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更需要大力发展和繁荣多元少数民族文化.水乳交融、和谐共存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自身价值诉求,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 "文化自觉"是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发展和繁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是前提;和谐文化建设包括和谐政治文化建设,其中党内和谐文化是核心.要实现党内和谐,就必须发挥党内和谐文化的作用,致力在党内建立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党内和谐文化,为党内和谐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通过党内和谐文化建设促进党内和谐的实现,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以"天下归仁"为核心,以修身成仁的身心和谐精神、推己及人的人际和谐精神、大同世界的社会和谐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天人和谐精神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谐的思想价值取向贯穿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普遍的信念.本文从和谐的普遍性、差异性、包容性、互补性、平衡性等方面,论述了传统和谐思想的特点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是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大力提倡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构建和谐文化的提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新的目标.但"和谐"与"和谐文化"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它的诞生,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生事物,深刻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国两制"构想在文化底蕴、理论基础、目的精髓以及实现途径上都具有一致性.进入新时期以来,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和谐文化也对顺利实现"一国两制"构想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与东盟多元文化共生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建构广西与东盟文化共生和谐发展必须从"场域"、"惯习"、"资本"等三个基本要素着手.推动广西与东盟文化共生发展:一是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二是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多元文化互补为基础、共赢为目标、和谐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发展模式;四是要始终重视双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春华 《理论月刊》2008,2(3):32-34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软实力":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核心价值体系,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形成文明的社会风尚和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为建设好和谐文化,必须正确处理弘扬民族精神与培育时代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与贯彻落实"双百"方针,文化多样化中本土性与普世性、传统性与现代性、世俗性与超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化自觉就是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旨趣的人类文化自我意识,是对人类文化普遍本质和共同命运的深刻意识.它不仅为构建和谐世界确立了"多元一体"的价值理念和文化理想,而且提出了人类走向和谐世界的实践程序,强调人类只有通过跨丈化对话、全球合作和全球制度实现当代世界秩序的和平变革,才能打破"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公正合理、充满活力的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再次论述有关思想.本文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涵、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途径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增加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和谐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是传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先进性与普适性的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党的"双百"方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相似文献   

13.
"和谐文化"主要包括两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各个文化领域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二是社会整体意义上的"文化和谐".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谐文化建设,应当多管齐下,多策并举,处理好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红梅 《传承》2008,(6):31-3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持,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尚自然和谐、社会和谐与心灵和谐。道家哲学,包括"自然之道"、"损益之道"、"无为之道"等多方面内涵,是其和谐思想的内在理论依据。道家思想,在当前和谐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具有明显而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金运成 《今日浙江》2007,(22):58-58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构建"和谐浙江"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健康向上、和谐共进的文化体系,营造富有特色的文化氛围,用先进文化丰富人们的思想内涵,提升人们的人文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常山县立足实际,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文化规律,在县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设全省特色文化先进县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发展和谐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霞 《青年论坛》2006,(5):22-26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和谐"基因.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整体和谐"性重要特征;中国哲学的根本范畴"和谐"思想集中体现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中庸之道"最高价值原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充盈于传统伦理道德领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宽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坚持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是促进藏汉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和谐民族"政策.立足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政治关系.在西藏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藏族风俗习惯等,构建和谐文化关系.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发展西藏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党的"和谐民族"政策在西藏得到了充分体现和落实,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繁荣.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是公民社会的粘合剂。"和谐"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我们追求的"和谐"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和谐,但"和谐"首先是思想、精神的和谐。要实现思想、精神的和谐,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敏 《理论月刊》2008,(1):52-54
和谐世界理论蕴含精妙的中国文化意蕴.中国传统和合理念是和谐世界理论的文化基因;"协和万邦"思想是中国古人追求世界和谐的鲜明体现;和谐世界理论是中国文化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这一文化精神的实现以"和而不同"为价值原则,以"知行合一"为实践路径,以"礼"、"义"之用为实践规范.三者的有机结合构成这一文化精神实现的核心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