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杆菌O157及其Stx2免疫胶体金层析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大肠杆菌O157和志贺毒素2(Stx2)的双抗体夹心免疫胶体金层析法,并运用该方法对上海市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存的已鉴定的5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检测,评估了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结果显示,大肠杆菌O157层析法的敏感性为1×105CFU/mL,特异性为87.5%,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8.6%和0;Stx2层析法的检测下限为200μL细菌培养液,特异性为50.0%,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0.0%和33.0%.表明,该免疫胶体金层析法能快速、简便、特异地检测大肠杆菌O157;结合对Stx2的检测,能快速检出产Stx2的大肠杆菌O157菌株.  相似文献   

2.
大肠杆菌O157 LPS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灭活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菌体抗原为免疫原,E.coli O157∶H7菌体结合脂多糖(LPS)为筛选抗原,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E.coli O157∶H7LPS单克隆抗体。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酶标抗体,并建立检测E.coli O157∶H7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结果,成功制备了9株稳定分泌E.coli O157∶H7LPS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中7F9和7G2为LPS O-特异性多糖(O-SP)单克隆抗体,与E.coli O157∶H7菌体具有较好的反应性。此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对与受试的非O157菌株没有交叉反应,对E.coli O157∶H7纯培养菌液的检出下限为3×104CFU/mL。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检测方法对E.coli O157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该方法有望与其他方法相结合用于对E.coli O157∶H7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引起狐、貉、貂流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与毒力基因的流行情况,无菌采集流产仔兽或母兽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的分离培养,经细菌形态观察、培养特性试验、生化试验鉴定出了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玻片凝集法测定了大肠杆菌病有关的血清型分布,用PCR检测9种毒力相关基因。定型菌株2株,分别属于2个不同的血清型(O107、O38)。9种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ler、irp2、iutA、fyuA、astA、papC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100%、75.0%、50.0%、50.0%、50.0%、50.0%。同时携带ler、irp2、fyuA、iutA和papC基因的菌株致病性最强,该类菌对毛皮动物健康具有潜在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广东省发病猪、禽大肠杆菌中耶尔森菌强毒力岛(HPI)的分布和HPI阳性菌的血清型,从广东省发病的猪、禽养殖场共分离鉴定了608株大肠杆菌,针对耶尔森菌强毒力岛的标志基因irp2基因设计1对引物,对这些大肠杆菌进行了irp2基因的PCR检测;并对HPI阳性菌进行O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有105株菌含有irp2基因,即HPI阳性率为17.27%(105/608)。猪源、鹅源、鸽源、鸡源、鸭源、鹧鸪源大肠杆菌的HPI检出率分别是16.51%、17.81%、21.05%、17.74%、19.01%及0;105株HPI阳性菌的血清型分布较为分散,没有明显规律;主要的血清型有O1、O26、O45、O114、O136、O18等。研究表明,广东省猪、禽养殖场大肠杆菌的HPI携带率较高,血清型复杂。  相似文献   

5.
为了检验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在感染动物排菌中的应用效果,将牛和小鼠采用灌胃攻毒方式试验感染大肠杆菌O157∶H7,用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细菌鉴别培养基培养计数以及PCR 3种方法检测感染动物粪便中O157∶H7的排菌量和持续时间。牛在感染大肠杆菌O157∶H7后的第2天开始从粪便排菌,第4天达到峰值,排菌时间可持续28d;小鼠在感染O157∶H7后的第4小时开始从粪便排菌,第6小时达到峰值,排菌时间可持续15d。大肠杆菌O157∶H7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细菌鉴别培养基培养计数以及PCR 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但试纸条更简便、快捷、直观,1~5min可得出检测结果,便于现场检测样品中O157∶H7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6.
