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哀邢夫人     
邢夫人在《红楼梦》里没有多少戏,有一回戏,还闹了一鼻子灰。这倒怨不得别人,她实在愚犟得不一般。向老太太付使顺了手的、投主子缘法的、素惜极有心胸气性的鸳鸯给自己的丈夫作“屋里的”,这事原就有多少没见识和荒唐在里头,除了愚顽如邢夫人者别人再做不出来的。偏又绝不听劝,又让凤丫头给涮了一下,这就难免尴尬了。老太太果然为此气得浑身打战,把她好数落了一顿。那么,换个角度,从邢夫人这一面想想呢,她却有她的缘故。原来此人在贾府内闱的地位虽在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却是极孤立、极不得人心的。老太太不以为孝──“婆婆跟…  相似文献   

2.
考核的学问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这个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冷子兴一提起王熙凤来,便赞不绝口,贾母、贾政、宝玉、宝钗,以及平儿、鸳鸯、袭人等,谈起王熙凤来,都认为此人颇为贤良、相当聪明、十分能干。但是,小厮兴儿对她的评价却不怎么样:“‘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同一个人,评价却相差这么大。说她好,有根据;说她坏,也有证据。如果要让王熙凤当州官之类的职务,那么尽管找冷子兴之流来考核了。如果要选大管家,你尽管找贾母、贾政、宝玉他们来考核了。如果…  相似文献   

3.
贾府大败局     
在贾府这个庞大的企业,以母系为核心分为两大派:以王夫人为首的包括王熙凤、贾探春为有势力的一派;以邢夫人为首的包括赵姨娘为处处受排挤的一派。妇唱夫随,男系一派也加入到母系一派的斗争。心散了,队伍自然没法带了。  相似文献   

4.
丁启文 《前线》2012,(3):55-55
贾府女眷中二号人物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论出身不过是个“奴才”,但有这么一个特殊背景,就算得是上等的了,“连王夫人也另眼看待”。问题是,这位有脸的长房心腹兼管家,并不像贾母房里的鸳鸯那样安分、不招惹是非、能帮人处还帮人;也不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虽然心性乖滑,待人还平和谦恭知礼。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解放之初,一天,在重庆的贺龙家的门口,摇摇晃晃走来个小脚老太太。她是土家族的打扮,身后跟着一溜小孩子,面对卫兵的盘问,她表现出一般农村老妪所没有的从容和大度,不慌不忙地说:“你去告诉贺龙,就说桑植一个姓钟的穷老太太看他来了,有事想求他。”卫兵没能  相似文献   

6.
赵炎 《廉政瞭望》2013,(22):48-49
发飙,指一个人不该发火时爆出的怒火,有故意性质。在众多读者的印象中,《红楼梦》里的贾母是个温和慈祥、富贵尊荣的老太太,很难想氖她也会发飙。但在小说里,她确实发过飙。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的桥段里,老太太发飙了,而且飙得很有学问,其中的补台艺术、耻感文化在柔性管理中的妙用,尤其值得赞一个。  相似文献   

7.
快乐大叔 《党课》2008,(7):100-101
生于非洲津巴布韦的英国老太太多莉斯·莱辛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那天,一个人打车到超市购物去了。回来的时候,老太太看到许多人把她家给围上了。当她弄清原委后,幽默地说:“我以为你们在这儿拍连续剧外景呢。”说完就一屁股坐在了自家门外的台阶上,一边擦汗一边接受记者采访。快乐大叔也为这位可爱的老太太松了一口气(尽管快乐大叔所希望的昆德拉没有获奖):  相似文献   

8.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美国老太太长舒一口气说:“我终于把房子贷款还完了。”而中国老太太也欣慰地说:“我终于在临死前攒够钱,住进了新房子。”这是多年前在中国广为流传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钱理文 《前线》2013,(1):57-57
说到食品安全,想起王岐山在十八大山东团讨论时讲的一件事。王岐山讲:一天,温总理去河南回来跟我说,到农民家里去,老太太捧出来一捧花生说,总理你吃,你放心地吃吧,这是我们自己家吃的,我们自个种的。王岐山又说,这种事情已经不新鲜了,我到北京郊区去,郊区农民自己吃的菜也是单种的。食品安全问题,关键是食品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金戈 《党史博览》2013,(8):46-50
2010年9月28日,杨黄霖叔叔病故。那天正是先父金城的忌日,杨家人说杨黄霖是追随老首长西去了……确实,杨黄霖叔叔是爸爸在延安时的得力助手和战友。杨黄霖,在延安交际处工作时叫黄霖,我记事时就认识他。他的妈妈肖禹,人们尊称为杨老太太,1946年春携长媳及孙儿孙女来到延安,入住交际处。当时的烈军属住在交际处的还有孙炳文夫人任锐及其女儿孙维世,欧阳陶承,黄齐生夫人王守瑜老太太,郭沫若的岳母喻老太太,以及林彪之父林明卿、姐姐林宝珠……他们都是交际处的烈属  相似文献   

11.
刘艳艳 《党建文汇》2010,(12):48-48
一个夏日的午后,瓢泼大雨突然而至,一位老太太蹒跚地走进荚国费城百货公司避雨。售货员对她不理不睬。这时,一个年轻的男售货员走过来,热情地对老太太说:“夫人,请问,我可以为您做点什么吗?”老太太很慈祥地笑着说:“不用了,我在这儿躲会儿雨,过一会儿,雨小点了,我就走。”那个年轻男售货员利索地搬来了一把椅子,对老太太说:“夫人,您一定有些累了,我给您搬了一把椅子,您坐着休息吧。”老太太心里暖暖的。过了好一会儿,雨过天晴,老太太向这个年轻的男售货员道谢辞别,并特意向他索要了张名片。  相似文献   

