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对的母爱     
以前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妈妈的吻》,每当听到那个朱小琳在甜腻腻地演唱的时候,我就浑身起鸡皮疙瘩,太矫情了。我也听说过许多歌颂母亲的诗篇和作品,“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高尔基的母亲》,艾青的《大堰河,我的母亲》。有人说母爱是伟大的,有人说母爱是无私的,可是我在心里冷冷地说,那些故事是别人的,不是我的,我从来没有感觉到什么母爱。当别的七八岁的孩子在母亲的怀里撒娇的时候,当别的幼儿在母亲的怀里甜甜的微笑的时候,我怨恨母亲,怨恨她的偏心。我5岁,拿着洋铁桶到离家几里路的井里去打水,一边走一边洒,走一路,洒一路,哭一路,回到…  相似文献   

2.
人情味儿     
什么是人情味儿?如果你看电视,你会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央视寸秒寸金的黄金时段,居然多了许多公益广告。印象最深的就是《打包篇》,一家人围着餐桌吃饭,一个口齿不清的老人把盘子里的两只饺子揣进了口袋里,一边揣一边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饺子。还有一个公益广告《别爱的太迟,常回家看看》,一个母亲从年轻陪伴着一个孩子,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孩子长大了,母亲也老了,然后老了的母亲站在那儿痴痴地等待孩子回家。除了亲情的公益广告,还有环保的,动物的,关注留守儿童的等等,关注留守儿童的那个公益  相似文献   

3.
那一年我从事的工作要倒班,白班、前夜、后夜的倒,下了前夜班已是零点,我回家去睡。那时家住五楼,每次上到家门口,家门都是敞开着的。我问母亲:“您怎么知道我回来呢?”母亲说:“一听上楼的脚步声就知是你回来了!”我心里忽然涌起深深的感动。忽然想起小时候,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看见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悄悄地走过去从后面蒙住了她的眼睛。谁知母亲却说:“快去洗手准备吃饭!”原来那时她就能听出我的脚步声了。也许天下的母亲都是这样,当她们松开孩子的手,当孩子蹒跚着迈出第一步,那脚步声便已落进她们的心中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无论孩子的脚…  相似文献   

4.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5.
点兵 《新青年》2007,(5):54-55
当邻居的小孩,每次看见他父亲下班回家,正在楼下停车,他就会大声对妈妈通风报信说:"老妈,老板回来了!"有次很好奇就问孩子母亲,为什么孩子叫爸爸"老板"呢?她笑了:"因为他回来老‘板’着一张  相似文献   

6.
那个黄头发,蓝眼睛的小男孩走上公交车,车厢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隙了。偏偏后面跟着一个人高马大的女人,大概是小男孩的母亲。她耸耸肩,又招招手,她说着什么,但因为语言不通,不知何意。小男孩不肯下车,抓着车厢里的扶杆。小男孩长得很漂亮,很像《小鬼当家》中那个精灵古怪的孩子,僵持了几秒钟,车子马上要开了。此时,小男孩的周围空出一个位置,刚好容那位母亲站立。这个位置是所有努力空出来的,大家都不由自主。孩子有时候真的是一种世界通行的语言,有孩子在,我们知道了忍让、帮助。在美国夏威夷工作的堂哥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去美国的第三个月…  相似文献   

7.
巴山 《新青年》2005,(4):8-9
打从记事起,我就看出,母亲和父亲的关系不那么好。在家时,母亲总是一副冷冰冰的脸色,很难看到她与父亲说一句话,出了门更没有见她与父亲一起走过,更别说像别的父母每天黄昏时带着孩子散散步、逛逛街什么的。看到同龄的孩子与父母一起欢蹦雀跃、嬉戏打闹,小时的我时常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当父亲不在的时候,母亲不止一次问我,假如我和你爸分开了,你跟我还跟你爸。我每次都回答说,跟我爸!口气坚决而干脆。那时,我已明白母亲所说的分开过就是她与父亲离婚。楼下的小胖就对我说过,他爸妈是离了婚的,他跟着他爸一起过。我并不是受小胖的影响才那么…  相似文献   

8.
爱慕的理由     
殷新波 《新青年》2004,(1):10-11
位母亲很早便失去了丈夫,自此与女儿相依为命,坚守寡居的日子。其间不少好心人从中撮合,劝其改嫁,母亲总是慈爱怜惜地凝视着女儿,女儿显得那么羸瘦:“孩子就是我的命根子,我不会让她遭受一丁点的委屈和伤害。”时间过得真快,当不再有人在母亲面前重提婚嫁之时,她已人老珠黄,红颜褪尽,而女儿却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母亲为女儿点燃一18根生日蜡烛的那一年,女儿考取了一所很远很远的大学。临别之际,从未离开过母亲的女儿,紧紧抱住疼爱自己的惟一亲人,哭得死去活来。母亲曾是一家国营企业的普通女工,微薄的工资本来就捉襟见肘。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9.
上星期回家,母亲说胳膊疼得抬不起来,头也疼得很厉害,我赶紧找了辆车送母亲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记忆中一向身体强健的母亲竟有那么多的疾病缠身,胳膊疼是肩周炎,头疼是因为颈椎压迫神经,还检查出了血脂高,血糖低等一系列问题.我饱含着内疚看着母亲,母亲的白发纷披在枯黄的脸上,神情疲惫苍老.她仿佛一个做错事的孩子,局促不安又张皇失措,好像自己拖累了孩子,甚至不敢抬眼正视我.我伸出手,握住母亲干瘦的手掌,不禁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10.
读完小学后,他想继续读初中。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的时候,父亲却希望他可以留在家里帮忙放放牛,家里实在负担不起那么多孩子的学费了。让母亲担忧的是,离家里最近的学校也有50公里路,这么小的年纪每天来回走这么远的路怎么吃得消?他却望着母亲眼神坚定地说:"我不怕,只要可以继续读书就值得!"恢复高考后,他上了本州一所师范学院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
1805年4月2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丹麦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鞋匠,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从小便忍受着贫困与饥饿的煎熬以及富家子弟的奚落和嘲笑。但他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梦想有朝一日能够通过个人努力摆脱歧视,成为一个受世人尊重的人。没有人愿意跟他玩,他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把自己关在屋里,读书或者给他的玩具娃娃缝衣服。然后等待晚上父亲给他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或者向父亲倾诉他想成为一名演员或作家的梦想。可就在他11岁时,父亲去世了,他的处境更加艰难。14岁时,由于生活所迫,母亲要他去当裁缝工学徒。他哭着把他读过的许多出…  相似文献   

