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族婚俗     
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一个民族。具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6572 173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的大渡河以南和安宁河岸(大、小凉山);云南的金沙江、元江和哀牢山、无量山之间;贵州的安顺、毕节两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隆林、睦边两县。 解放前,彝族奴隶制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下,所有的人都严格的区分为“诺伙”、“曲诺”、“阿加”和“呷西”四个等级。形成奴隶主、中  相似文献   

2.
彝族习惯法作为我国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调节机制和手段,至今在彝区仍然存在和有效运行。什么是彝族习惯法?它是不是法?与国家法相比较有什么特点?其主要内容是什么?研究它有何意义?正确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彝族习惯法,正确处理好它与国家法的关系,从而促进彝区的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共同居住的民族自治地方。彝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多采,古时候对历法和宗教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崇虎、尚黑、贵左”是其文化的主要特征,自称是太阳之子,火的民族、虎的后代。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来就有“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东方人类故乡”和“世界恐龙之乡”的美誉。经过历史长年累月的积淀与民族的发展,楚雄彝族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习惯法是现代成文法的源头。产生于氏族社会的习惯法至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它历久不衰,焕发着活力。习惯法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起着同样的作用,它也是中国固有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定彝族的习惯法在历史上是一部定纷止争的准法规范。在武定彝族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大多的习惯法因存在的基础发生改变而被废弃了,但习惯法并没有因此而被彻底废除,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可见,武定彝族习惯法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它在武定彝族中仍有一定的地位。了解武定彝族习惯法的历史渊源,把握其发展规律,协调好其与国家法的冲突,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武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根据民族地区干部群众的意愿,通过充分调研、论证和征求意见,乐山市彝族年放假时间从农历十月初五、初六、初七调整为公历的11月20日、21日、22日。为凝聚力量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与乐山市  相似文献   

7.
彝族习惯法之效力渊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于民族地区的地方习惯法是民族地区社会关系的主要调整器,为维护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彝族地区民族习惯广泛考察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视角对彝族地区习惯法的效力渊源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理国时期,是彝族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彝族的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中充当重要角色的习惯法也得到了发展。这一时期彝族地区社会组织,日常生活及刑事法律方面均形成了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习惯法规则,并在其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挥着比官方法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彝族先民有关人的道德价值观的论述,涉及面较广,多为总结记叙千百年来的行为准则,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应世性,如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彝族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弥勒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北部,总人口53.97万人,由汉、彝、苗、回、壮等21种民族组成,其中彝族人口约20万。彝族支系分有阿细、阿哲、阿乌、撒尼、大黑彝、小黑彝、白彝、古泼等。阿哲是弥勒彝族的主要支系之一,多居于五山乡、巡检镇等地,总人口约5万人。  相似文献   

11.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彝族服饰文化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研究彝族服饰文化,发展彝族服饰产业,对于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开发利用彝族服饰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凉山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地形成了具有规范伦理道德、调节彝族内部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具有互助共济社会保障功能等作用的凉山彝族习惯法。其中,家支互助制度是习惯法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凉山彝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受到各方面的冲击,有些已灭亡或正在消失。因此,保护和传承彝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是每个彝族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列举四个具有彝族社区典型特征的案列,剖析凉山彝族在传统习俗、发生纠纷、遭遇意外事故时家支所起到的作用以及所体现出来的协作、互助精神;研究凉山彝族"互济"制度对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在彝族农村社区实施过程中的不足时所起到的弥补功能;同时进一步探索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当代社会存在的原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彝族村落文化是彝族民众生活和生产方式的物质与意识形态的总体反映,是彝族民众居住区域区别于其他民族居住区域的重要特征。保护和开发彝族村落文化,体现的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而且是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具有深远的社会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法和彝族习惯法之间既有冲突又有融合。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在民族地区的法制统一,就应当深入研究习惯法与现行法制的冲突及调适问题。在彝族地区应当构建民间协调机制,构建大调解格局,对彝族习惯法批判地继承,使用体现国家法价值趋向的习惯法。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婚姻是衡量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凉山彝族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婚姻风俗制度,是凉山彝族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讲,它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又反过来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凉山彝族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当前四川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背景下,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思路。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具有质朴性、原生性、审美性、实用性、区域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变迁,彝族文化的表现载体或形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其文化内核依旧,深入调查研究彝族特色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成为了国外毒品经西南门户流入国内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和经滇入川的"黄金通道",该地区的外流贩毒的严重情况更是引起了国家高度重视。目前凉山外流贩毒活动呈职业化、家庭化和家族化特征,利用特殊人群运输毒品情形突出,且外流贩毒组织形式呈网络化趋势,运用高技术手段贩运毒品,反侦察能力增强。基于此,根据凉山彝族地区的毒情形势,应实施"治毒、治病、治贫、治愚"四位一体的模式,坚持"预防、矫治、惩处"三管齐下的禁毒方针,依法治理、创新治理,使得凉山彝族的毒品问题得以从根本上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8.
早期彝族先民为华夏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尤以彝族史诗为人所称道。早期彝族史诗反映的是彝族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朴素认知,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探寻彝族史诗中的美感现象和自然美、社会美等层面的美学价值,挖掘其中潜在着的美学规律,对于我们丰富、指导现代人的审美活动,挖掘、保护和发展彝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樱花纹样是楚雄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它蕴涵着深厚的民俗内涵,还隐现着原始图腾崇拜的影子。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从文化内涵、色彩、结构等方面对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马樱花图案进行解析,并通过该文化现象,反映彝族的历史文化和美好追求。  相似文献   

20.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地区社会治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有奴隶社会的沉渣泛起,又有在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矛盾,给彝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凉山彝族地区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第一,短时间就能聚集大量人员参与;第二,参与者普遍表现出盲目性;第三,许多群体性事件如果没有及时、妥善地处理,往往会演变成聚众打砸的恶劣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