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商品、货币和资本经济范畴的逻辑递升,马克思着力对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进行了批判分析。他认为资本的出现是一个新的时代,由于雇佣劳动出现才确定了其统治。资本本质上是一种历史的社会生产关系,是过去劳动对活劳动的支配权。他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息资本以及地租的拜物教性质,指出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不过是暂时的必然,资本的界限将导致它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人类的根本前提,即劳动,接近于经济范畴和上层建筑,其并不仅是一个反映资本主义现实生产关系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一个哲学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重要的经济哲学意义,马克思开始了从异化劳动出发走向人道主义、从对象化劳动出发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3.
陈燕 《传承》2008,(6):22-23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阐述了人类的根本前提,即劳动,接近于经济范畴和上层建筑,其并不仅是一个反映资本主义现实生产关系的经济问题,同时是一个哲学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有重要的经济哲学意义,马克思开始了从异化劳动出发走向人道主义、从对象化劳动出发走向共产主义的思想逻辑。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的价值阙如表现为中国现代化条件下的社会进步以及社会进步视域下的"道德滑坡"现象,分析这一矛盾产生的原因是国民经济学中国在场的表现,是国民经济学体系内"财富与德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马克思商品拜物教揭示"道德滑坡"现象的本质,后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精神现象学分析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体化时代社会进步与"道德滑坡"现象的不可避免。异化劳动和对异化的扬弃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内容,马克思运用异化劳动理论对资本造成的现实社会关系给予了积极的批判,对"道德滑坡"现象的分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根源于商品形式的拜物教现象进行了深入揭示。鲍德里亚却断言马克思的理论是犬儒的。原因在于,马克思仅仅从能够满足人的需求的自然向度来理解使用价值,因而在拜物教批判中只注重对交换价值的批判而忽视对使用价值的批判。不仅如此,通过对拜物教的词源学考察可以发现,拜物教所揭示的并非对实体的倾注,而是对符码的倾注,因此,拜物教批判还应当包括对符号或能指拜物教的批判。事实上,马克思并非只注重使用价值的自然意义,而是将其放置在与交换价值的辩证关系中凸显其社会意义。而鲍德里亚既强调对使用价值拜物教的批判,又试图通过符号意指逻辑来消解其实物逻辑,其本身也存在着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怀涛 《求索》2010,(12):109-111
马克思的三大拜物教批判话语的逻辑递升基于商品、货币、资本经济范畴的演变。他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述了商品、货币、资本范畴的演变的历史与逻辑,为我们科学地理解拜物教批判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李怀涛 《前沿》2010,(23):48-50
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有一个不断深入的逻辑进程,他最初从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在异化劳动基础上进行人学现象学的伦理批判,后来进展到从经济现实的客观基础出发进行奴役性分工批判。随着经济哲学方法论的不断成熟,他最后站到作为历史现象学的拜物教批判的高度,展开了对资本主义拜物教世界的猛烈批判。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时代下,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作用日益彰显的同时,技术拜物教这一新的意识形式亦日渐扩散。从人本主义视角看,技术垄断下的人们一方面陷入被技术宰制和奴役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又产生技术崇拜认知状态,“人”的主体性逐渐丧失;从意识形态视角看,工具理性张扬遮蔽了价值理性,其在全社会的统治造就了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的人”,从而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看,技术拜物教作为资本拜物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延伸演化,其实质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崇拜,拜物教表象掩盖下是资本——技术共生体的剥削本质。对人工智能时代资本主义技术拜物教的批判,理论上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批判理论时代化发展,提升马克思主义解释力;实践上可以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等技术高质量发展,赋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商品之谜"的"崭露"与"破解"作为贯穿《资本论》的一条理论线索,不仅为我们"窥探"资本主义社会受抽象统治的人的生存状况提供了一个"视角",而且为人们摆脱这种"奴役"状态提出了一条可能性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从"商品之谜"的"崭露"形式"拜物教"入手揭示了物与物的关系中所掩藏的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关系;其二,勾画出以商品价值为基础的"商品——货币——资本"的拜物教理论的内在逻辑,并分析这种"剥削"何以可能;其三,从破解"商品之谜"的"钥匙"社会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通过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革才能摆脱这种"剥削"关系,从而为人的自由解放开辟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丁香桃 《岭南学刊》2008,(5):109-112
异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借助异化理论,从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其逻辑结果是通过消灭资本主义消除异化。法兰克福学派将异化概念拓展到社会领域,在批判途径上由经济路径转向社会路径,消除异化的方式由否定资本主义转向改良工具理性主义文化,批判逻辑出现了重大转向。  相似文献   