12.
王彩兰 《新青年》2007,(8):15-16
母亲在她3岁那年被她舅母按在她家炕上,强行缠足,母亲3次连哭带踢,踹坏她舅母家的芦苇炕席。那时,姥姥边哭边说:"这孩子没治了。"姥爷边打边说:"不管她了,让她长大嫁不出去。"没人管的母亲,12岁时就显露出她显著的特征——大脚,尽管那时也只有23厘米(37码),但却是全村女孩里第一大脚,于是母亲就有了绰号——周大脚。母亲20岁时最终嫁给了父亲,村里20岁的女人早已都有几个孩子了,母亲那时也算晚婚了。他们的婚姻几经周折,其中最大的原因还是那双大脚惹的祸。  相似文献   

13.
刘会然 《新青年》2005,(10):10-11
倘若要我说出母亲的种种好处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母亲的“痴”。“你母亲真的很痴。”这是我多年来听到的村上邻居们对母亲最多的一句评价。母亲真的很“痴”。尽管母亲是一位最普通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劳动妇女,她识字不多,许多大道理不懂,但在她认为“有理”的份上,母亲却坚持她的痴劲。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那时我还在读小学5年级,我们村人掀起了一股去沿海打工赚钱的热潮。在那时,很多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孩子也被这股热潮“卷”了进去。看到邻村的许多孩子每到过年都能赚回不少钞票,我们村里人也开始骚动起来了,特别是一些妇女。她们…  相似文献   

14.
孩子3岁,在广场的喷水池边玩,他看到一个小女孩正在喝一瓶橙汁,他对妈妈说:“我也要喝。”母亲看着玩得正开心的孩子说:“那你在这儿玩,不要走开。”孩子甜甜地答应了一声,又欢快地玩起了喷泉。母亲到广场边缘的小店里购买饮料回来,只是5分钟,孩子不见了。她大声叫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似地找遍了广场的每一个角落,却一无所获。她的丈夫、亲戚朋友全部赶来了,他们向广场上的每一个人询问。所有信息都证明,孩子失踪了。第三天,有个好心人告诉孩子的家人一条线索,当时有两女一男抱着一个哭泣的孩子快速地离开了广场,好心人记忆当中的那个孩子的着…  相似文献   

15.
伟大的日子     
历史是—位母亲 她生下的孩子 都取名叫日子  相似文献   

16.
1 她怀上我的时候,并不像别人的母亲那样喜悦,忙碌着置办婴儿穿的衣服,并欣欣然地为小孩子计划未来,想着这个孩子会更像父亲还是母亲,是男孩还是女孩.  相似文献   

17.
姥姥     
陈华 《新青年》2007,(1):8-9
姥姥不是妈妈,却给了我无边的母爱。她也不是母亲的母亲,她在40岁那年才抱养了母亲,因为,她一生不曾生育过。为这,姥爷背着她在外面又娶了妻并且生了二男一女3个孩子,还一直守着那边的妻儿过了一辈子,一直到死。而姥姥从26岁姥爷离开家门到88岁去世,自己生活了62年。母亲生下我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学历     
岳勇 《新青年》2004,(3):14-15
父亲去世得早,我们姐弟3人是母亲含辛茹苦一手拉扯大的。家里种着6亩田地,4亩水田,两亩旱地,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个人操持。过度的操劳,使皱纹过早地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尽管家里并不宽裕,但别人家孩子拥有的,我们姐弟3人并不缺少,无论是衣服鞋子零花钱,还是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19.
阿不 《新青年》2002,(12):35
在《恋爱中的宝贝》的拍摄现场见到烫了一个爆米花头的周迅,正和陈坤闹着玩,笑得喘不过气来,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但是,当她正儿八经地坐到你的对面,直视你的眼睛,用沙哑的声音认真地回答你的每个问题时,你会发现,她其实比她的实际年龄要成熟许多。  相似文献   

20.
朋友的母亲突患脑溢血去世了,他的生活马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先,他每天可以睡到8点,但现在必须6点起来,叫醒上学的孩子,给他穿好衣服,烧好早饭,在7点半之前送到学校。晚上,他5点半下班,他让孩子先在学校做作业,然后等他去接。每次去,孩子常常委屈地掉泪。于是,他买了一辆摩托车,不再乘坐公交车,可以节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第三天,驾驶摩托车,就撞了一个人,幸亏那人没大伤,赔了医药费。但那人表示“这事没完”。朋友对我诉苦:家中一个人都不能少。知道朋友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不甚好,朋友总是责怪母亲对他的帮助不大。但现在,等到醒悟过来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