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轩遄 《学习导报》2015,(7):52-53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一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信仰是什么?信仰就是历史自觉,就是心中的理想。近百年来,一代一代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畏苦、不惧死,年纪轻轻就干大事,不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为别的,只为心中的主义和心里的信仰。新田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陈运周就是这样一位  相似文献   

2.
拜金主义,亦称金钱拜物教,它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在拜金主义者看来,金钱高于一切,主宰一切。它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拜金主义就是金钱至上主义。拜金主义者把攫取金钱当作人生的唯一目的,只要能够捞到钱,什么道德、良心、尊严、荣誉都可以不要。拜金主义把人世间的一切关系,扭曲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不良社会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拜金主义思潮逐渐形成为一股强大的恶浪,猛烈冲击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也冲击着共产党人的灵魂。怎样有效地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应成为全党同志警醒和思考的大问题。一、当前产生拜金主义的根源拜金主义,是迷信金钱万能,把追求金钱视为人生第一要义的思想和行为。一些人崇拜金钱,是因为他们认为金钱可以在市场之外,买到本不能买到的东西,比如权力、荣誉、良心、信仰、学问、品德、爱情。因此,金钱成了一些人心中万能的上帝。一些人甚至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一些人,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要"一切向钱看",鼓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拜金主义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有人大声呐喊,要更新观念,为拜金主  相似文献   

4.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就是树立正确的信仰。然而现实生活中,在信仰问题上却存在着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譬如,有人信“钱”,认为“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有人信“权”,认为“有权就有一切”;有人信“命”,认为“命中注定不可强求”;有人信“神”,认为“神灵护佑逢凶化吉”;更有甚者,沉迷于李洪志的歪理邪说之中。所有这些“信仰”,  相似文献   

5.
人生一世,天天摆弄钱,但不少人总觉得揭不开它那云遮雾罩的神秘面纱,看不清它那另类的庐山真面目,因而不免发出了一声声哀叹:钱是什么东西?有人说,钱是“先人”,和祖宗一样神圣。因而,人类创造了一种“主义”,叫“拜金主义”。这个“主义”,好像人生的枷锁,使人迷信,使人神往,使人肝脑涂地、虔诚恭顺地拜倒在金钱的脚下,甘心情愿地做金钱的奴隶。有人说,钱是“神”,“钱能通神”,神通广大。正如西晋鲁褒生所著《钱神论》中说的:“钱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复活;钱之所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而且“岔争非钱不胜,幽…  相似文献   

6.
生活方便、舒服得没了边,但就是离不开钱。在中国大陆,尽管拜金主义开始盛行,但钱作为唯一价值尺度还表现得不是那么充分。在美国,那可是一括无余。 洛市给人的感觉是清新、宽敞、洁净、美丽,同纽约形成鲜明对比。 旅行社导游是台湾人,介绍不遗余力。据他说,美国经济衰退,克林顿回天乏术,现已被舆论攻之为“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估计竞  相似文献   

7.
在“法轮功”习练者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就是那些曾经在党旗下庄严地宣誓,要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的共产党员。究竟是什么使他们放弃自己的信仰,陷入“法轮功”邪教的泥潭;是什么使他们由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变成劳动教养带着寻求答案的急切,在严冬过后,空气清新,风员已夹带春意的日子里,记者来到辽宁省马三家劳动教养院,走近“法轮功”习练者,倾听她们悔悟中痛苦的  相似文献   

8.
不仅是白雪洁的身边,在其他一些地方,“围观看客现象”也曾多次重演过。这不能不使我们反思。 反思之一:金钱至上带来的极端功利主义。 人们普遍认为,近些年来“以钱为纲,钱举目张”的金钱标准,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衡量事物价值的标准。一位干部说:“现在拜金主义导致了一部分人以诚实为傻气,以刻苦为寒酸,以奢侈为荣耀,以善良为无能,他们缺少善恶感,缺少是非感。只想人人为我,不想我为人人  相似文献   

9.
要釜底抽薪     
孙之 《前线》1994,(15)
此案的几名主犯均供认不讳:伪造、倒卖发票,就是为了赚钱,乃至不顾杀头坐牢的危险。问题是,他们这样铤而走险能赚到钱吗?当然能,否则这些人怎么还会去冒险。那末,他们又是怎样赚到了钱?一句话,因为有“市场需求”,货能出手。近几年来,一些法人纳税单位和个人,为了蒙骗国家。牟取暴利,非法从票贩子手中购买假发票,就这样,为票贩子创造了特定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晓司 《支部生活》2007,(7):34-35
“明星主持人”五个字,在不少人的印象中绝不仅仅是一种职业的名称,更是“梦想”、“出名”、“财富”、“被人追逐”、“一切皆有可能”的代名词,这个职业有太多对一举成名想象的诱惑,有太多让不少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唐双宁 《党课》2013,(16):64-65
为官行政,当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具体应有“十德”:一为信仰之德。人可以有不同信仰,但不可没有信仰。实际上人人皆有信仰,没有其他信仰就信钱,这就出来了地沟油、毒奶粉。作为领导干部,须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这个信仰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相似文献   

