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0页)可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政关系,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1980年8月18日所作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这篇讲话的重新发表,必将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改革现行的政治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中提出的要求,是总结“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的智慧,最先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但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无法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齐头并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民主进程的步伐,1987年11月,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正式把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上议事议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牢牢遵循民主政治建设的规律,稳妥地推进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重要文献摘编》,已经出版发行.中央宣传部根据党中央指示精神通知全党:今年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应以这两本书为基本教材.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这两本书,对于统一干部的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健康、持久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对于坚持和正确地进行全面改革、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于全面地、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重要文献摘编》(以下简称《增订本》和《摘编》),内容十分丰富,思想非常深刻,是当前各级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的两本基本教材。《增订本》和《摘编》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的基本内容,系统阐述了党中央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根本立场,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也是八年多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改革和完善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任务,而且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一方面,《邓小平文选》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认真学习《文选》,对于进一步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关政治和整个上层建筑的思想。指导我们搞好上层建筑中的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我国的政权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客观要求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体制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人们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这一变革之中。但也有来自两个方面的思想障碍:其一,是有的同志还没有从过去“左”的思想束缚下解放出来,他们歪曲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对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改革和完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政治体制的改革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认识不断深化。一、从防止"文革'有发生上破题,政治体制改革基本思路形成(1978年12月到1986年6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也提出了改革政治体制的客观要求。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化,要求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这实际上包含了改革政治体制的要求。于是,党开始从防止"文化大革命"再发生的角度思考政治体制改革。1980年8月,邓小平在回答外国记者怎样防…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关于进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是一个相当完整的体系。其具体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政治体制改革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方向是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重温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对我国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贡献张英杰1邓小平在谈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时说:“思想路线是什么?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坚持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51页)邓小平的实事求是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编入邓小平同志1982年十二大至1987年1月这一时期的重要讲话和谈话,共44篇,比1984年出版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篇幅增加了一倍以上。这个增订本可以看作是1982年出版的《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  相似文献   

11.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要深入,经济体制改革要深化,这是我们按照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要求在当前要抓紧的两件大事。为此,我们要正确理解两个基本点及其相互关系。我们学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两本书,知道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基本思想,都是邓小平同志讲得最早、最多、最深刻。而把这两个“坚持”概括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两个基本点,则是赵紫阳同志提出、并经中央一致同意的。  相似文献   

12.
最近,邓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在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这是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的。我想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看法,和大家一起讨论。一、政治体制改革的一般必要性和特殊迫切性政治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的各种政治机构、制度、人员和决策等构成的复杂体系。改革政治体制,就是要改革这个体系中一切不合理的部分,从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历史证明,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视察东北等地时,首次提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这次专门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发表了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的精辟见解,1987年10月召开的十三大将政治体制改革列入议程,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蓝图和七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明确地指出了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4页)作为政治体制改革中枢的机构改革,必须自始至终地把握住上述三条原则。然而,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只重视了精减机构和人员,而忽视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群众在选任干部时应有的参与作用作一粗浅的探析,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我国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体制改革也步入了新境界。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之际,重新回顾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总结这一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和积累的基本经验,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有益的启迪。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大会同时还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10年“文革”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这标志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客观上要求改革从过去的全能政治体制中演化而来的现行政治体制。一方面,与现行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以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并将其改革深入推进;另一方面,只有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才能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就改革政治体制而...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与思考左凤荣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改革开放中,政治体制改革的地位十分突出,意义极其重要。邓小平同志对此作了精辟的阐述。邓小平同志说:“不搞政治体制改革不能适应形势。改革,应该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而且应该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邓小平同志还说:“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遇到人的障碍。……从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这条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个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只有把这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才是三中全会以来路线的完整内容,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有生命力的、有血有肉的,实践中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把对社会主义的坚持和探索统一起来,是非常重要的。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刘荣荣 《民主》2010,(7):8-11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发表30周年,这篇文献对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经过30年的艰辛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