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移植是国家创建法律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是,法律移植中,接受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与所移植的法律文化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在移植外国法律的条件下,传统的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仍然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分析以及对中西法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法律移植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法律移植借鉴外国法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践中的体现。进而得出结论:法律的移植必须与中国内在的传统文化特质相契合,与中国特有的社会道德伦理相契合,这是法律移植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认识和立场。  相似文献   

2.
武兰芳 《河北法学》2012,(8):117-118,119,120,121,122,123
中国法律文化总体上处于一种多元、落后和冲突状态,但也存在着整合的可能。中国法律文化的构建就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中多元性的法律文化的整合过程,这是一个从多元冲突到共同繁荣的发展过程。通过交流、沟通、互动、吸收、整合来消解冲突,进而构建起一个先进的和谐的法律文化系统,为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和司法制度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文化总体上处于一种多元、落后和冲突状态,但也存在着整合的可能.中国法律文化的构建就是对当前中国社会中多元性的法律文化的整合过程,这是一个从多元冲突到共同繁荣的发展过程.通过交流、沟通、互动、吸收、整合来消解冲突,进而构建起一个先进的和谐的法律文化系统,为我国的法治现代化和司法制度改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法律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两个高峰,一是古代日本大规模地输入唐代中国的法律文化,开创出著名的“律令时代”;一是晚清中国急速地输入近代日本的法律文化,开启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这种交流不仅深入历史而且影响未来。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交流双方尤其是输入方的对象国及其输入途径的选择,主要受信息、国情、政制、目标和国际环境、法律传统以及人力物力的限制。晚清中国“变法修律”的参照模式经历了从美英到法德最后选定日本的必然过程。唐及清末中日法律文化交流的选择具有双向性和典型性,这既是比较法律文化分析的范例,又是思考当下中外法律文化交流的资源。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中国移植西方司法制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国逐步展开了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司法制度和原则的活动。但是,法律移植本身并不是目的,使移植进来的法律制度本土化、为中国的法制建设作出贡献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法律移植自始至终就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体制内的问题,而是一个关涉整个社会的变革与进步的综合性问题。要使我国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充分发挥其保障当事人的基本人权,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就必须在移植发达国家先进的司法制度的同时,致力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6.
张朝霞 《人民检察》2005,(11):60-64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司法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4年5月,日本国会正式公布了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制定颁布了多项配套法律,标志着酝酿已久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全面出台,进入准备、实施阶段。本文在介绍近年来日本刑事司法的概况、改革的背景、宗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2004年日本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以及日本刑事司法改革的特点。一、日本刑事司法概况及改革的背景(一)概况日本现行刑事司法制度是二战后建立的,其直接的法律依据是在美国法影响下于1948年7月10日由日本国会通过并于1949年1月1日起施行的《刑事诉讼法》。在长达50 年的期间里,该法虽有过几次小的修改,但从没有进行过任  相似文献   

7.
中美著作权法的立法基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著作权的立法理论有着很大的区别。一是它们存在不同的价值观 :美国著作权法构筑在“经济价值观”上 ,为的是保护创作者及有关人员的经济权利 ,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国则把“文化价值观”作为其著作权法的基础 ,强调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及促进整个社会交流与文化发展。二是它们遵循不同的法律传统 :美国法与英国法一脉相承均属于普通法系 ,中国则步日本与德国之后尘而归于大陆法系。  相似文献   

8.
方晓宇 《法制与社会》2010,(22):117-117,124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大量借鉴了美国法的制度,本文从专利法的视角对比了中美两国立法的相近之处,并分析了知识产权法移植美国法的原因,以期对今后我国法律移植的选择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9.
陈文兴 《中国司法》2012,(11):101-102
中国是否需要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应否定位于法律监督机关是司法制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中国为什么需要法律监督机关人类社会自从产生了国家和法律,也就有了对法律执行和遵守情况进行监督的必要,这一点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但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有的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也有的国家通过非专门机关的形式进行法律监督。中国  相似文献   

