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建英 《前进》2004,(5):28-29
市场经济拒绝非诚信行为关于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诚信与市场经济风马牛不相及,市场经济是以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动机的经济,只要有利可图,市场主体就会不择手段,诚信原则必将遭到践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市场经济必定是诚信经济,因为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机制,一个没有诚信机制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真正市场经济的。自发的、一次性的市场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非一诚信行为。但是,市场的博弈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多次进行的交易过程,这种连续性就使得市场交易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抑制和排斥非诚信行为的过…  相似文献   

2.
诚信建设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 《前沿》2005,(12):39-43
当前我国出现大量的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是人们对市场经济与诚信行为的关系认识不足,造成诚信建设的措施不当,使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面临着重大的风险,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诱发了各类非诚信行为,使经济活动的成本加大,致使整个经济社会潜伏着巨大的不安定因素。本文辩证的阐述了市场经济与诚信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视角探讨诚信的获益机制与制度安排,并提出了诚信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诚信是一种符合经济理性的行为,讲诚信与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并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因此,树立诚信的经济观,有利于全方位促进社会诚信建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现代经济学认为,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是实现整个经济最优均衡、使得交易主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和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因此,通过增加信息披露和传播,减少失信行为发生的条件;加强制度和法制建设,强化惩戒机制,改变失信的收益和代价比率;深入宣传教育,使诚信成为一种社会文化观念;创新金融交易,以经济手段推进诚信建设就成为社会诚信建设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无信市不立”,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诚信缺失现象在经济领域较为严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加强诚信教育、构筑诚信社会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姚俊廷 《理论月刊》2003,(2):113-114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必然战略选择。它有其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合一。  相似文献   

6.
张涛 《理论月刊》2005,(1):107-109
现代诚信是市场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具有开放性、功利性和权利义务对称性的特质,契约精神所蕴含的自由交往、利益本位、权责对等的理念恰好与现代诚信的特质相一致。在经济、社会日益契约化的当代中国,合理引进和倡导契约精神,无疑会为现代诚信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建立起现代诚信坚实的基础性资源。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立诚信社会,发展诚信经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诚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分析诚信缺失的原因,立足现代市场经济结构,构建诚信基础。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呼唤着诚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旖聃 《理论月刊》2003,(2):115-116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内在要求,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所在,它不仅决定着企业命运之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可以说,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当失信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就不单纯是个人道德问题,而是反映出我们的制度环境上有缺陷。因此,重塑诚信美德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陈道武  赵林捷 《前沿》2013,(18):11-14
诚信不仅仅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无形的经济资源,其具有与有形的物质资源间样的经济属性。诚信可作为一种要素不断地投入,产生收益,是经济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并在交易中能够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效率;且诚信作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资本是市场主体即个人、企业以及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其自我价值增值的“倍增器”;同时诚信具有市场经济和伦理经济的双重特征。因此,它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手段和目的的内在统一。可见,从诚信的经济资源属性、价值增值功能以及双重经济特征这三重维度能深度挖掘诚信的经济价值之所在,切实为社会经济领域的诚信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必红 《理论月刊》2012,(4):160-162
诚信道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和和谐社会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社会诚信道德缺失现象严重,诚信道德缺失的表现多种多样,对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危害很大,原因也比较复杂。但是,只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完成构建社会主义诚信社会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胡俞 《长江论坛》2011,(1):71-76
诚信不仅是约束个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同时也是企业立身之本、兴业之道,是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公平竞争的必要条件,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石。正是由于诚信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采取有效地措施促进我国诚信社会的建立,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对诚信概念和理论的梳理,以及对社会诚信实践的探讨,力图对我国诚信社会建设做出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公德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兴  林榕岚 《前沿》2006,3(7):104-106
“诚信危机”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与讲究信用的市场经济是不相吻合的。究其原因,我们发现中国传统的诚信观陷于一种个人修养的纯道德,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诚信已超越了纯道德的范畴,是一种有外部规则保障的公德诚信。公德诚信是一种相对方是社会公众的诚信,有其自身的特点。建立社会公德诚信体系是缓解当前“诚信危机”的根本举措。  相似文献   

13.
诚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之一。形而上学地把市场经济主体的信用行为根源归结为道德问题是建设不好诚信的。分析市场经济主体信用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和谐社会诚信的多维建设:坚持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人地位,不但要求有失信的堵截,而且还要有诚信的疏导,通过发展来从根本上解决和谐社会的诚信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企业诚信问题我们已经讨论过多年,这个话题之所以有长盛不衰的热度,是因为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的不同时期,企业诚信有不同的内涵。我们说市场经济制度是一个法制制度,因而,在讨论企业诚信的时候,它的基本前提是在遵纪守法之后,在法律和制度无力和波及不到的方面,企业如何保持诚信。  相似文献   

15.
论企业文化建设的诚信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前昌  赵海英 《前沿》2005,(11):235-23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竞争,更是文化上的竞争。当前,企业文化已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灵魂和企业管理的精髓,是企业更高层次管理的体现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根本保证。而诚信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坐标和灵魂,因此,现代企业必须通过制定本企业的诚信准则、加强对员工的诚信教育、提高管理者的诚信文化素质、建立现代企业的诚信奖惩制度等途径,建设企业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16.
王庆东 《前沿》2005,(4):50-51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诚信。然而,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信用缺失现象正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探析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诚信缺失的危害,进而加快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信用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向东  楚子 《政策》2002,(5):20-22
西方有个说法,“诚信是最好的竞争手段”。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信不立”。话语虽不同,意思却是一样的。但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的观念依然非常淡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合同不能履行、经理人缺乏诚信、各种各样的经济诈骗层出不穷,以及相当普遍的相互拖欠现象等等,其严重程度触目惊  相似文献   

18.
杨豹 《青年论坛》2009,(1):118-121
当前我国诚信危机十分明显。诚信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性。从经济和道德运行机制来看,经济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与道德运行机制的不完善性密切相关。因此,要解决市场经济中的诚信危机就需要构建和加强以诚信为重点的道德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屈莲华 《人民论坛》2010,(12):186-187
儒家文化的诚信经历了发生、发展、拔高、衰亡的过程。资本主义的信用不是道德规范,同诚信有本质的不同,西方市场经济彰显的诚信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必然结果,诚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陷入逻辑困局,只有以社会主义原则驾驭市场机制,诚信才能重现革命进步的灵光。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高度社会分工的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基础和必要条件,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为社会公共诚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坚实物质根基和强制性的法的保障。实践表明,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关系。这就要求同时关注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诚信资源和市场经济法制建设,并着力理顺二者的关系,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