11.
李怀涛  ;刘怀玉 《求索》2008,(9):105-107
鲍德里亚延续了他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在符码逻辑基础上对拜物教做了一种新的阐释。他从分析消费出发建立了一般政治经济学,以符号学原理为依据打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与符号的所指和能指的关系,确立了一种符号政治经济学的能指拜物教批判。他的能指拜物教解放道路终究是一种草根浪漫主义的空想。  相似文献   

12.
项洋 《求索》2015,(3):58-62
"异化劳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旨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奴役劳动、物统治人等种种弊端,进而阐述扬弃异化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理想。作为马克思思想"断裂"时期最为重要的概念,"异化劳动"理论主要包含"四个规定",四个规定的前三个规定属于人与自身的异化,后一个规定属于人与人的异化,这一辩证关系预示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显性"和"隐性"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逻辑在诸多研究者眼中被看作是一种"aporia",但这并非"aporia",而是"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所在,需予以留存与摒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中,重温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辩证及其人本思想,有益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视和批判"异化劳动"现象,这对解决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一些"异化劳动"问题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启蒙辩证法》中的文化工业批判时,学界较少重视这一批判与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之间的思想谱系关系。从这一谱系关系的角度去分析,可以发现《启蒙辩证法》在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现象的解码时揭示了其拜物教本质,从而彰显为一种"文化商品拜物教"批判。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下,文化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文化商品"。文化商品一方面以资本增值为目的,在生产中消磨了文化的本真内涵及其应有功能,另一方面渗透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发挥着同化功能,进一步在消费中扼杀了大众思维的能动性和多样性,从而在总体上遮蔽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秘密并生产着资本主义的统治关系。但是这一批判在方法上存在着趋于单一和非辩证的缺陷,需要我们辨明和反思。  相似文献   

14.
论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异质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敬爱 《前沿》2008,23(4):3-5
卢卡奇认为物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无处不在:商品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物和物的关系;社会失去整体性;作为劳动成果的物反过来对劳动者进行控制;甚至法律与国家也物化了。马克思的异化观点认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和自己的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相异化;人的本质异化;人和人相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异质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资本剥削无酬劳动的基础上,从而驳斥了资本正义、公道的虚伪性.如果说资本正义是将资本与异化劳动作为毋庸置疑的前提,那么马克思则论证了无论是从时间、逻辑还是价值的意义上,劳动相对于资本都具有优先地位,因而将"劳动解放"作为自己劳动正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劳...  相似文献   

16.
张春玲 《理论月刊》2015,(1):165-169
在现代性语境下理解生态问题,资本逻辑是罪魁祸首,负有不可推卸的原罪责任。资本逻辑作为一种客观强制力量,通过生产扩张和消费扩张及其相互作用不断地向自然资源索取,使生态问题日益凸显。资本逻辑催生的异化劳动导致了劳动的生态异化,引起了异化消费,激化了生态危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世界市场的拓展,将生态危机转嫁和输出到发展中国家,使生态问题殖民化。所以,生态问题实质上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制度造成的。生态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危机和制度危机。  相似文献   

17.
探讨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的态度转变,必须把马克思自己的劳动价值论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明确区分开来:前者有劳动二重性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在"劳动形成价值"这一认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地说明了"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如何形成剩余价值",做到了"历史地"看待"价值"及创造它的"劳动";后者具有把"历史性"的东西"错认"为具有"永恒性"的东西的根本理论缺陷。劳动者立场之于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论是必要的,但并不充分。拜物教批判理论对于马克思创立自己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前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权力观辨析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正确行使权力的前提。为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人民权力的受托者———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唯物史观 ,执政为民 ,拒斥权力拜物教 ,防止和遏制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并用异化劳动理论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戴亮 《长白学刊》2022,(2):64-72
作为表述组织内部复杂性不断增强状态下,技术和效率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只是徒耗社会资源的现象,“内卷化”现象已然从学术界扩展至舆论圈并呈现“泛内卷化”的态势,似乎社会上一切过度竞争现象都能用“内卷化”来阐述。揭示“内卷化”现象本质,纾解“内卷化”现象问题,对其进行科学把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域下的“内卷化”现象,缘起于价值规律中的供需不平衡,它以目标转换现象、劳动竞争现象、运转循环现象、状态锁定现象四种形式得以呈现,并大致经历了简单商品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以及共产主义生产时期的价值形式三个阶段,其本质是商品拜物教观念下的一个价值负荷,是劳动关系颠倒后引发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内卷化”现象的本质一旦被发现,并通过劳动解放思想纾解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人们面对行业、阶层之间竞争的焦虑和无力感便会得到纾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