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杨树花总黄酮,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杨树花提取物对蓖麻油诱导腹泻小鼠肠黏膜各种促炎因子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对杨树花提取物抗蓖麻油诱导小鼠腹泻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杨树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为113 V,乙醇体积分数为53.8%,提取时间为85 s,液料比为42.2∶1。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达到54.21 mg/g,与模型预测值54.59 mg/g相近。结果表明,此方法稳定可靠,提取率高,适用于杨树花总黄酮的提取。杨树花提取物对蓖麻油诱导腹泻小鼠具有较好的抗腹泻作用,可以明显降低小鼠肠黏膜促炎因子TNF-α、IL-6以及IL-1β的相对表达量,表明杨树花抗腹泻作用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有关,为杨树花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将4(3H)喹唑酮含量作为大青叶的质控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药材粒度、提取溶荆、提取时间、溶剂倍量等因素对提取的影响.分别进行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和微波提取工艺研究,优选4(3H)喹唑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因素方面,药材粒度是热回流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溶剂倍量是微波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乙醇浓度是超声波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以提取速率(提取率与提取时间的比值)为分析指标时,微波提取工艺要明显高于其他提取工艺,超声波提取工艺次之.三种提取方法中,热回流提取工艺的提取率最高,其最佳工艺条件为A2B3C1D1,即药材粒度0.30 mm、700 mL/L乙醇、热回流时间1 h、8倍量溶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响应曲面法制备贯众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乙醇体积、料液比以及微波处理时间对贯众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研究提取不同部位的贯众黄酮对细胞进行增殖试验和体外抗氧化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6.04,微波处理时间10.74 min,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的实测值为2.63%,与预测值2.69%相接近。不同部位的贯众黄酮,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表现良好。细胞增殖试验表现出贯众黄酮对巨噬细胞有显著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贯众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贯众黄酮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和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两种不同工艺(水提醇沉,超声波醇提)提取的仙人掌总黄酮的抗炎作用,通过冰醋酸致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棉球致小白鼠肉芽肿以及蛋清致大白鼠足跖肿胀的炎症模型,观察两种仙人掌总黄酮对不同炎症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水提醇沉高剂量组和超声波醇提高剂量组的仙人掌总黄酮均能极显著抑制冰醋酸所致的小白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P<0.01),且高剂量水提醇沉总黄酮的作用效果优于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磷酸钠的作用效果;水提醇沉和超声波醇提总黄酮的各个剂量都能极显著抑制棉球所致小白鼠肉芽肿(P<0.01),其中水提醇沉高剂量和超声波醇提低剂量的作用效果与地塞米松磷酸钠的作用效果相近,但超声波醇提总黄酮毒性过大,不适于临床运用。水提醇沉总黄酮的各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蛋清引起的大白鼠足趾肿胀,高剂量可极显著降低肿胀率(P<0.01),作用效果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接近。试验结果证明,仙人掌总黄酮对于急、慢性炎症均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处理时间对车前子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确定微波提取车前子黄酮的最佳工艺,并研究微波提取的车前子黄酮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诱导鸡氧化应激的影响。选用100只1日龄白羽种蛋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即空白组、CY组(环磷酰胺+生理盐水)组、高剂量组(环磷酰胺+60 mg/mL车前子黄酮)、中剂量组(环磷酰胺+40 mg/mL车前子黄酮)和低剂量组(环磷酰胺+20 mg/mL车前子黄酮),比较不同水平车前子黄酮对氧化应激鸡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车前子黄酮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体积分数为64.80%、料液比为1∶21.58、微波处理时间为7.08 min,该条件下黄酮的提取率为11.40 mg/g。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车前子黄酮可显著提高氧化应激鸡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可以降低血清中丙二醛的浓度。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对车前子黄酮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合理可行,车前子黄酮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鸡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次以牦牛血红细胞为原料,采用乙醇-氯仿处理,丙酮沉淀和DE AE-32纤维素柱层析等分离手段提取纯化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本法每升血红细胞可获得纯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总活力为360000单位,比活为13000U/mg蛋白(邻苯三酚法),活力回收为64.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H8.9,Tris-Gly缓冲液)显示清晰的两条带。  相似文献   

7.
