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是个残疾人,叫李引红,又是山西省阳城县残联的理事长,22岁时因公致残,双眼双手遭严重创伤,在生活道路上拼搏了30年。1997年调到县残联,开始为残疾人的事奔走呼号。 我是残疾人,我要求自己时刻想着残疾人的疾苦和利益。董封乡郭马村残疾人刘燕锁,左上肢缺失,爱人自小双目失明,育有一子一女,家庭生活十分困难。我多次专程到他家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帮他的儿女完成学业。残疾人孟彪、陈露瑶需要康复治疗,我和  相似文献   

2.
我叫阎民生,我非常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残联对我们残疾人的关心帮助,感谢残联又为我们残疾人办了一件好事、实事! 我和我的爱人都是聋哑人。女儿也是聋哑人,现正在天津理工学院上学。女儿能够上大学就是市残联关心帮助的结果。1999年,我女儿考取了天津理工学院,当时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高兴之余,我和她母亲也添了一丝忧虑。她母亲下岗。她弟弟上学,一家4口人全靠我每  相似文献   

3.
路在脚下     
人生的路是曲折的,我是一个残疾人,生活的路就更加艰难,不仅有肢体残疾带来的困难,还有世俗的偏见的压抑。我曾经为此痛苦、彷徨,但更多的是思考。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意志的消沉。我决不会向命运低头,我要拼搏,走出自己的路。 我初中毕业就参加了工作,为了提高文化水平,我自学高中后又参加了大专班的学习。那时候两个孩子还小,家中又有年迈的母亲,我的爱人也是残疾人,生活上也需  相似文献   

4.
新兵小事     
2010年4月,我从一名大学生光荣地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中一名新兵。偶然一个机会,我结识了住在街道办事处附近的一名残疾人白阿姨。白阿姨的爱人和女儿都是智力残疾,而她本人又是肢体残疾,必须借助双拐才能行走。但是在与她聊天中,我完全感觉不到愁云惨淡的气氛,反而经常看到欢悦的笑容在她脸庞上闪动。每次见面,白阿姨总是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聊聊近况,鼓励我把残疾人工作干好。  相似文献   

5.
1月20日,寒风刺骨,我正趴在床上赶写一篇稿子,“突突突“的摩托声在我的窗前戛然而止,乡邮员小于推门走进屋来。“大哥,你盼的《中国残疾人》杂志来啦。“没等摘下头盔,他便大声地对我说。“是嘛,我都等得有点急了呢。“我边说边从小于手中接过2000年第1期《中国残疾人》,这可是我们残疾人自己  相似文献   

6.
近日,某刊提到人一生中最恐惧的五件事——怕自己不受欢迎这其实是一种自卑的表现。人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短处,而不要总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优势相比,这样就能够找回信心。穿“比基尼”人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美好,而不幸的是,场合和自身条件总是被考虑的首要因素。爱人去世一个人一旦经历爱人去世的打击,便很难摆脱孤独的困扰。这种“丧失”的感觉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交织在一起,替代了爱人在世的归属感,压抑着人们脆弱的心灵。当众讲话当众讲话不见得每次都得到响应,很容易让自己产生“别人不重视我”、“我自己没…  相似文献   

7.
魁元:我是一个肢体残疾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我每时每刻都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人们对残疾人照顾得几乎可谓无微不至。但是我却越来越不习惯了。因为我知道很多事情我都是可以自己做的,我说了他们又不听。难道我应该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一切吗?大伟:接受关  相似文献   

8.
坚守的幸福     
掐指一算,自2007年考上费城街道残疾人专职干事以来,我已经足足"坚守"了近六个年头,这个岗位在别人眼里实在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得看得起自己,要有作为。6年了,我累并快乐着!6年多来,作为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一个参与者、一个建设者,我走遍了全街道所有的村(社区),走访残疾人及其亲属3000多人次,为了方便联系,我每到一户残疾人家中,都把印有我自己  相似文献   

9.
忘不了你,《中国残疾人》。那还是去年上半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残疾人之友节目孙大姐信箱里,听到国家对残疾人扶贫贷款的事。于是,开店资金拮据的我就打报告,去找县残联帮忙。在残联办公桌上,第一次见到了你。我的心哪,是那样的激动!“终于有了自己的刊物!”我心里说。因激动,看刊物的时候,我的手都在发抖。 后来几经周折,也未办成贷款的事。但结识了你,就使我生了订阅  相似文献   

10.
五彩的芸:我爱人是个肢残人,一直感情很好,可是现在我们为是否生个孩子闹得很不愉快。我主张要一个,老了是个依靠。他却说养活不起。残疾人到底应该不应该要孩子?大伟:关于残疾人是否生个孩子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支持的理由一是趁着夫妇还年轻,身体还可以的时候抓紧  相似文献   

