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绿色走廊     
《新疆人大》2010,(12):42-43
百种米滋补百样人如今,过度精致的饮食,使"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日益庞大。国内外营养学家纷纷呼吁在膳食中加入粗粮,才更有利健康。但是,杂粮种类繁多,不同年龄的人,如何选择并合理搭配才最佳呢?老人:白米饭中加点糙米。白米虽可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和热量,但是糙米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粗纤维含量比白米要高得多,有助于胃肠蠕动,可以缓解胃痛、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此外,糙米能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  相似文献   

2.
<正>为什么老人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眩晕、哮喘、便秘、尿急、尿频等症状?首都医科大学博士赵娟指出,这是肌肉萎缩和减少造成的。人体肌肉占体重的35%~40%。从40岁开始,人体肌肉每年减少3%~5%。到80岁以后,丧失约50%。肌肉减少不仅会引起肌肉松弛,同时使行走、登高、坐卧等动作变得不利索,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导致一些内脏疾病。比如,肌肉减少后,会使人的基础代谢功能降低,热量的消耗减少,引起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肌肉是体内主要的胰岛素敏感  相似文献   

3.
罕见病(RareDisease),又称"孤儿病"。是指发病率极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我国目前尚无罕见病的官方定义,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065%~0.1%之间的疾病。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六千多种,约占人类疾病的  相似文献   

4.
卞吉 《中国减灾》2010,(11):51-51
随着漫长冬天的到来,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变缓,以尽可能地保持体力,但同时也降低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世界上大多数地区的死亡率都以冬季为最高。冬季也是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时段。人们通过巧妙地“破译”一些关键词,可以采取积极的防范疾病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冬季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也是某些疾病,如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和发生意外比例较高的季节。因此,冬令有利于人体吸收营养成分并将其储存于体内,以增强抗病能力。所以,积极地、及时地采取食补、食疗,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05,(9):52-53
进入秋季,天气由热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因此,在这个季节里要特别重视保健,防患于未然。那么,应重点防范哪些疾病呢?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因为夏季天气炎热,心血管病人用药减少,秋季气温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缓慢,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21,(4):64-64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的一项重要指标,《规划》提出到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力争30岁-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分别较2015年降低10%、20%和30%的目标要求。2019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慢性病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8.
绿色走廊     
少吃能延年益寿因为少吃食物可缓解体内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机体内正常细胞破坏的速度,这种破坏往往会导致各种疾病死亡。另外,少吃还可以减轻胃肠负担,让操劳过度的消化吸收系统得到适当休息,充分发挥胃肠潜在的功能,更完全地从食物中汲取营养和能量供应。同时,少吃一些还可相应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数量,增强免疫力。为提高人体抗病抗衰老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梅 《中国减灾》2000,10(3):38-42
综述和分析了长江流域洪灾后相关疾病的分布及其主要特征。其表现为 :( 1 )洪灾后 ,各类疾病的流行主要集中于中期。 ( 2 )洪灾后通常疾病谱系的构成是以腹泻症、感冒、皮炎、红眼病、痢疾五类常见病为主 ,约占总发病人数的 70 %以上 ;若从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统计来看 ,则是以肠道传染病为主 ,约占传染病总发病人数的 70 %以上。 ( 3)灾后常见病的发病率高 ,但病死率和死亡率较低 ,由于其波及范围广 ,因而对抗洪劳力影响较大 ;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是灾后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 4 )对于洪灾期间的五类常见病而言 ,以水管理为主的综合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对肠道疾病的流行起重大作用。 ( 5)灾后虫媒传染病的流行取决于致病源和传播虫媒种群的原始状态及其流行的客观规律 ,有些虫媒传染病可以通过日常防制措施达到控制流行的作用 ;有些则需日常和汛期防制措施相结合 ,进而达到控制其流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春季自然界万物萌发,草长花开,正是人体内脏和器官生理功能活跃的时节,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因此,春季做体检至关重要。除了常规的检查外,各类人群的侧重点也应不同。不同的人体检侧重点不同胃肠不适经常在外大吃大喝,时常出现胃疼、反酸、胃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的人,建议检查胃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1.
孙刚 《现代领导》2011,(11):42-42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病率不断升高的同时,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许多人印象中,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角”一定是老年人群,事实上30岁到50岁的心脏病患者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2.
隆冬时节,随着冷空气降临,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心脑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等多种疾病高发。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抵御疾病来袭,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呢?健康专家建议做好以下十"点"工作,为自己的身体保驾护航。多"点"水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  相似文献   

13.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统称,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与高血压、血液黏稠、吸烟等因素密切相关。目前,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公安民警必须重视预防心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4.
赵文群 《今日浙江》2009,(13):47-47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是一条具有深刻哲理的古训。以疾病为例,人体生病固然是由于病菌、病毒的作用,但更是因为自身肌体出现了问题。病菌、病毒是客观存在,而且十分厉害,但在抗茵、抗毒能力强的肌体中它们却很难生存。相反,如果肌体免疫力、抵抗力降低.病菌、病毒便会乘虚而入、滋生繁衍,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所患的很多疾病都与我们饮用的水有关。特别是结石类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与水质硬度过高有直接的关系。长时间饮用硬水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水硬度过低对人体健康亦构成显著危害。研究表明,水质硬度的高低与循环系统的疾病存在强烈的负相关关系;与冠状心脏疾病的死亡率呈负相关;与直肠癌罹患风险也呈现负相关,即饮用水的硬度越低(过低),发生循环系统疾病及直肠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于小华 《乡音》2011,(12):23
学生作为高度集中的聚集群体,健康医疗状况必须在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掌握之下。我国大中小学生中重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妇科疾病也不再是传统意识的婚后疾病,不仅各种疾病越来越"低龄化",且屡屡有学生猝死的事件发生。寻求有效方法,实现有疾病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不仅能有效地保证大  相似文献   

17.
小昭 《中国减灾》2007,(8):42-43
继马季先生之后,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先生也因心源性猝死,而突然辞世。专家提醒大家,夏季是老年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闷热,人体大量出汗、脱水,导致人体血管收缩、血压增高、内分泌紊乱,有既往心脏病史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病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18.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疾病。它生长在人的肝脏、腹腔、心脏、肺部等器官上,有时甚至长在人的大脑、和眼睛或骨骼上。许多牧民由于患上包虫病,过早地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宝贵的生命,一些家庭因感染包虫病而致贫。长期以来,包虫病像瘟神一样危害着牧民的健康和生活。经过新疆医务工作者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探索,新疆的包虫病防治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目前,新疆的包虫病发病率已由上世纪50年代的3%降至0.5%以下。  相似文献   

19.
黄寿敏 《传承》2011,(3):82-82
在医学上,人们把人体生理上介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这种状态平时表现不是很明显,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并加以调养、防治,就会诱发各种疾病,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威胁生命。  相似文献   

20.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0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破坏性慢性肺部疾病,是呼吸道疾病中最不动声色的隐形杀手。慢阻肺由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哮喘、长期吸烟、大气污染等多种因素所致。我们大家熟知的"雾霾",就是最新形式之一。PM2.5是指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会负载大量毒性物质和病菌,直接进入人体肺部,增加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又可通过肺直接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其危害不容小觑。呼吸道长期吸入了各种有害物质就可以引起气道炎症、肺部组织被破坏,最终导致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