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自然灾害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使得人类的抗灾形势愈加严峻,而对自然灾害的正确认识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和根本出发点,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认识自然灾害时存在某种认识误区,并试图对自然灾害概念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以灾害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着眼,是观察与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史学只重人事,不重自然,因此,对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典型的例证是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3.
“3S”技术与“数字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自然灾害一直是高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对灾害形成的认识,人类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古代人类面对自然灾害,认为是上苍的惩罚,顶礼膜拜以求消灾;也曾付出极大努力以图抗灾避祸,但成效甚微。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纵然自然灾害是自然现象,但也不乏社会性原因。如果说在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自然灾害具有鲜明的自然性和不可抗御性,那么在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极大发展的今天,灾害则强烈表现为人为性和一定程度上的可防御性,而这种灾害防御能力与20世纪出现的一…  相似文献   

4.
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如何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是困扰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自“国际减灾十年”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减灾问题,防灾减灾逐步朝着联邦式、多系统综合集成、共建共享、互利多赢的方向发展。各国政府和公众对灾害管理的认识也逐渐从单灾种、专业分工和应急管理向灾害链、综合集成和风险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也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自然灾害与古代社会有密切的关系。以灾害为切入点,从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着眼,是观察与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传统史学只重人事,不重自然,因此,对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及其影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最典型的例证是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11):1-1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相似文献   

7.
林兵 《中国减灾》2008,(5):26-27
南方雪灾使得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自然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巨大伤害。当人们进一步意识到自然灾害是一种能够深刻影响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本身又无法控制或躲避自然现象时,人类社会存在的许多“制度缺陷”和“人为失误”,就会对我们的交通、供水、供电、煤气、抢险、通讯网络等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由于某个子系统因灾失灵,从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8.
甘再清  王静梅 《前沿》2010,(14):51-5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受必然性的制约,要实现人类自由必须摆脱必然性束缚。网络社会中人类的交往在很大的程度上克服了自然必然性、社会必然性对人类自由的束缚,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自由交往的理想之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类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如何有效应对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使救灾减灾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是湖北省孝感市民政部门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危害人的生命、破坏人类基础设施与生存环境、影响社会生产生活秩序,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即便在正常年份,全球因为自然灾害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也超过600亿美元。2004年东南亚海啸,2005年美国卡特里娜飓风,  相似文献   

11.
水灾历来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自古以来,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不断与洪涝灾害进行不懈的斗争。我国是世界上对天气现象观测最早的国家之一,雨量的测报科学,就是在防治水害、兴修水利的治水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一社会是什么,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科学的回答。人类对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进、逐步深化的。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认识史。科学回顾和总结这一历史经验,是正确认识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思想源泉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共产党执政规律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总体。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需要以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作为其前提和根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必然会促进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立足点与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敬畏自然     
许金芳 《今日浙江》2013,(16):50-50
一段时间以来,浙江遭遇罕见连续高温,"酷暑难当"。这时刻提醒我们,自然灾害始终如影随行。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对自然、天地的敬畏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本源的敬重与客观规律的尊重。天地有大畏而不言。事实上,天地对于人类也有大德而不言。人类不能将自然界的一切据为己有,而应该以审美的、情感的态  相似文献   

15.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2,(5X):50-51
<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时刻都会遭遇各种突发性事件。历史上没有哪一种社会制度能够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不同的国家、不同社会制度对于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应对方式。自然灾害对社会具有高度的威胁性、影响的不确定性和极大的破坏性。从理论上讲,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单凭政府的财力、物力是无法全面应对的,而需要整合全社会的物质、人力及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统计,其间因灾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灾即达124次。灾害发生的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增加,尤其在民国期间,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达16万余次,其中水灾、旱灾尤为严重,分别达7408次和5935次。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侵袭,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也积累了丰富的防灾、减灾及社会救助  相似文献   

17.
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出现的对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的自然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繁衍生息与人类在地球上共存.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认识灾害规律,防范灾害风险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人类也正是在认识灾害规律、与灾难抗争中寻求和建设宜居环境,发展科技,创造文明和幸福生活.可以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  相似文献   

18.
王天玺 《创造》2010,(8):62-65
在人类发展的这个新时代,我们无论把眼光投向任何方向、任何领域,都会看到知识的无限爆发,都会看到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无限增长,都会看到文化的力量空前强大。文化主导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郁乐 《前沿》2010,(9):153-155
文章认为,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人类中心主义,并批评马克思对自然的态度,是对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中心论的双重误解;文章分析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相关论述,阐明了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双重含义,澄清了在人本主义自然观视野中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辩证统一关系思想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论与西方环境伦理学的非人类中心论,为认识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奠定了基础。以此为基础,本文初步呈现了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的核心观点,为推进中国的环境伦理学奠定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11,(5):32-33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的急剧变化,地震、风暴、海啸、洪水、干旱、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每年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