10.
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意见书》是在经过充分调查、讨论 ,广泛听取和吸收各阶层的意见、要求 ,结合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 ,借鉴国外司法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意见书》提出了日本司法制度改革的各种措施 ,描绘了21世纪日本司法制度的应有面貌。《意见书》涉及3个方面的内容 :⑴完善符合国民期望的司法制度 ;⑵充实支撑司法制度的法律工作者队伍 ;⑶确立国民基础。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要求以内阁为首的各相关机关积极而大胆地制订措施 ,实施《意见书》提出的各项改革 ,完善日本司法制度 ,充分发挥司法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Volker  E  Krey德  陈芳 《研究生法学》2007,22(2):148-155
一导论:比较法的重要性.特别是比较作为"法律输出国"的美国与德国比较法,尤其是比较美国法和德国法极具意义,因为这两个国家都被视为在输出法律理念甚至规则方面具有强大影响力。与德国法一样,美国法对其他许多国家的法律秩序产生了巨大影响。举例而言,我想大约可以提及商事法(尤其是公司法)以及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2.
公证是国家司法制度的组成部分。公证公证的对象是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公证的目的是为了使公证的事项发生法律效力。所谓涉外公证是指在公证中当事人或公证的对象或文书的使用地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外国因素;换句话说,是指对法律行为及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因内容、当事人或使用涉及外国或外国人而依法证明其真实性、合法性的行为。本文对我国涉外公证的原则、管辖、范围、申请、受理、公证书的出具、效力、认证等内容都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韦何 《中外法学》1979,(6):14,29,78
《西德论坛报》在一九七九年九月九日刊登了汉诺?库纳特写的一篇评论,题目是在无害的标题下隐蔽着'法官懒惰'的判断.现摘译如下:柏林的艾哈德?勃兰根堡和波恩的海尔姆?莫拉切在《德意志法律杂志》上发表了司法制度的新近发展一文.这两位法律社会学家在文中采用数字比较法推断德国的法官是懒惰的.他们说,在西德,每1000人发生31起民事诉讼,这个比例只能算中等水平,可是  相似文献   

14.
《中外法学》1991,(5):13
<正> 由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举办的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首届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6月27日至30日在无锡举行.来自大陆、台湾和日本的六十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儒学对中国法律文化及其现代化的影响,法律文化及中国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日中法律文化的比较等问题.会议收到论文30余篇.拟出版论文集.中国儒学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于1990年10月成立,会长是上海华东政法学院的陈鹏生教授.会址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信仰论的内在悖论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律信仰论试图通过唤起主体对法律的信仰来树立法律的终极权威,进而寻求对中国法治精神维度的型塑,这一目的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然而,中国法律信仰论者所作的是一种文化移植论式的寻求,并只就法治本身讨论信仰问题,这导致其理论存在巨大的内在悖论:第一,法律信仰与传统的割裂;第二,背后预设的是一种孤立的建构的法律观,走向了与法律实证主义的隐性合流;第三,文化虚无主义的背后可能是更为彻底的法律工具主义。要超越中国法律信仰论的内在悖论,需要在中国社会转型这一更为深广的语境和问题视野下,进行法律信仰的再造。  相似文献   

16.
曲三强 《中外法学》1999,(2):119-122
<正> Ⅰ 早在两百年前,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1736—1796)就曾提出要与中国发展外交和经贸关系。但是当时在位的乾隆皇帝在写给英王的信中却傲慢地表示,他的大清王朝对外国的产品和思想从来就不感兴趣。然而,一百年以后西方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力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不得不开始采用法律形式去为那些对中国人“毫无价值”的外国产品提供保护。 在那个强权就是公理的海盗时代,中国的忍让并未换来西方国家的同情,相反,却使西方列强觉得中国软弱可欺,于是变本加厉地压迫中国。西方列强在19世纪下半叶侵略中国,就是以中国司法制度落后为借口来施加他们的“治外法权”。伴随列强的经济文化侵略,知识产权的保护被带进中国。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距今近九十年的清末民初,当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发生民刑事纠纷时,法院是如何处理的?其依据的原则是什么?当时的中国人包括在华的外国人对这种诉讼活动是一种什么态度?等等。《华洋诉讼判决录》一书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它用一份份真实的判决书,向我们显示了一幅当时中国人与外国人打官司的生动图景,为我们了解近代中国在华洋诉讼活动中法律运行乃至整个司法制度运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09年9月10日,一个让浙江省永嘉县人民法院法官们永远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该院的世界法律文化长廊正式落成。这个汇集了世界各国司法制度、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廊匠心独运,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司法制度的理性评判与扬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封建制的传统司法制度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理性认识和评判传统司法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当代司法改革对传统司法制度的科学扬弃,这是顺利推进司法改革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主法制进程的现代化背后是根深蒂固并且也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法律文化进程。中国从古至今,法律文化的发展到了今天这一步,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并由现代化了的人所主动接受的动态法律观念价值体系,从而反过来推动中国现实的民主法治进程的发展。中国的法律文化自先秦时期就呈现出关于人治与法治的激烈论战,其中关于人治的论述一直称为世界上关于人治社会哲理的典范,那么中国的法治进程也在传统法治文化的演变中一点点推进,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在这条主线当中交织演化。中国现如今的法律文化,却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经历过此消彼长的漫长时期。本文将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法律文化遗产中溯本求源,同时分析现时期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中国民主法治进程为何缺乏制约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