优选出防治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中草药制剂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为该复方制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将黄芩苷、连翘苷、大黄素作为三黄连合剂的质控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考察了料液比、水浴时间、水浴次数和醇沉浓度等因素对提取得率的影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三种有效成分含量,建立了黄芩苷、连翘苷和大黄素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优选出三黄连合剂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提取因素方面,水浴次数是三黄连合剂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最佳提取工艺为A3B2C3D1,即按处方量称取药材,加20倍量水进行水浴3次,每次1 h,醇沉浓度为60%。优化后的三黄连合剂有效成分黄芩苷、连翘苷和大黄素的含量分别为7.34 mg/mL、3.39 mg/mL和32.90 g/mL,该技术工艺路线能有效提高三黄连合剂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对抗罗非鱼链球菌病中草药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种中药乙醇提取物对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凝回流提取方法和参照M38-A液体微量稀释法,对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土荆皮4种中药的乙醇提取得率及其乙醇提取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和土荆皮的乙醇提取得率分别为19.54%、10.60%、14.12%和26.05%。苦参、白鲜皮、土茯苓和土荆皮的乙醇提取物对石膏小孢子菌的MIC值分别为0.7813、3.125、100和3.125mg/mL;对须癣毛癣菌的MIC值分别为0.781、3.125、50和0.781mg/mL;对犬小孢子菌的MIC值分别为3.125、1.563、25和0.781mg/mL。这4种提取物对石膏小孢子菌的MFC值分别为1.563、6.25、100和6.25mg/mL;对须癣毛癣菌的MFC值分别为3.125、6.25、100和1.563mg/mL;对犬小孢子菌的MFC值分别为6.25、3.125、50和1.563mg/mL。结果表明,土茯苓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差的抑菌、杀菌作用,苦参、白鲜皮和土荆皮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马香苓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最终确定其制备路线,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水煎提取法两种提取工艺,使用L9(34)正交试验法设计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蒸馏时间、煎煮次数和煎煮时间等影响因素,并计算挥发油得率、浸膏得率、百秋李醇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同时考察了静置温度和静置时间对澄清度的影响和助溶剂吐温-80的用量。经过直接观察、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确定了药材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浸泡1 h,蒸馏8 h;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12倍水,煎煮3次,每次1.5 h;药液冷藏静置12 h,以4 000 r/min离心15 min澄清度最好,1.5%吐温-80与挥发油先乳化,再与其他药物混合,可使挥发油完全溶解;最终经过调节pH、加防腐剂等便可得到成品的马香苓口服液。本研究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可行,能够很好地制备马香苓口服液,同时本研究也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原鼢鼠体内抗缺氧的有效成分 ,以高原鼢鼠肌肉为原料 ,通过超临界萃取 ,75 0mL/L乙醇提取和沸水提取 ,依次提出了其中相应的成分。接着通过给小鼠连续口服不同浓度的提取物进行常压缺氧试验。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肌肉超临界萃取物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缺氧效果 ,并具有量效关系 ;在浓度为 10 0mL/L时 ,超临界萃取物抗缺氧效果优于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和 2 0 0 g/L的红景天胶囊 ;高原鼢鼠肌肉水提物没有抗缺氧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及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分体内与体外两部分。体内试验: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小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免疫抑制模型组、总黄酮灌胃试验Ⅰ组[50 mg/(kg·d)]、试验Ⅱ组[150mg/(kg·d)]和试验Ⅲ组[250 mg/(kg·d)]。上述小鼠试验28 d后,分别测定碳粒廓清指数和脏器指数(胸腺、脾)及小鼠血清IL-2、IL-4含量。体外试验: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后,试验分为4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组(试验组Ⅰ)、沙冬青种子总黄酮+Con A混合组(试验组Ⅱ)、Con A阳性对照组(试验组Ⅲ)、细胞悬液阴性对照组(试验组Ⅳ)。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灌胃环磷酰胺可复制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不同剂量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尤其总黄酮灌胃剂量为150mg/(kg·d)的试验Ⅱ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显著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且这种诱导增殖效应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剂量呈正相关性。