O157:H7型大肠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保守基因序列Stx1、Stx2设计合成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对荧光定量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临床分离病料进行了检测,并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做了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达7.06×103CFU/mL,比常规PCR方法的灵敏度高106倍.用该方法和常规PCR对8种样品进行了检测,证实,该方法与常规PCR的阳性符合率为10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HEC O157∶H7)的rfb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参数,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横向流动试纸条(LAMP-LFD)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与大肠杆菌O8∶K88和O141∶K99、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志贺菌、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12种细菌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纯培养的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3CFU/mL,污染食品中EHEC O157∶H7的检测下限为18CFU/mL。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肉眼直接判定结果,1h内完成检测,在食品卫生检验和临床疾病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FMDV)之间不能产生交叉免疫保护,但是血清学的交叉反应确实存在。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筛选型间交互反应性抗体的方法,以期为解析FMDV血清型间保守的抗原结构奠定基础。本方法主要依据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首先采用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FluoProbes 647H和Pacific Blue分别标记O型与A型FMDV 146S灭活抗原,然后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从免疫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分选出结合两种抗原的特异性B细胞,通过单个B细胞抗体基因测定,获得Ig 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编码序列,并将可变区基因插入含有牛IgG抗体恒定区的pcDNA3.4载体中,构建IgG抗体的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共转染中国仓鼠卵巢悬浮细胞(CHO-S)进行完整抗体表达。结果显示,通过该方法获得了5株F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中4株(H64、R82、I16、R29)经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都可特异性识别O和A型FMDV;ELISA结果显示,H64、R82、I16与O、A型抗原均具有较好的亲合力;Western-blot结果显示,I16可特异性结合O、A型FMDV结构蛋白VP2中的线性表位,说明在衣壳蛋白VP2上存在血清型间保守的抗原表位,通过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FMDV抗原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控制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制备了O78优势血清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油乳剂灭活疫苗,并评价它对鸭的免疫保护效果。通过体内复壮、半数致死量测定、生物学特性分析筛选制备疫苗用菌株。然后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并测定其免疫保护率、最佳免疫剂量筛选、最佳免疫次数、免疫持续期及交叉保护性。结果显示,APCE94菌株制备的疫苗免疫保护性好、安全性高,可作为疫苗候选株。该疫苗仅以每只5×108 CFU的免疫剂量免疫1次即可提供90%的保护率,免疫雏鸭60d后仍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本研究制备的O78血清型APEC油乳剂灭活疫苗可以有效保护鸭不感染O78血清型APEC,有助于鸭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就目前的大肠杆菌O157:H7基因分型方法进行了综述,将其归纳为3类:基于DNA的限制性酶切技术、基于特异靶标的PCR扩增技术、基于基因组特定位点的DNA多态性分析技术,阐述和分析了这些技术所涉及的方法和技术特点。认为,大肠杆菌O157:H7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溯源追踪是防控大肠杆菌病的重要手段,而基因分型是大肠杆菌O157:H7鉴定和示踪的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产志贺毒素Ⅱ型变异体(Stx2e)大肠杆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12条Stx2e序列和9条Stx2序列,针对Stx2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4条引物,分别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用所建立的LAMP方法对阳性样品扩增所得产物电泳后呈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样品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LAMP方法对Stx2e+大肠杆菌的最低检出量为38CFU/管,敏感性高于PCR方法(3.8×103CFU/管)。LAMP和PCR对模拟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该研究为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Stx2e+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yam serogroup virus,PALV)包含多种血清型病毒,我国存在Chuzan virus(CHUV)、Bunyip Creek virus (BCV)和D'Aguilar virus (DAV)三种血清型PALV毒株的流行,目前尚无PALV血清型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的报道。本研究根据获取的中国CHUV、BAV和DAV这三种PALV血清型毒株的Seg-2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ALV血清型特异性一步法RT-PCR检测方法。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CHUV、BCV和DAV血清型鉴定引物可分别检测到1.3×10~2 copies、8.0×10~2 copies和5.5×10~2 copies的核酸;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PALV血清型特异性检测方法与蓝舌病病毒(BTV)、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非洲马瘟病毒(ASHV)均无交叉反应。本研究建立的PALV血清型特异性RT-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为开展PALV的诊断与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中的鸭疫里氏杆菌(RA)外膜磷酸盐选择性微孔蛋白(Pori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血清1、2、6、10、11、13、14和17型RA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均扩增出大小为1 212bp的目的片段,序列比对显示该基因在8种血清型菌株间同源性均大于99.6%。针对保守性最高的357bp片段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对鸭致病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鸭巴氏杆菌及鸭肝炎病毒均未扩增出目的条带,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试验显示最小检出量为73.96pg的基因组。