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雨 《世纪桥》2008,(12):147-148
法治精神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良法善治”可以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根本属性和深刻内涵。“良法”和“善治”应当是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弘扬和光大法治精神的两条研究主线。科学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意味着“良法”,是衡量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尺度和理性渴求;客观的信息网络空间治理措施即电子治理意味着“善治”,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操作的基本范式。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中应该坚持法治性原则:正义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全球化原则。应当建立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依法电子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法治精神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石.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理论研究与实践中,"良法善治"可以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根本属性和深刻内涵."良法"和"善治"应当是探讨如何切实有效地弘扬和光大法治精神的两条研究主线.科学的信息网络法律、法规意味着"良法",是衡量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的重要价值尺度和理性渴求;客观的信息网络空间治理措施即电子治理意味着"善治",是信息网络危机管理操作的基本范式.在信息网络危机管理中应该坚持法活性原则:正义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和全球化原则.应当建立充分体现法治精神的信息网络危机管理系统:信息网络法律、法规体系和依法电子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党的纲领性文件的形式,从国家层面提出了"法治中国"的建设目标。"法治中国"是对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继承与发展,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与深化,是内涵丰富、意蕴深刻的具有法治新意的概念,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指明了具体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吴文勤 《唯实》2000,(4):36-38
人们对法治涵义的理解不一,出现不少偏离法治的“法治”。本文对法治的“法”、法治的内涵、法治精神进行了探讨,认为法治不仅仅是统治方式和治国方略,不仅仅指依法治国,更要牢牢把握法治是和正义、自由、人权、民主政治等相联系的;而且要实现法治,不仅仅指制定和完善法律体系和法治的制度建设,更要培养人们的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5.
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将对推动全民弘扬法治精神和建设法治中国具有至关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的着力点主要有三点:即建立良法是弘扬法治精神的前提和基础;领导干部要自觉学法,手握戒尺;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性的、有秩序的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法治精神所维护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主要是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仅规定社会主体的行为,也调节着社会主体的各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备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法治     
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就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政治进步、法治昌明。要准确全面地回答"中国为什么要建设法治国家"这一重大问题,首先应确定法治的内涵,因为这是一个多义的概念,意义取舍不当将直接导致方向性的错误。从历史上看,法治"Rule of law"一词形成于13世纪的英国,  相似文献   

8.
治理、善治与法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莹 《求实》2003,(2):50-52
20世纪 90年代 ,西方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即治理和善治理论 ,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 ,并被认为是替代传统的政府统治理论的新思想。治理与传统的统治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要求实行法治。治理理论与法治有着密切联系 ,两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推进民主化进程 ,肯定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参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内在地包含着权力法定、法律优先、信赖保护、责任行政、合理行政等法律原则.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而法治政府则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形式上做到了依法行政并不意味着法治政府目标的真正确立和实现.基于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现状,应当从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制定完备的良法体系、构建有效的法律实现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0.
徐爱民 《唯实》2015,(4):65-66
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根基。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诠释与接纳,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接受,进而内化为行动准则,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规  相似文献   

11.
法治精神的弘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培养法治意识、观念和思维方法;在技术层面上培养法治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梁向锋 《世纪桥》2008,(12):61-62
法治精神的弘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培养法治意识、观念和思维方法;在技术层面上培养法治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提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伟目标,这表明"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的法治实践形成了若干具有真理色彩的公理性法则。中国的法治建设应当充分吸收人类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立法、执法、司法及守法各个层面自觉依循一些规律性的法治理念,消除有悖于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的种种弊端,从而尽快进入法治状态。  相似文献   

15.
法治精神的弘扬必须做好以下两点:培养法治意识、观念和思维方法;在技术层面上培养法治化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体系,首先就是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了立法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先行地位,并对新时期的立法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举措作了明确,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立法工作,充分发挥好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指明了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将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成法治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建设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是关乎国家命运、民族前途、人民福祉的大事。现阶段,我党已基本形成了"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建设体系和建设格局。其中,将制度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其它建设板块,充分调动和发挥制度治党的根本性作用,无疑是新时代党建工程的思想亮点和实践创新。将党的建设所有领域、各个环节、整体过程,全方位地纳入法治化的框架下,在法治化的轨道上统筹推进,不仅是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作风和执政方式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推进和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现实需要。本文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背景,着眼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从治国理政全面法治化的具体路径入手,重点探讨如何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18.
孟祥锋 《理论导报》2014,(12):12-12
正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必须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总抓手,突出工作重点,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第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体系是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加强这五大体系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9.
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首先应当提高自身法律素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这既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就要做到:一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法治精神;二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守法;三是领导干部要带头接受监督.  相似文献   

20.
法 治理论是资产阶级首创的一种民主政治理论 ,就其实质而言 ,乃是一种对政府设防的学说。它与行政监督具有紧密的逻辑相关性 ,法治理论逻辑地要求对政府进行行政监督 ,而也只有加强对政府的行政监督 ,才能造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但由于种种原因 ,目前我国的法治建设和行政监督均有许多缺憾 ,以致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 ,如何推进法治建设 ,加强行政监督 ,以规范政府行政 ,树立“民主法治”的中国国际形象 ,是一个具有十分紧迫性的现实课题。一、法治理论的基本精神自古以来 ,我国就十分崇尚贤人政治 ,“内圣外王”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