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宝生 《法制博览》2010,(18):55-55
我在美国探亲时,住所旁边就是一座小学。不同肤色孩子的歌声和笑语,常常在我的耳畔回绕。 侄孙女贵贵就在这座小学读三年级。 那天放学回家,贵贵给我带回一封信,说是她们学校写给我的邀请函:请我在方便的时候为该校三年级的美国娃娃们讲讲“中国故事”。我说我不会说英文。贵贵说,她可以当翻译。我说,那就试试看。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3.
雷小荣 《工会博览》2006,(12):12-12
北京读者李女士来信询问:我在一家大型超市从事财会工作多年。前不久,单位领导以我不胜任财务工作为由,将我调整到收银部。双方在劳动中已经约定了工作岗位就是在财务部,单位无权单方做出调整,后来我和单位协调无果的情况下我不再去上班,而超市收银部将我缺勤记为旷工,并以旷工为由解除我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4.
我叫孙政,家住重庆石柱县南宾镇勇飞村,现因犯抢劫杀人罪,即将被执行死刑。我今年只有18岁,在人生道路上还是青春年华之季.然而我就要被自己的愚昧带进刑场,我好后悔,由于不学法、不懂法,一失足成千古恨。在行刑前我要用我的血泪心声告诉大家,请各位青少年朋友们千万别学我。  相似文献   

5.
牟丕志 《法制博览》2009,(18):63-63
我是某局的局长。对于官场上的事,我不是十分精通,不过也是略知一二的。应该说,人在官场,身不由己。有时,官场需要聪明的学问,有时,官场需要糊涂的艺术。在关键的时候,你忽然变得糊涂起来.往往比明白更重要。由于我将糊涂的艺术运用得比较好,所以,我在官场很吃得开。我常常看上去漫不经心。其实,我成竹在胸,我们单位的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下。  相似文献   

6.
海外打工妹     
雷长风 《法制博览》2010,(18):33-33
我在商场买东西,有人喊我的名字,回头一看,是个女子:披肩发,花旗袍,圆圆的脸上带着笑。我看着面熟,一时想不起是谁。她走到我面前,我猛然记起,她叫小荣,是去年在小玉的裁缝店里认识的。我问,你啥时回来的?她答:前天。女儿一放暑假就回来陪她,已经成了惯例。  相似文献   

7.
坏事变好事     
高为  丁丁 《法制博览》2009,(6):54-55
两年前的正月十六星期一,我步行去上班,同事问我为什么不骑车,答曰:锻炼。其实是前一天晚上,我去父母家过元宵节,回到自家楼下才发现,在团圆节里,我却与我的亲密战友、两轮坐骑分手了——它被偷走了。这是我在半年时间里丢的第二辆车。同事安慰我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车丢了你就运动了,不是坏事变好事吗?我说:别扯淡!我这样的五旬老汉被逼运动还说得过去,  相似文献   

8.
我叫张君平,今年20岁。现在是石柱县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我11岁那年,父亲丢下我、妹妹和妈妈母子三人。撒手西去。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我不得不缀学回家,帮助妈妈干农活。第二年。我有了一个继父。他开始对我很好,把我送进了学校的大门,可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却显示出了他粗暴性格,动不动就对我的母亲吵骂,特别是喝酒后经常动手打我母亲。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事。可这一切,却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给撕开了一道口子。  相似文献   

9.
    
