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获得河南省绵羊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资料,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河南省4个地区的5个羊场共1701份绵羊粪样进行了检测,并对绵羊隐孢子虫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查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0份,总阳性率为4.70%,3周龄羔羊和产后3周母羊的感染率最高,分别为41.18%和6.29%.根据隐孢子虫卵囊的形态学数值分析结果,将发现于绵羊的隐孢子虫卵囊初步鉴定为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同时发现绵羊隐孢子虫感染存在年龄差异,但未见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2.
对广东省 10个奶牛场进行了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并按大致 10 %的采样率采集了 10 87头乳牛的新鲜粪便 ,以饱和蔗糖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 ,其中检出卵囊的阳性牛 92头 ,阳性率为 8.4 6 % ;有 7个场检出隐孢子虫卵囊 ,场阳性率为 70 %。这 7个奶牛场的卵囊阳性检出率分别是 10 .0 0 %、7.19%、6 .6 7%、9.80 %、6 .72 %、12 .76 %和 6 .72 %。调查发现 ,乳牛隐孢子虫的阳性率和感染强度与乳牛年龄呈负相关关系 ,而且可能与气候有关 ;所检出的隐孢子虫卵囊经形态学鉴定为鼠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muris)。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查广西奶牛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广西9个奶牛场和4个奶牛个体养殖户的1 612头份粪样进行隐孢子虫卵囊的检测,并以基于18SrRNA基因的PCR-RFLP技术对分离的隐孢子虫卵囊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7个奶牛场发现存在隐孢子虫感染,隐孢子虫阳性粪样为189头份,总感染率为11.72%(189/1 612)。在感染的年龄段上,1~6月龄犊牛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21.3%,显著高于7~12月龄的青年牛(9.6%)和大于1岁龄的成年牛(3.8%)(P<0.01)。感染季节以冬季感染较高,但与夏季感染结果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PCR-RFLP分析显示,分离的7个隐孢子虫株均为安氏隐孢子虫。调查表明,广西奶牛隐孢子虫虫株以安氏隐孢子虫为主,感染率与河南、江苏、安徽、吉林等省份相似。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掌握河南省鹌鹑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于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对河南省鹌鹑养殖量较大的5个地市47个鹌鹑养殖场(户)进行了调查.共采集1 818份粪样,经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13.15%(239/1 818).根据形态学特征,将分离到的2种隐孢子虫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和火鸡隐孢子虫.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不同品种鹌鹑之间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差异不显著,但鹌鹑隐孢子虫的感染率具有一定的地区、季节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州地区犬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采自犬养殖场、郑州郊区宠物市场、实验动物房、宠物医院以及郑州郊县农村的309份犬粪便样品进行了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同时用幼犬和SCID小鼠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显示,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2.59%(8/309);犬养殖场、郑州郊县农村和实验动物房犬的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0.56%(1/179)、10.53%(2/19)、16.67%(5/30),而宠物市场、宠物医院的被调查犬未发现隐孢子虫感染。所查到的8份隐孢子虫阳性样品有6份来自1~3月龄的幼犬,表明幼犬更容易感染隐孢子虫。动物感染试验表明,犬源隐孢子虫不感染SCID小鼠和2月龄非免疫抑制幼犬,但能感染免疫抑制幼犬。组织切片用HE染色观察的结果显示,犬源隐孢子虫主要寄生在幼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根据卵囊形态大小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将从犬分离的隐孢子虫初步鉴定为犬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7.
牛新孢子虫病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调查我国牛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感染情况,应用新孢子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AT)分别检测了来自国内10个省(市、自治区)的262份乳牛、10份肉牛和40份水牛血清。结果显示,乳牛新孢子虫的抗体阳性率为17.2%,弓形虫的抗体阳性率为2.3%,没有检测到既有新孢子虫抗体又有弓形虫抗体的乳牛血清。各牛场所检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在0~34.4%之间。在水牛和肉牛血清中未检测到新孢子虫抗体和弓形虫抗体。流产乳牛血清的新孢子虫抗体阳性率为20.2%,未流产乳牛为16.1%,其中血清抗体阳性乳牛主要在妊娠中晚期流产。各个年龄段乳牛血清的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妊娠胎次的乳牛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确认新孢子虫病在国内大部分牛场存在。  相似文献   

8.
乳牛源隐孢子虫种类的PCR-RFLP和分子种系发育分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从浙江省杭州市整体搬迁至河南省郑州市1个月的某奶牛场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共检查624份粪样,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2.24%(14/624).根据其形态结构等特征初步鉴定其为安氏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andersoni,感染率为2.08%)和牛隐孢子虫(C.boris,感染率为0.16%).对这些分离株进行的小鼠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C.andersoni不感染SCID小鼠、正常的及免疫抑制的昆明系小鼠.利用套式PCR成功扩增出12个隐孢子虫分离株的18SrRNA.Ssp Ⅰ和Vsp Ⅰ酶切分析显示,牛源隐孢子虫与骆驼源C.andersoni的酶切图谱相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2个乳牛源隐孢子虫分离株均为C.andersoni.  相似文献   

9.
为获悉西藏地区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采集西藏4个地区马属动物粪便样品111份,采用卢戈氏碘液法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检测到6种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圆线虫82.88%(92/111)、球虫10.81%(12/111)、阿米巴原虫17.12%(19/111)、马副蛔虫12.61%(14/111)、鞭虫2.70%(3/111)和结肠小袋纤毛虫4.50%(5/111),检测到的寄生虫总体感染率为88.29%(98/111)。另对所有样品基于毕氏肠微孢子虫ITS位点进行巢式PCR扩增,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感染率为6.31%(7/111),共鉴定出3种基因型:1个已知基因型Ebp C(5/7)以及2个新基因型,分别命名为XZM1(1/7)和XZM2(1/7)。结果表明,西藏马属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圆线虫的感染率较高,检测到毕氏肠微孢子虫的3种基因型,系统发育分析中基因型XZM1归类于具有一定人兽共患风险的第2群,基因型Ebp C和XZM2属于具有高度人兽共患风险的第1群,证实该地区马属动物是毕氏肠微孢子虫的储存宿主,且在其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人可引起神经系统等肝外损伤,其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经腹腔注射建立HEV树鼩实验感染模型后,采用RT-PCR法检测粪便、肝和脑等组织中HEV负链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树鼩脑、粪便、小肠以及肝中病毒的消长,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组织病理学观察各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炎症因子IL-4、IL-5在不同感染时间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感染第7天全部组织均能检测到病毒负链RNA的复制;AST、ALT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肝等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脑膜扩张充血,胶质细胞浸润,小脑出现大量空泡样结构、白质充血,脊髓内各类神经元形状大小不一,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胞核崩解固缩,伴有胶质细胞增生。IL-4和IL-5 m RNA转录水平在感染早期和中期均有明显的升高。结果表明,HEV可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和脊髓等实质组织,并引起脑和脊髓的病理损伤,感染早期IL-4和IL-5在不同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HEV感染引起的脑和脊髓等组织的损伤有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