此外,Con A可协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诱导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通过促进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改善和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γ-球蛋白主要是存在于动物血液里,具有抗菌、抗病毒、中和毒素、刺激动物生长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的兽医科研工作者,非常注意提取和利用动物血液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也包括γ-球蛋白的提取和利用。 关于从动物血液里提取γ-球蛋白的方法,国内外多采用盐析法。我们试用低温乙醇法在生产条件下,对牛、牛血清γ-球蛋白作了提取试验,并与盐析法作了对比,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IL-2和IL-4分泌、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进而探讨了桔梗皂苷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活性。小鼠脾淋巴细胞经桔梗皂苷D刺激后,M TT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2和IL-4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桔梗皂苷D对脾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桔梗皂苷D能够提高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诱导脾淋巴细胞IL-2和IL-4的分泌,提高脾淋巴细胞CD4+/CD8+的比值、促进脾淋巴细胞从G 0/G1期进入S期。证实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桔梗皂苷D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因子分泌、提高CD4+/CD8+亚群比值、促进细胞进入DN A合成期,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4.
提取微小隐孢子虫鼠基因型卵囊总RNA,用RT-PCR扩增微小隐孢子虫子孢子表面抗原CP15/60基因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将鉴定正确的序列亚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同时将重组蛋白免疫动物后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克隆的目的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的同源性为98.66%.目的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57.5%,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5.2%.重组蛋白可被兔抗微小隐孢子虫血清特异性识别,用重组蛋白免疫3次后,兔血清特异性抗体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较好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5.
堆型艾美耳球虫早熟减毒株裂殖子的纯化试验1)秦建华赵月兰张明勇2)(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球虫的裂殖子是进行球虫生理生化、体外培养及免疫学研究的基础材料。裂殖子存在于感染鸡的肠道内,为了提取和纯化裂殖子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从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h2(G-Rh2)的抗肿瘤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G-Rh2在调节肿瘤细胞信号通路系统、逆转肿瘤细胞的异常分化与耐药性、降低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肿瘤能力以及阻断肿瘤细胞某些重要成分的合成与代谢等方面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瑞香狼毒浇泼剂驱杀小白鼠体内外寄生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3种不同方法所获得的瑞香狼毒提取物制成的相应浇泼剂来驱杀小白鼠体内外寄生虫.杀螨效果95%(体积分数,下同)乙醇浸液浇泼剂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75%乙醇回流浇泼剂次之,水提物浇泼剂较差.杀线虫效果乙醇提取的2种浇泼剂驱杀效果不明显,水提物浇泼剂的试验Ⅲ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蕨麻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Sevag法获得蕨麻多糖;通过体外化学模拟试验,观察了该多糖清除自由基的活性。结果,蕨麻多糖得率为3.8%;在体外化学模拟系统反应中,该多糖能显著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及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产生的过氧化氢;蕨麻多糖对体外亚油酸脂质过氧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中草药注射液提取工艺的改进伍莲王明德莫昌兰何富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在中草药注射液的生产中,影响其澄明度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药液的杂质及其有效成分的性质。清除杂质是提取工艺的关键,常用的方法有醇沉淀、明矾沉淀、酸碱沉淀、明胶沉淀、...  相似文献   

20.
采用索氏提取法及溶剂萃取法,用950mL/L乙醇提取印楝种仁并萃取,分别得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采用细胞病变(CPE)法及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研究三种萃取物对鸭瘟病毒(DPV)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石油醚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及水层对细胞的最大无毒浓度分别为0.007 8、0.003 9和0.125 0mg/mL;当其浓度为0.000 5、0.000 3及0.156 0mg/mL时,对DPV的抑制率各为13.23%、29.24%和11.72%。结果表明,三种萃取物对DPV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