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音音 《理论导刊》2007,3(12):10-12
"走自己的路",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就如何认识和实践"走自己的路",围绕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性,社会主义模式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实践的长期性,社会主义事业的人民性,进行了多层面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为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维与视野。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6,(32)
第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政策,坚持“五要、五不”,切实加强工作的指导,避免出现偏差。要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上。同时,要发展农村的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要防止把新农村建设变为新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是关系着革命和建设全局性的大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当时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是否正确。我党关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我国对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阶段性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不清醒到清醒的曲折发展过程。这突出地表现在从五十年代末期开始的二十年中,存在着把社会主义社会同过渡时期混为一谈和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指导思想,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左”的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5.
沈震 《理论探讨》2001,30(6):82-85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开始了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但由于在长期“左”的指导思想下急于求成,夸大了本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所取得的成绩,长期战时、准战时的经济成就又掩盖了体制的弊端并高估了自身的发展水平,以至于高估了本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这一问题进行过理论探讨,逐步形成了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是我们应当记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李慧慧 《学理论》2013,(17):1-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五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组成部分,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努力抓好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刘武根 《理论探讨》2004,2(2):17-18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件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全面地、系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是中共执政理念的又一重大飞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从多学科、多视角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记者: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我们究竟是在哪个层次上使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的?李君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社会属性。我们不仅要一般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不仅要认识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而且要从现阶段党承担的历史使命和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出发,给予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正确的或恰当的定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拓展经历了从"两个文明"到"五位一体"的不断深化过程。当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彰显出重大的当代价值。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拓展的理论基础、具体过程及其价值等维度进行分析和考察,对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总体布局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革命党”、“建设党”的提法理论上有悖于马列主义的基本观点,政治上未能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一再重申的重要论断保持一致,实践上无助于人们客观、清醒地认识和对待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相似文献   

12.
赵宗博 《学理论》2013,(29):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各种社会矛盾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复杂化之势。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解决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内民主始终是决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所在。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应对和解决当前复杂社会矛盾问题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抓住历史机遇、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全会着重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作出的战略举措,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体现了我们党巩固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蔡至明 《团结》2007,(5):48-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试论民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其中,民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又是实现其它目标的基础和重要手段;民主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在十多年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绩.回顾这一过程,我们深切地认识到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要更加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这条基本路线,更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没有勇于探索和敢于实践,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是客观环境和主观失误"逼"出来的.中国是在经济文化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与民主革命相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复杂性、长期性和曲折性也更为突出.事实证明,照搬别国模式,亦步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从野蛮到文明的一大飞跃.资本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马克思预言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时写道:"人类社会的史前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实现这样大的一个飞跃,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必然充满了斗争与失败、前进与后退,曲折与成功,特别是当代社会主义还处在开创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更不可能是笔直的.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可以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与探索性三个方面去理解. 一、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8.
王莉 《学理论》2011,(1):34-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由于我国现阶段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因而,社会矛盾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社会矛盾既可以转化为社会前进的动力,也会由于社会矛盾的多发与激化而导致社会的动荡甚至倒退。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加强社会矛盾的应对性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矛盾的基本分析入手,在对社会矛盾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探讨了社会矛盾的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李艳红 《学理论》2009,(21):145-146
群众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没有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缺乏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群众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及强大的社会整合作用,需要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如何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的监督,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邓小平同志谈到党的建设,总是从全局性、根本性的制度建设层次认识问题。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组织的制度是党内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由党的一定机关制定,并以党的纪律保证实施的,每位党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一系列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