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法律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宏观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制度,是运用法律手段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的必然要求。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有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十五大的报告也强…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上半年,针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及时果断地加强宏观调控,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加强宏观调控,涉及到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宏观调控中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效益的关系、经济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关系到全面、准确、积极地把握和贯彻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方针政策,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完善农业宏观调控机制是建立高效农业体系,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农业宏观调控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对农业实施宏观调控?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市场缺失、政府职能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农业宏观调控依据的理性分析就资源配置的方...  相似文献   

4.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宏观调控胡传铃(一)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调控是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政府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职能,随着市场机制调节范围的扩大和作用力度的增强,宏观调控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而政府的作用只能...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这是“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加强宏观调控的改革中,难点之一就是宏观调控主体难以确立。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宏观调控主体难以选择,二是宏观调控主体难以建立。而近期的问题是要对宏观调控主体作出正确的选择。这个问题,前段理论界有过一些探讨,但各家观点分歧比较大,说理也不太充分,还有待深  相似文献   

6.
加强宏观调控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雷宇编者按:本文是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雷宇去年11月5日在区党校讲课的第二、三部分内容,是根据录音整理而成,现经作者同意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一、如何正确对待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对于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的措施,应该说我们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预算法修正案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法修正案征求意见稿把“强化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放到第一条总则里面。那是有问题的。宏观调控不是越加强越好。宏观调控搞得不好,就把经济搞死了。只强调宏观调控,着眼于短期操作,眼中只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行不通的。相比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竞争政策更重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市场经济无一例外地都是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市场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任何国家都需要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经济活动的调节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在强化市场机制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依据市场经济的总要求,运用好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手段,引导市场健康运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宏观调控是国家为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采用经济和非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正> 在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热潮之中,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应抓好三件大事; (一)加强和改善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前宏观调控的重点,应是从严控制经济总量,特别是把好金融、货币和投资规模的总闸门,实现经济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趋向合理。国家计划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今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自由市场经济,不管是日本、法国、美国、德国、韩国,所有的西方国家都用相当的计划手段来调控。我们大的调控手段主要是计划、金融、财政(含税收)等三个方面。当然,我们在讲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时,切不可忽视市场的作用。我国的市  相似文献   

10.
政治权威、政治稳定与政府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绝非是一个仅限于经济领域的技术化、逻辑化和自闭式的存在。宏观调控是政府权威建立和延续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保证经济安全进而维系政治稳定的重要手段。从政治权威和政治稳定的要求出发,宏观调控应以经济安全为其核心价值取向、以虚拟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经济信息安全和资源利用安全为其重点作用领域;同时应以法治化调控为主要手段,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执行主体与调控受体之间的协商与沟通,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宏观调控制度的可接受性,提高宏观调调控制度运行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转变政府职能被提上议程以来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 ,便在转变政府职能的理论研究中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即使有极少数专家学者提醒要注意政府微观管理职能问题 ,也是声音非常微弱 ,似乎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强化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微观管理职能。事实上 ,社会经济中发生的许多问题 ,既有政府宏观调控职能不到位的问题 ,也有许多是政府微观管理职能薄弱所导致。因此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政府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职能的辩证关系。首先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微观管理职能是不能互相取代的。政府的宏观调控只能解决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七十四年的战斗历程。七十四年的历史昭示我们: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为什么呢? 第一,搞市场经济需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尤其需要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实行宏观调控,就需要有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窗     
今后宏观调控将突出“五个更加”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近日表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改革委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这位负责人表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内容。发展改革委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编制发展规划、制定经济政策、优化产业布局、安排重大项目等各项工作中。此次宏观调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发展改革委承担着重要责任,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今后几个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追溯市场经济的发展史,指出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通过回顾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艰难历程,说明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通过剖析体制转变时期的现实状况,论述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是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迫切需要。文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到我国的特殊国情、从历史到现实展开分析,得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要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宏观调控的基本条件探析□王乃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但在实际的政策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宏观调控,却总是跳不出计划经济的框框。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宏观调控的转变,必须把计划经济的基础转变为宏观调控的基础,即把...  相似文献   

16.
《思想工作》2004,(12):24-24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人近日表示,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发展改革委要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确保宏观调控预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平稳发展的关键之年。宏观调控采取的四大政策取向是: 1.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首先,继续加大支持"三农"的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其  相似文献   

18.
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问题,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点,也是"三农"工作的重点,同时还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亮点。今年宏观调控首先在农业领域见效,农民生产积极性回升,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就足以说明中央扶持农业的政策合民心、顺民意。  相似文献   

19.
新开工项目管理是投资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解决部分新开工项目建设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号)精神和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新开工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依法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切实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维护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围  贾晶 《中国发展》2007,7(1):64-66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基本原因是市场需求过度旺盛与市场供给相对不足的短期矛盾。在回顾近年来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后,指出土地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中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今后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