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闻发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闻发现的含义和内容,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发现做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2.
马莉 《法制与社会》2011,(17):252-253
近年来我国新闻犯罪案件频频发生,令人震惊,这严重影响了我国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然而到目前这方面的刑法学研究却是一个"冷点"。因此,本文从新闻犯罪的概念入手,分别对新闻犯罪的构成要件和认定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领导者,为发展和丰富无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和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略述了他近半个世纪的新闻宣传实践,论述了他在党和政府的重要领导岗位上和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以总揽全局的战略眼光,根据马列主义的新闻理论和中国具体新闻宣传的实际,就新闻媒介“桥梁说”、新闻记者的权利和义务、党和新闻工作的关系、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体制和性质等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系统而卓有创见的理论思考,并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他的新闻思想和理论。文章强调刘少奇新闻思想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传播学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当代新闻传播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启示,理解和掌握他在关键时期提出的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对于当前新闻传播工作的深层次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全面而辩证地分析在新闻官司背后存在的新闻侵权现象,进而找出正当行使舆论监督权利与防止新闻侵权的结合点,以求真正实现两者之间的合理配置与互相平衡。  相似文献   

5.
本文略述了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和党政领导事务中,所从事的报刊实践;概括和论述了他根据无产阶级革命和俄国当时实际的需要,对新闻工作所做的指示以及对无产阶级新闻宣传事业所做的理论思考。文章通过具体论著总结了列宁的无产阶级新闻思想。列宁新闻思想上继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下启中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新闻思想。我们党历来强调的新闻的指导方针、新闻的党性原则、新闻的组织功能、新闻的舆论导向、新闻的宣传作用、新闻的群众路线、新闻的服务意识以及新闻工作与党在一定时期的目标一致性、新闻工作要为反映和指导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新闻宣传必须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文风等等,都源于列宁新闻思想的精髓。列宁新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蕴涵的当代价值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对21世纪的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仍然具有指路明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法制新闻作为新闻自由的前沿阵地,同时也存在着与司法独立,公正的复杂博弈。而法制新闻报道究竟应当在当前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该在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公正之间是进,是退,这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论述了论法制新闻的保护与规范。  相似文献   

7.
王晶晶 《法制与社会》2010,(14):238-238
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作为新闻体裁的两种形式,同时肩负着向受众传递消息与表达意见的任务。但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又有所不同,新闻报道以事实为主,新闻评论则以观点为主,它们各有所长与侧重,各自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青报关于轮胎特保案的新闻报道与中青报的相关评论为例,对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联系与区别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的新闻,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新闻是什么呢?她是经由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变动了的或变动着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消息新闻的画面。消息新闻的画面情节具有不完整性,具体从两方面讲。  相似文献   

9.
汪淑涓 《行政与法》2002,(8):96-96,F003
在我国当前的新闻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法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应由被报道方承担新闻侵权构成要件中客观要件的举证责任,报道方承担其中主观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当前的新闻侵权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担一直颇有争议。通过对法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 出:应由被报道方承担新闻侵权构成要件中客观要件的举证责任,报道方承担其中主观要件即“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1.
张鸣飞 《法制与社会》2011,(28):137-137
新闻审判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利用媒介传播资源,对司法案件审理进行主观式的判断,是影响和妨碍司法公正的不良行为,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司法工作需要社会舆论及新闻媒体的监督,但是新闻司法监督绝不等同于新闻审判。本文从分析新闻审判的基本特点入手,着重研究新闻审判行为出现的原因,同时就如何有效防范新闻审判行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关于新闻侵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批评性新闻侵权领域,然而通过对现实发生的一些新闻官司的深入探讨,我们会发现表扬性新闻也存在侵权问题。作者通过文意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表扬性新闻侵权的诸种情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丰富新闻侵权理论和规范新闻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由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司法部法制宣传司主办,法制日报社、中共黑龙江省委依法治省办公室、中共哈尔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室承办的2009年度全国法制新闻研讨会于8月17日在哈尔滨召开。司法部副部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会长张苏军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司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常务副会长肖义舜、法制日报社社长、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副会长贾京平分别主持了会议。会议主题为:“法制传媒创新与发展”。全国各地的学者和法制新闻工作者8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喻玲 《法学》2022,(11):154-173
新闻具有市场与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新闻市场反垄断的特殊性是以新闻公共性为构造基础的。当个性化推荐成为数字新闻分发的主要方式时,传统新闻业中以质量竞争为主的竞争模式、以广告直接补贴为主的商业模式便难以维系,而以流量为导向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同质化的新闻传播,使新闻公共性备受贬损。个性化新闻推荐背负了技术垄断文化之名,受到了各方的批判。数字新闻市场的反垄断要保持其时代适应性,需先建构一个更加面向新闻公共性修复与提升的社会性规制体系,进而以此为基础来完成“管制与反垄断法并用”的二元规制理念的更新,并以管制为手段来保障公共新闻的供给,以竞争来促进新闻质量的提升,同时对一些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必要的供给与调整。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包括对其合理边界的确定和对边界内权利的切实保护。新闻自由权的合理保障是我国新闻立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对新闻自由权的保障应当加强。我们应在新闻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尤其是在新闻立法中更好地保障新闻自由权。  相似文献   

16.
虚假新闻是目前新闻传播中的一个顽疾。本文简要概述了虚假新闻的危害:不仅损害了媒介自身的公信力,损害了受众的切身利益,还给被报道对象产生极大的危害;同时分析了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采访作风漂浮、新闻职业道德修养的缺乏和媒介竞争的环境等因素影响造成的;并提出了防治虚假新闻应采取的措施,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自律与完善新闻监督制度的他律结合来规范新闻媒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吴振举 《法制与社会》2013,(13):150-152
近年来,相对宽松的环境使我国的新闻事业,在新闻立法相对滞后的环境下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自由权、舆论监督权、相关资讯报道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与规范的约束,新闻侵权事件不断发生,业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律界、新闻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中侵害名誉权现象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新闻名誉侵权是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机构或者个人在新闻报道、新闻批评以及新闻评论中侵害公民或法人等民事主体名誉权的行为。对新闻名誉侵权的责任主体、内部刊物新闻名誉侵权、报道内容严重失实、新闻名誉侵权行为的不作为形式、新闻名誉侵权的抗辩事由等方面进行认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中颉 《现代法学》2003,25(1):117-119
本文概述了新闻法制的现实社会背景,在此基础上,就新闻立法进行了一定深度的思考,既肯定现行新闻法规对新闻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同时指出现行新闻法规不能完全有效地适应当代新闻传播活动,强调建立和完善新闻法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呼吁尽快完善社会主义新闻法制。  相似文献   

20.
新闻娱乐化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恶劣现象和文化日趋低俗的趋势。如今,新闻娱乐化趋势已逐渐形成一种潮流,大有左右新闻传媒之势,而新闻的娱乐化能够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多样性文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的娱乐化在中国新闻传媒业界已经风生水起,成为了一种时尚。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原因,既有着合理的一面,也存在着自身无法避免的缺陷。有人认为新闻的娱乐化必将导致媒介的庸俗化,也有人将新闻娱乐化看作争取大众和市场的法宝,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