11.
《中国残疾人》2014,(9):26-28
又到了“8·11,又到了全中国2472万肢体残疾人自己的节日。今年的8月11日是全国第五个“肢残人活动日”,中国残联围绕广大残疾人最关心的问题推出了“环境无障碍方便你我他”的活动主题,全国各地的肢残人都行动起来,关注无障碍,体验无障碍,为无障碍工作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残疾人》2006,(9):43-43
张胜利:我虽然是个重度残疾人,但是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我依然成为了一个照顾父母、抚养孩子,每天都在辛苦工作的人,不到40岁的年纪就变得沉闷寡言,甚至连妻子都不怎么愿意理我了。请问我这样的残疾人应当怎样培养生活情趣呢?大伟:正好我和你同样处在这种年龄和具有类似的经历。我以为,一个只有学会享受生活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人。我们都在努力,工作的繁重和生活的压力常常使我们透不过气来。健全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个要比健全人付出百倍努力的残疾人?说到底,普通人的生活情趣是相当平凡而又简单的,残疾人就更是如此。建…  相似文献   

13.
许多人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也确实有不少人觉得结婚后爱人不像以前那么体贴入微、积极主动了。阿玫是一位来自外省的姑娘,刚刚结婚几个月,因特别不适应婚后的家庭生活,找了个机会到北京学习。她觉得婚后生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美满,是自己的问题呢?还是爱人的问题? 阿玫:大夫,在别人眼中,我们是“郎才女貌”令人羡慕的一对儿,可是我却觉得有种受骗的感觉。因为结婚前他对我百般呵护,细心周到,说话办事总是讨我的喜欢。而现在他好像革命成功了一样,对我虽然也很好,但总觉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14.
石哥:各位聊友,今天咱们的话题是“我从事的职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残疾人问题说到底就是就业问题。咱们残疾人有了自己的一份工作,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谈起这个话题,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诸位请:我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  相似文献   

15.
从一名普通的残疾人转变为残疾人工作者,让我体会了更多的人文内涵,比如体恤,比如奉献。每天接待残疾人朋友,或倾诉,或激动,或感动,让我融到了现实生存中去,时常感到自己肩上压力很大。朋友聚会,老同学问我每天快乐吗?我答,如果在我这个位置上每天都是快乐的,那我就是麻木了。不过说实话我很幸福,因为我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得到  相似文献   

16.
雕刻人生     
我出生于1963年,老家在浙江东阳。1988年我来到海南,先当工人,后来自己创业办了家具厂。2003年,我的家具厂成为了残联的残疾人培训基地,我开办残疾人技能培训班,免费教授残疾人雕刻技术。培训完,学员愿意在厂里千的我就留下。现在厂里100多人中有10多个残疾人,大多都是当初参加过雕刻培训班的学员。残联很支持我,常来看望我们这里的残疾人。特别是海南省副省长,也来过好儿次,还特别关心我们残疾人企业发展得怎么样,问长问短的。那年刮12级台风,厂棚都刮掉了,省残联又给资金又慰问,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如厕的尴尬     
孙亚京:我是一个下肢残疾人,因为身体不便,上厕所的时候总是采取一些“奇怪”的姿势,经常遭到许多人的嘲笑和讥讽,因此每次厕所里有第二人的时候,我只好假装找人而退出来,等到里面空无一人的时候才能够上得心安理得!能帮帮我吗?大伟:下肢残疾人一般都对上台阶和上厕所有着自己独到的心得(方式、方法),不论如何,经过多次演练和不断的修正,总能够最终顺利实现自己的目的。你的这种“担心姿势难看”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下肢残疾人的运动方式、尤其是行走方式都和健全人大有不同,因为下肢残疾人的行为大多依靠辅助器具(拐杖或轮椅等),而…  相似文献   

18.
我看保障法     
在《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十周年之际,我谈一下自己对保障法的看法。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诞生至今,十年来,确实起到了保障残疾人利益的作用。许多县、乡、镇企事业单位都安排了残疾人上班,和健全职工一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各种残疾人也受到各方面的照顾。甚至,有的残疾人比健全职工还受领导  相似文献   

19.
郑功成 《中国人大》2012,(19):32-32
过去将残疾人叫作“残废”,这个词很恶毒,实际上残疾人是残而不废的。近几年,我关注残疾人多一点,到很多地方去调研,(我发现)绝大多数残疾人都有着某方面特别的天赋,只要开发得好,都是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我认为,不能把残疾人保障仅当作是满足残疾人简单地维持生存或者获得简单医疗。建议相关部门把残疾人当成国家未来宝贵的人力资源来开发,将残疾人的能力提升摆到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20.
快乐同行     
在大家的印象里,残疾人都是别人帮助的对象.而我们的社工理念却提出鼓励残疾人相互帮扶,发挥潜能.前些日子,我在无锡市湖滨区乐山社区组织的18名残疾人游览古运河美景时,就看到了残疾人携手互助,快乐同行的一幕.有位腿脚不好的残疾人在台阶前犯难.自己下怕摔倒,想叫社工帮忙,可人家都在忙着抬轮椅,顾不上.此时,同行的一位手指残疾的女同志走了过来,搀扶着他一步一步走下来.还一边安慰道:“不急,慢慢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