韩寒 《法制博览》2011,(16):57-57
我的车开在路上经常叮铃桄榔的响,朋友常问,是不是排气管松了?我说,不是,是钱在晃。我一般都在车里放很多一元硬币,在红绿灯口或者目的地停车的时候准备给那些乞讨者的。我对乞丐有着很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我知道他们很多都是假的,  相似文献   

10.
我叫俞桂章,出生在贵州省一个僻陋的小山村中,父母都是淳朴、本分的庄稼人。虽然家境贫寒.但我却一直在父母和姐姐的呵护中无忧无虑地成长。不知是天赋还是灵性,上了学之后我的学习成绩特别好,不但老师喜欢,父母高兴,就连附近的邻里也对我赞不绝口。凡有好吃的食物,都不会忘记给我留一份。那时,父母就坚毅地下了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供我读书。我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习的成绩一直在全年级的前三名之内。学校的“三好学生”我总是榜上有名.学习中的多项奖项,我也能幸运地获得,由于获得的奖状多了,细心的母亲就特意请人做了只小木箱,专门珍藏我的各种奖状。  相似文献   

11.
孙杰 《法制博览》2009,(7):57-59
“以前我侍奉男人时,他如果只用大腿压在我身上,我感到很累;他要是全身压在我身上,我却一点也不嫌重。”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在我2岁时,爸爸和妈妈离婚,我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非常憎恨爸爸,便带着我从九龙坡搬到白市驿,而且妈妈在派出所把我的姓名从王一单改成了谢好,爸爸从此就找不到我了。  相似文献   

13.
《工会博览》2013,(29):13-13
没有工会,我不知该怎么办 我是北京环集团环卫服务公司的一名老职工。去年年底,我的妻子被查出了患宫颈腺癌,我的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而光住院化疗自费部分就花费了6万多元。爱人已退休,孩子正上学,我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公司工会想尽办法帮我申请到多种困难补助。对我来说,这每一笔钱都是救命款。没有工会,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4.
熊建华 《法制博览》2008,(14):41-41
1.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只是在试探你。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温暖     
林中洋 《法制博览》2011,(14):19-19
不久前,我接到一位编辑的邮件,他们的杂志转载了我的文章,想给我付稿费、在邮件的最后,这位编辑写道:“初春时候,乍暖还寒,请注意保暖!”看罢,我小小地吃了一惊。我与这位编辑素昧平生,就连对方是男是女都不知道,他竟然嘱咐我这个!尽管我知道类似的客套在中国不算什么,而且这位编辑肯定会给所有他的作者都送上同样的祝福,可我还是感到了一丝淡淡的温暖。  相似文献   

16.
石童 《法制博览》2010,(10):44-45
在美国留学的我,一天走进一家银行申请信用卡。接待我的是一位手托着下巴、满面愁容的中年男子。 我递上申请表格,他瞅也不瞅,突然抬头直愣愣地盯着我说:“太累了,你知道吗?我太累了!”没等我回话,他接着说:“多少年来,我一直以为是我的高血压、我的体重、我的糖尿病使我体力不支、精神憔悴。今天我才明白,原来是我的工作使我痛苦万分、生不如死。”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与法》2007,(5):48-48
编辑同志: 我自幼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在我上小学时,爷爷、奶奶就悄悄对我说:“伢,好好学习,我们给你存钱供你将来上大学读研究生。”这两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奶奶在临终前交给了我5张存款单,共有3万元,全是以我的名字存的。  相似文献   

18.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相似文献   

19.
我不满十八岁的时候,就走进了这大墙之中,至今已有十年了。整整十年,现在还剩余刑期十四年。我为什么会落得如此的下场呢现在我就和大家谈一谈我的犯罪经过。想当初,我也有过憧憬,也有过理想。在学校里,我曾经是一个老师们喜爱的好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好,还喜欢助人为乐,同学们谁有困难,我都主动帮助。因此,我在同学中很有人缘,口碑不错,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交往,加之我是班干部,大、小事都喜欢同我商量。在家里,我是爸、妈的好孩子。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迷上了港台的录像片、武侠片、电影,录像片中的场面让我羡慕的不能…  相似文献   

20.
白驹过隙,十五载的班主任工作就在与学生的磕磕碰碰中滑过。在班级管理“摸爬滚打”中,我品尝过鲜花、掌声给予我的欣喜与快慰,但那些亲身经历过的刻骨铭心的“失败”故事,如同惊天霹雳,时时提醒我、鞭策我,此生难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