12.
很多人认为他们富不起来是因为自己挣的钱太少,如果他们能挣多一点钱,他们就能把这些钱节省下来,进行投资,从而实现钱生钱的良性循环。然而,这其实是一种有害无益的假设。这个理论存在的问题是,这些抱怨挣的太少的人在最近几次加薪前,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剥削现象。这种剥削现象,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第一,资本剥削形式。在“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等经济成份中,尽管资本数量、质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并且通过雇佣劳动来获得利润,因此称之为资本剥削。这里,个体户、专业户、承包户的剥削有的是间断性的,有的是连续性的。 第二,产权空位造成的剥削。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产权是“人人具有、人人实无”,因此,这种产权空位现象造成以下几种情况:有些人通过地位和权力占有实际的产权,他们中一部分人受商品拜金主义或旧封建剥削观念的影响,不惜通过钱权交易和无偿占有国有资产而获利,形成“不劳而获”,有些人在产权空位的情况下提供无价劳动而取得收获,这也是一种变形的“不劳而获”;有些人在产权空位的情况下并没有提供与其所获相等量的劳动,但是在平均主义条件下取得超过其劳动量的报酬,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不劳而获”。  相似文献   

14.
都说“钱不是万能的,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正是这万万不能,腐蚀了一个又一个老板,一个又一“个父母官”。都说“知足者常乐”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但人的骨子里本就是贪婪,许多人往往不懂得控制,结果在钱眼里越陷越深。  相似文献   

15.
俗语云:不碰南墙不回头。此语是说那些执迷不悟不听好言相劝的人,他们不到碰在墙上头破血流无路可走的时候,是不会幡然悔悟反省自己是否走错了路线。这种人就是芸芸众生中最愚不可及冥顽不化的人吗?其实还不是,“不碰南墙不回头”,此话反过来说,就存在着“碰到南墙还回头”的可能,是可救药的。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是“碰到南墙也不回头”,一条道儿要走到黑的。在现代贪官的队伍里,这种被钱迷了心窍、身陷囹圄仍不思悔过,反而强词夺理,编造出一套“歪理邪说”以推脱罪责的人,还真有不少。 “我是人民公仆,花人民一点钱算什么?…  相似文献   

16.
投资的逻辑     
中国有一种古老的相亲看相手法,就是让你的五指合拢,看看有没有漏缝,如果把手掌对着阳光没有漏光,那就是一个守财成功的人,否则就是“漏手”,这样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受欢迎的。实际生活中,有人虽然不时荷包很鼓,但架不住疯狂的支出,很快荷包就瘪了下去,要想以钱生钱就很难了。这样的人现在不少,总觉得以后会挣更多的钱,就不懂得把这些宝贵的金种子种在适当的地方长出更多的钱来。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著名作家马识途接受了中央纪委网站专访,谈及革命生涯、文学创作,并为如今的反腐败点赞。记者:当年作为地下党员,您冒生命危险开展工作,还说过"人无信仰,生不如死"。马识途:当革命者时,"相信胜利,准备牺牲",就是我的信仰。早上出门,晚上能不能回来都没把握。出门前,我跟家人定时间,如果那时没回来,他们就转移。去接头时,接头人怎么样,是不是被特务跟上了,是不是叛变了……这些事先都会有所准备。今天少数干部只信仰"官、势、钱",我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8.
闫院平 《共产党人》2006,(11):51-52
去过新疆的宁夏人都有共同的感触:新疆的宁夏老乡真多。截至目前,在新疆的宁夏人总计超过10万人,定居人数约8万人。作为回族自治区的宁夏,因回族的信仰与新疆主体民族信仰相同,不少习俗也接近,加之历史原因,到新疆从事劳务或其他工作便成为宁夏人尤其是南部山区回族的一种特殊人文现象。他们其中不少人已成为行业或岗位上的精英、骨干。  相似文献   

19.
在纽约的地铁里,几乎可以听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这是因为在纽约聚集着各个种族、操各种语言的人。美国的种族问题在世界上是出名的,它现在的种族问题已不再是简单的“黑人白人问题”,而是多种族之间的问题。每年如潮水般涌来的外国人,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从“暂居的外国人”变成了“永久居民”,再过几年,又变成了“美国人”,成了少数民族。这些移民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道德标准,不同的信仰。因而对他们的行为不可能用同一种价值观念,同一种道德标准,同一种信仰来规范,要规范他们的行为只能求助于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常旁听大大小小订计划、下任务、谈措施、议办法之类的会议,脑子里留下了一个强烈的印象:与会者所共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可以概括为一个字——钱。大凡这类会议都有个共同规律:凡属上交国家的钱,数目力求越小越好;凡属分配下来的钱,数目力求越大越妙,一些旨在统一思想、共商改革建设大计的严肃会议,往往成了从本位出发争多争少、讨价还价的交易场所。“一切向钱看”,“一切等钱办”,钱就是一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