应用建立的PCR方法对分离自吉林、河北及北京的8个菌株进行扩增,均在357bp处扩增出清晰的目的条带,与细菌分离鉴定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为RA的鉴定提供了新方法,为RA外膜微孔蛋白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定量检测禽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岛irp2基因的SYBR GreenⅠqPCR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用PCR扩增irp2基因片段,克隆至载体p MD18-T,转化DH5α细胞,提取阳性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标准模板,建立定量检测irp2基因的特异性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等性能评价,并对临床分离的187份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irp2基因定量检测。结果显示,PCR扩增片段的大小为261 bp,与Gen 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100%,建立的qPCR方法 Ct值与标准品模板在4.1×100~2.3×1010copies/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扩增曲线呈"S"形,相关系数为0.978,斜率为-3.286。该方法与副鸡嗜血杆菌、禽巴氏杆菌、鸡毒支原体、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H9N5)无交叉反应,灵敏度达到2.3×100copies/L,比常规PCR高1 000倍,重复性变异系数小于4.00%。使用建立的irp2 qPCR对采集的疑似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料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6.4%,显著高于普通PCR检测率。结果表明,建立了禽源大肠杆菌毒力岛irp2基因的SYBR GreenⅠqPCR检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含HPI+毒力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快速筛选、毒力基因及其转录水平的定量检测,可为禽大肠杆菌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快速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根据GenBank中的布氏杆菌OMP31基因序列(JF918757)及副结核分枝杆菌ISMav2基因序列(AF286339)设计、合成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鉴别检测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双重PCR方法。经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别扩增出602、246bp的特异性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DNA目的条带,作为对照的双芽巴贝斯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弓形虫、链球菌、牛放线菌的DNA及其混合物均未扩增出任何条带。牛布氏杆菌与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92和2.51pg;牛肉样品中人工污染的牛布氏杆菌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6×104和7×104 CFU/mL。该双病原检测体系的成功建立为牛布氏杆菌病及副结核病的检测、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从四川省某猕猴养殖场急性腹泻猕猴肠道内分离出4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进行了16SrDNA扩增、生化反应、血清型鉴定、药敏试验以及毒力因子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血清型为O28;药敏试验证实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具有抗性,并且呈现多重耐药性;攻毒试验证实该菌能够导致小白鼠大量死亡;多重PCR成功检测出侵袭性大肠杆菌的Einv毒力基因。确定该病原菌为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而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与禽非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non-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NPEC)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APEC的iss、cvaC、irp2、iucD、iroN和tsh共6个毒力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分别设计合成6对特异性引物,通过正交组合法优化引物比例和梯度法确定最佳退火温度,并进一步完善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判定标准,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检测APEC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该方法对本实验室102株大肠杆菌样本进行鉴定和分群。结果显示,该多重PCR方法对菌液最低检测浓度为5×107CFU/m L;对其他种属的4株革兰阳性菌和5株革兰阴性菌无扩增。检测实验室保存的鸭源APEC和ANPEC各10株,通过比较两者所含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数量,建立了多重PCR判定标准即所含毒力基因数大于等于3者为APEC阳性菌株。初步应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分离保存的23株APEC和79株ANPEC,同时进一步验证了其准确性。结果表明,APEC检出率为100%,ANPEC的检出率亦为100%。以上结果充分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简便快捷,可进一步应用于禽类的APEC与ANPEC的快速鉴别诊断和APEC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8.
山羊痘病毒及口疮病毒ITR-059基因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山羊痘病毒(GTPV)和口疮病毒(ORFV)的同步快速检测,基于GTPV的ITR基因及ORFV的059基因,分别设计用于普通双重PCR的引物2对、用于二联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异性引物及探针2套;探针分别用5′JOE-Eclipse3′及5′FAM-TAMRA3′荧光染料标记物进行标记。结果显示,所建立的GTPV-ITR-L-ORFV-059双重普通PCR方法,可实现对GTPV与ORFV的特异性双重检测,检测敏感度可达10~4copies/μL DNA;所建立的ITR-059二联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同时特异性检测ORFV和GTPV产生特异性荧光信号,二联探针的检测敏感度可分别达10~(2.87)和10~(2.52) copies/μL DNA。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可同步特异性检测GTPV和ORFV的双重普通PCR及二联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副猪嗜血杆菌(HPs)的高效纳米PCR检测技术,根据文献合成了1对针对HPs的16S rRN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对纳米PCR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然后用建立的纳米PCR检测HPs、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猪链球菌2型等猪源细菌以验证该纳米PCR的特异性,同时比较该纳米PCR与普通PCR的灵敏度。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只有HPs能够扩增出822bp的目的片段,其他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的纳米PCR的敏感性比普通PCR高10倍,最低可检出4.19×10-6 ng/μL的HPs基因组DNA。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16S rRNA基因的HPs纳米PCR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和检验检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了建立能同时快速鉴别沙门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参考GenBank中沙门菌invA基因序列、鸭疫里默氏杆菌OmpA基因序列、巴氏杆菌KMT1T基因序列和大肠杆菌Pho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用已分离、鉴定、保存的四种细菌DNA筛选PCR缓冲体系、扩增程序,优化退火温度与引物浓度。结果表明,设计的4对引物能分别能特异性扩增出相应的靶基因,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用于沙门菌、鸭疫里默氏杆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病例的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