化一线发动  相似文献   

13.
二十军秘密入朝担负东线作战任务 在朝鲜战场,“联合国军”在第一次战役中遭我打击后,不甘失败,麦克阿瑟随即调集大量兵力,凭借强大的海空支援,发起“圣诞节回国总攻势”:东线以美军第十军为主力,经长津湖西进;西线以美军第八集团军为主力,由清川江北上,计划在江界以南之武坪里衔接后,  相似文献   

14.
1950年10月,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再三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直接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并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再请求,党中央适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5.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9月,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6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以及南朝鲜军队在仁川登陆,随后越过三八线,将战火烧到了中朝边境,严重地威胁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在无苏联参战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派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了打败美帝国主义疯狂的进攻,志愿军入朝后于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组织了第一次战役,并取得了首战的胜利。此次战役共毙敌15000多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边,初步稳定了朝鲜的战局。此次战役是志愿军出国第一次作战,也  相似文献   

16.
五、英雄儿女 (一)“人民英雄坦克”215号 1953年的夏季进攻战役,是志愿军转入战略防御以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参加正面防御的志愿军4个坦克团和人民军2个坦克团投入了反击作战。其中,志愿军坦克4团配属23军进攻石岘洞北山的美军第7师第17团,战斗历时12昼夜,出动坦克25辆次,作战 11次。我坦克部队利用白天阴雨,敌机无法出动的有利时机,大胆伴随步兵插进敌纵深,不断以火力围歼美军,支援步兵。共击毁、击伤敌坦克18辆,摧毁火炮 11门、地堡 67个。坦克的出击有力地配合步兵,击退…  相似文献   

17.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这场战役迫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了总退却。西方军史学术界将这次战役称之为“清长战役”,作为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范例,将其列为20世纪经典战役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个出了名的“万岁军”三十八军,却不知道还有一个“英雄铁军”六十三军。第五次战役中,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涟川、铁原之间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防御地域内,以4个师的兵力阻击了美军及南朝鲜军4个机械化师12个昼夜的疯狂进攻。掩护了志愿军东线部队的转移,扭转了战场态势.被彭德怀赞誉为“真正的铁军”。  相似文献   

19.
1951年初,入朝志愿军的第三次战役全线转入追击作战。追击部队直插距汉城不到40公里的釜谷里,切断了“联合国军”的退路。釜谷里虽是一个小镇,却是敌我双方拼死争夺的“咽喉要道”。  相似文献   

20.
1952年 6月 29日,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六军军长,率领全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后期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的作战。在 200多天硝烟弥漫、战火纷飞、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日日夜夜里,最使我难忘的是三打马踏里。   1953年 6月,在我志愿军夏季攻势的打击下,各项停战协议和军事分界线的划定已基本达成。但是,敌人突然又在南线发动攻势。李承晚在美国侵略军总部的纵容下,强行扣留战俘,破坏遣俘协议。美方代表也在谈判桌上进行讹诈,从而,导致谈判再一次中断。   为了惩戒美、李军,促进谈判,我志愿军总部决定以东线为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