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付小青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交往,不仅和双方对日作战的战略意图联系在一起,而且与各自对待中国革命的立场以及对前途的看法密切相关。因此,既有“欢迎美国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热烈,又有“别了,司徒雷登”的冷清收场。一、愿与美...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在1958年12月公开宣布入党以前,一直以“无党派民主人士”的身份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其实,早在1927年8月,他就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但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所迫,曾长期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致有人怀疑他已“自动脱党”,所以才在建国后“重新入党”。1978年6月,郭沫若逝世后,经中共中央调查取证,才搞清楚历史真相。原来,郭沫若一直是一位“无党无派”的中共秘密党员。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历史上,中共领导层曾形成了三代领导集体。自党的遵义会议开始至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形成和确立了成熟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中共七大、八大,其主要成员日趋稳定,一直延续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周恩来自始至终都一直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他对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确立,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没有周恩来,就不可能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4.
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导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和关怀却从来没有中止过。他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状况。他曾不止一次托请来自台湾的朋友设法保护张学良,并对他们说:“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就不好见面了,不好说话了。”1958年12月,定居美国的宋子文来到香港小住。…  相似文献   

5.
刘恒苹 《党政论坛》2013,(23):30-31
中共十八大报告在处理和发达国家关系时提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谈及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作为当今世界最为重要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对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实乃重中之重。在当前的国际战略格局中,中美两国间的任何纠葛,  相似文献   

6.
刘一斌 《党政论坛》2013,(12):18-19
今天,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友好、和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两国从敌视、相知、信任到建交,曾历经20年的漫长岁月。 周恩来邀请李光耀访华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一度指责新加坡是“帝国主义走狗”、“反华反共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7.
杨丹  薛娇 《学理论》2011,(10):63-64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比较重视与美国的关系,特别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希望在共同的抗日战争中与其发展关系。周恩来同志早就向美方人士提出过一些合作建议,例如向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派遣军事观察组等。为此中共中央适时调整外交政策,积极与美国各方面人士联络,为实现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各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所认真探讨、仔细研究的问题,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如美国的“大国责任论”,前苏联的“有限主权论”。周恩来从世界和平的角度出发,依据中国人民的利益,经过艰苦的摸索,提出并推广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已被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国际关系准则。 一、周恩来提出、完善并推广和平共处思想 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的和平共处思想已初见端倪。1952年4月30日,周恩来在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在这里,周恩来的和平共处思想已有所体现,但内容还不够完整清晰。他的这一思想是在1953年12月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判中国西藏问题时首次完整提出的。周恩来在谈判一开始时就明确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后来,双方又把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淮安市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周恩来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而亲民理念恰是周恩来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学习实践周恩来精神,无疑为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找到了最佳结合点和有力抓手,既体现了地域特色,又很好地落实了习总书记的嘱托。  相似文献   

10.
《党政论坛》2014,(12):29-29
1.不怕封锁——毛泽东说: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美国在1950年12月3日宣布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禁运。面临美国的封锁,毛泽东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早在1949年8月评论美国白皮书时,毛泽东就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相似文献   

11.
司徒雷登 《各界》2011,(11):10-12
在中国现代史上,司徒雷登是一个不可忘却的人物,他对中国的教育和中美关系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近,海南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司徒雷登的自传《在华五十年》,更可使我们增强对他的了解。现将司徒雷登在自传中记叙的离开中国的过程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大地》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一部力作,为此,她先后获得“普立兹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日本间谍却盗用这部名作策划了一个轰炸重庆的阴谋。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后,重庆便经常遭受日机多架次的轮番轰炸,损失极其惨重。可令人费解的是密布在重庆四周的高炮部队。却没有击落过一架敌机。于是,国民党政府聘请破译专家、美国密码之父赫伯特·亚德利来华传授无线电密讯破译技术。亚德利经艰苦努力,终于查出了日、汪间谍“独臂大盗”。他发现“独臂大盗”使用的密码是“无限不重复式”,即使用过的密码决不再用。并得出结论,这…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从理论到实践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多方面的重要贡献.本文仅就他在统一战线工作中与国民党政府上层人士的交往活动作一些介绍,以反映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生平事业的一个侧面.国民党政府的上层就其在抗战中与共产党的关系来说主要有三种人.一种人是表面与共产党合作,但实际不信任、不友好,甚至敌视共产党人,蒋介石可作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14.
民进南京市委会是江苏省建立最早、会员人数最多的市级组织。 43年来,南京民进继承和发扬民进“爱国、民主、团结、求实”的优良传统,与中共风雨同舟、并肩战斗,为南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一、赵朴老播种,吴贻芳挂帅,南京民进春秋43载 1953年10月,赵朴初、陈邦炎等代表民进中央(总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初,中共开始了巨大的和平攻势,寻求“爱国一家”、“和平统一”的道路。蒋介石的反应是派手下的人和当时住在香港的原中央通讯社记者曹聚仁联系,让曹亲自到北京去一趟,以采访为名,探探共产党的虚实。没想到,曹聚仁在北京受到了中共中央的热情款待,毛泽东还亲自接见了他。曹总结出了来大陆的第一条概念:毛泽东准备与自己长达30年的对手坐下议和。7月16日,周恩来特意在颐和园备下晚宴,邀请曹聚仁。一席长谈,使曹聚仁得出了第二个概念:大陆对台湾不是“解放”,而是“统一”。随后,曹聚仁在中共的安排下,专程去了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16.
至孝周恩来     
周恩来父亲名叫周贻能,字懋臣,在周恩来出生前两三年时更名为劭纲。周劭纲一生颠沛流离,走南闯北,四处谋生。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他十分有主见,对儿子周恩来投身革命“从不阻拦,在内心里他是支持的”。1931年,他曾到上海,冒着极大的危险帮助周恩来做过通信联络工作。后来因斗争形势严峻,父子又分别了。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1948年民主党派响应中共“五一”号召到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开始形成。1956年毛主席、党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周恩来同志发表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提出  相似文献   

18.
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在1949年对蒋介石的将领们说:“共产党战胜你们的不是飞机大炮,是廉洁,是廉洁换得的民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认识和对待反腐倡廉,既是党内党外、国内国外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我们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不从思想和实践上交出答卷的严肃课题。  相似文献   

19.
张福山 《学理论》2008,(12):77-77
1928年,周恩来作为党的“六大”代表,与邓颖超同志一同从上海出发,前往哈尔滨。一路上,周恩来夫妇引起了日本侦察员的注意和盘查,情况十分危急,但周恩来同志的机警、果断与沉着应对,使他们平安到达哈尔滨,赴莫斯科参加了“六大”会议。  相似文献   

20.
杨治钊 《民主》2012,(12):51-51
中共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论述精辟.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中共十八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既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又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又提出了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