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的贿赂犯罪中,除了一般的个人贿赂犯罪之外,最近几年又出现了令人颇为担忧的“公贿”(公款集体行贿)犯罪现象。“公贿”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仅从法学的角度,对“公贿”的性质、特点,产生蔓延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公贿的性质和特点 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或“法人公款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简称为“公有制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  相似文献   

2.
所谓“公贿”,指的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用公款对握有实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感情投资”、送礼行贿。“公贿”行为的出发点虽然是为了本地  相似文献   

3.
略论“公贿”及其治理对策北京王凡所谓"公贿",亦称"公款集体行贿",是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不正当利益,由"集体"决定或以"集体"和"单位"的名义,动用公款、公物等对依法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公贿"既是...  相似文献   

4.
易伯春 《唯实》2001,(3):40-42
“公贿”,就是公款行贿。它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和不正当利益),以个体或小团体的名义,向其它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这种贿赂往往在“未进个人腰包”的掩护下,使一些当事人逃避处罚,从而导致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被肆意侵害。还由于“公贿”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形成了“公贿”案件发案的多,处理的少.本文根据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办案人员提供的大量“公贿”案件线索,试对当前流行的“公贿”现象进行透析。 “公贿”现象的高发领域 “…  相似文献   

5.
公贿现象产生和蔓延的原因(一)公贿现象产生和蔓延的经济原因“公贿”作为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种突出的经济犯罪现象和腐败现象,其产生、发展和蔓延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原因。其中,经济原因是最深层次和最根本的原因。由于公贿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产生公贿的具体经济原因也各不相同,择其要者,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1、企业利益的明晰化和强化以及法律制约机制和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健全,使一些地方、部门、单位为了谋求自己的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去行贿。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历  相似文献   

6.
个人为了谋得某种好处,向有关部门和掌权的人送礼、送物,被称为行贿。与个人行贿不同的是,某些部门和单位为了本部门和单位的局部利益,对能给本部门和单位带来特殊好处的权力单位和个人,用公款进行贿赂,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公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因为行贿的目的,不是为某一个人带来好处,而是为一个团体(集体)谋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反腐斗争向纵深发展,腐败现象也在发生衍变。某些部门和单位从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出发,对用得着、攀得上的或握有一定权力的单位或个人,不惜大慷国家、集体之慨,用公款行贿。这是经济犯罪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浊流,是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公贿现象面面观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局长罗辑称,仅1996年全国侦办的34879件贪污受贿案中,“公贿”案件就占很大比例,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公贿”触角已伸及社会诸多领域,“公贿”的方式和手法也五花八门。凡此种种,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明目张胆列支。一些单…  相似文献   