12.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相遇后一起拉家常。中国老太太说:“我攒够了30年的钱,晚年终于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故事包含的意思很明显:中国人观念落后,不懂得超前消费贷款买大房子享受。一位研究房产市场走向的学者认为。中国城市居民这些年超越经济实力大量买房和买大房,与此类宣传有很大关系。中国人被“美国老太太”忽悠了。  相似文献   

13.
文学巨匠曹雪匠的《红楼梦》,不仅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而且对行贿受贿者也作了入木三分的刻画,书中23、24回中对贾芸向王熙凤行贿的描写就是一例。贾芸长到18岁仍没有工作,于是想到荣国府谋份差事。他找叔叔贾琏帮忙,贾琏答应予以安排。其时贾芹之母周氏,“盘算着也要到贾政这边谋一个大小事务与儿子管管”,便来求王熙凤。“凤姐因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并给贾琏说了,贾琏依了凤姐主意,给贾政说:“如今看来,芹儿倒大大的出息了,这件事竟交予他去管办,横竖照在里头的规例,每月叫芹儿支领就是了”,便把原…  相似文献   

14.
一个72岁的老太太,担任了20年的村支部书记,虽然她主动辞了3次职,但在党员大会上3次高票当选。这是为啥?党员们说:“就为老太太一颗为公的心。”这个深受当地党员群众拥护和被大伙儿尊称为老太太的人就是昌平区小汤山镇酸枣岭村党支部书记刘淑兰。  相似文献   

15.
秦少华是农五师八十三团三连党支部书记、指导员。作为一名回族干部,秦少华认为,民族团结工作要在感情上多投入,做到以情感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76岁的汉族孤寡老太太蒋玉珍,十多年来,一直得到秦少华的悉心照料。他经常去看望,并定期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其家中,老太太病了,就找来医生为她看病。蒋玉珍流着泪水说:“要不是有指导员,我是活不下去的。”  相似文献   

16.
某日下午,车主李强来到某汽配公司拉货,将车往公司旁边的一个下坡路口一停便进厂找人去了。两分钟后出来,眼前的一幕让他吃惊,一个老太太躺倒在地。原来就在一分钟前,老太太撞上了他的  相似文献   

17.
朴实无华,富有哲理 有位哲人说过:最美的.也就是最朴素的。李瑞环语言美学的特点之一,就是朴实之中寓含着极为深刻的哲理美。 1995年3月全国政协港澳区小组会上,李瑞环即兴讲了个小故事:有位穷老太太去市场卖祖传的一把宜兴紫砂小茶壶,买主一看,知道这个长满了茶垢的小茶壶起码有200年历史,以后就算不加茶叶,水中也会有茶香味,是件好东西,于是愿意以三两银子的高价来购买。岂料老太太觉得茶壶太旧,不好意思要这么多的钱,就用水反复清洗了。买主回来一看,里面的茶垢全洗干净了,便说,就是5钱银子也不要了。  相似文献   

18.
正石阡鸳鸯湖,位于石阡县枫香乡鸳鸯湖村,由于鸳鸯聚集于此而得名。鸳鸯湖四面青山环绕,一池湖水被山上树木映得碧绿;鸟声、风声、划水声交织,回响在山间,宁静优美的湖光山色仿佛把人带进了梦幻般的仙境。良好的植被与气候环境使迁徙而来的鸳鸯将该地当成长期的"家"。近年来鸳鸯湖里的鸳鸯越来越多,湖区鸳鸯及其栖息环境在全国均具有稀有性和独特性,成为全国有名的鸳鸯栖息地。石阡县为保护鸳鸯,发出《通告》,成立鸳鸯湖湿  相似文献   

19.
也许是有一种预感,70多岁的朝鲜族老太太崔顺姬一天内去了两次医院,想要见见导诊员谷而雄,可两次都没见到。第二天一早,她又来到医院,这回终于见到了。她把谷丽雄拉到亮处,细细地端详,还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问:“昨天你病了?背我累的?”“不是,昨天我去市里开会了。”谷丽雄说着,就蹲下了:“来,我背你去打针。”两个月来,患癌症晚期的崔老太太每次来看病,都是谷丽雄背着她上二楼、三楼。“不,今天我不打针,就是来看看你。”谷丽雄像往常一样把老人送出医院大门,扶上了三轮车。老人从衣兜里掏出一个红苹果,塞给谷丽雄。…  相似文献   

20.
故 事还要从38年前的一起冤案说起。1998年8月的一天上午 ,一个老太太找到黑龙江省望奎县委办主任胡宝军 ,她说 ,她叫袁桂珍 ,有冤情 ,要见县委刘书记。胡主任说他能代表刘书记 ,有啥冤情就对他说吧。当胡主任耐心听完这位老太太的叙述后 ,他对事情的真实性有些半信半疑。共产党的天下 ,能有这样的冤情?送走了老太太 ,胡主任找来信访员王玉魁细问详情 ,王玉魁说 :“这些年上访的人里 ,最冤的就是这个袁太太 ,几届县委领导对她的事都有批示 ,但落实不够 ,解决得不彻底。”胡主任要来卷宗 ,对这起38年的冤案进行了详细的了解。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