8.
警惕公贿中的中饱私囊文/山东少桦所谓公贿,是指国有或集体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以集体名义向其他单位或从事公务的人员进行贿赂的行为。近几年来,公贿现象正逐步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9.
对于行贿行为放宽尺度,相当于暗示人们可以大胆行贿。长此以往,很容易在社会中形成这样的风气:人们遇到困难,首先会想到行贿而不是其他方法。更为严重的是,当这种风气在社会上逐渐形成, 我们社会中所有正常的制度渠道都将变得无效。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对腐败现象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要么对它漠然置之,要么怀疑、甚至否认它的存在。但现在,腐败现象已成为一项国际行动打击的目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现在正设法限制行贿和其他腐败行为,而这些组织一度对行贿等腐败行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反腐败的努力越来越加强,结果形成了一个改革的运动。这场运动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就是经合组织关于打击贿赂外国官员行为的公约。这项公约结束了美国的孤立状态,因为美国早在多年前就禁止向外国官员行贿。发生在五六个国家的行贿受贿丑闻导致美国通过了打击对外行贿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并将此作为未来反腐败实践的重点;但国内学者对公众行贿意愿的议题却鲜有研究和讨论。因此,深入探讨公众行贿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能够为以社会公众为切入点的反腐败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在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通过对河南省居民的调查分析发现,公众腐败容忍度在公众行贿意愿的诸影响因素中发挥了双重中介效应。一方面,反腐败绩效不会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却通过影响公众腐败容忍度对公众行贿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另一方面,公众腐败容忍度在腐败经历与公众行贿意愿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因此,强化对行贿行为的惩处、完善行贿黑名单制度、涵养社会廉洁文化氛围、深化反腐倡廉宣传以有效降低公众腐败容忍度,就成为抑制公众行贿意愿的重要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与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作出部署. 《意见》要求,坚决查处行贿行为,重点查处多次行贿、巨额行贿以及向多人行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的;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在国家重要工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行贿的;在组织人事、执纪执法司法、生态环保、财政金融、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帮扶救灾、养老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行贿的;实施重大商业贿赂的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一个经营者的商业贿赂行为会引起竞争对手的相关反应,如果经营者的行贿收益大于不行贿收益,企业会选择贿赂,当大部分经营者选择贿赂来获得交易机会时,经济环境就会被污染,从而影响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只有在不行贿的收益远大于行贿收益时才会选择不行贿。作为政府如何使经营者做出不行贿的选择,有两条途径,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使经营者不愿意或不能够行贿;二是加大行贿风险或行贿成本,包括被发现、认定及查处的风险程度和严厉的处罚成本。政府检查与处罚力度的大小会影响经营者是否进行贿赂的选择,所以,反商业贿赂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与完善法律制度以及加大对商业贿赂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14.
行贿行为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但是往往在打击和处罚中只是对受贿者绳之以法,对行贿者却给予了宽恕和免予处理的做法,这既不利于打击腐败行为,更不利于预防腐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克服对公贿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观念。1、要从党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认识公贿的危害性。一些人错误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贿赂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另一些人则从局部的、本体的利益出发,认为公贿确实给本地区、本部门带来了“好处”,从而狭隘地认为公贿“有益无害”。上述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其一,如果只是从局部的、本位的利益出发,公款贿赂无疑能够给本地区、本部门带来“益处”,但是这种局部的“受益”却是以整体的利益受损害为代价的;其二,公贿活动所造成的危害决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危害,更重要的是对国家政权、人们的思想道德、社会风气等方面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反腐的浪潮一浪高似一浪。一个个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中饱私襄的腐败分子被绳之以法。“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以及“三乱”等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丑恶行径也得到了有效治理。然而,正当我们反腐倡廉、惩腐扬善一路高歌时,一种不引人注意的腐败正在我们身边悄然滋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他们打着为“公”的旗号,堂而皇之地利用公款进行犯罪活动,这就是“公贿”现象。“公贿”现象的高发领域“公贿”现象,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尚未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公平的产物。在经济生活中,尤其是自19…  相似文献   

17.
所谓单位腐败,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以单位名义实施的危害国家和社今利益的腐败行为,包括单位犯罪行为和单位一般违法违纪行为。在形形色色的腐败现象中,单位腐败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集体制假售假、集体走私贩私、集体偷税骗税、集体公费旅游、公款行贿受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腐败现象中,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腐败现象(如以权谋私、贪赃枉法、敲诈勒索等)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法人腐败”现象,其中特别是“公贿”问题,由于其日益普遍化、公开化、“合法化”的发展态势,更加引起了人们关切和担扰。一、“公贿”的性质和特点所谓“公贿”,即“公款集体行贿”,是指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党政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可简称为“公有制单位”),为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由“集体”决定或以“集体”和“单位”的名义,向其他公有制单位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   当前,一种谓之“公贿”的疫病颇为流行。顾名思义,“公贿”乃是由公家出钱,对用得着的掌权之人或巧立名目送钱送物,或请吃请喝,打点得对方遍体舒服,何愁日后收不到投桃报李之效。   从表面来看,“公贿”似乎不同于一般的行贿受贿、权钱交易那么令人可鄙可憎。“公贿”的受之者欣欣然:“我也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哪个人谋私利,都是公对公嘛 !”行之者坦荡荡:“我是为了集体,光明正大嘛 !”然细一探究不难发现,就在这“光明正大”“公对公”的交易中,肥的是个人私欲,受损失的还是国家和集体利益。   “公贿”…  相似文献   

20.
警惕公款集体行贿行为《人民日报》1月17日发表中纪委研究室丁品余的文章说;这几年;用公款公物集体行贿的行为呈逐步公开化趋势,某地方法院一审判决50件受贿案,其中受贿人41名;而行贿人却多达132名,涉及65个企业12个党政机关、4个事业单位,行贿总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