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为推动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遵循一个什么样的轨迹?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一般来说都倾向于依赖一种表象的判断,即政治发展的深度与广度取决于国家力量主动选择的程度,政治力量的规模、效力以及对社会的渗透决定着对整个国家政治生活模式的塑造。这样一种表象判断实际上遮蔽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属性与历史逻辑。因为在国家强力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与历史惯性的遗留。企图超越历史规定和文化笼罩的政治发展战略往往导致一种相反的结果。因为任何政治选择在其实践过程中都必须经受文化的洗礼和历史的检…  相似文献   

2.
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这种探索、发展与思想解放必然相伴随,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所谓特色,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创造的,中国特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以来,理论界以“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科学国际主义与科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等为题,在报刊上发表诸多文章,现将讨论情况概述如下:一、爱国主义与历史责任感大家认为,近年来,我们在教育方面有失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在社会教育中关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讲得不够,爱国主义讲得不够。因为作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公民,仅仅知道新中国建国40年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新中国是从旧中国演变来的,中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是历史的必然,追求现代化是人类整体前进与发展的原动力。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实施了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研究和学习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战略思想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能够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光荣使命感,进一步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信心,对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2008年,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困局。中西方国家都在尝试种种克服困难的举动,前景如何,有待观察。中国与西方国家面对危机的态度,有一个明显的对比:西方国家在内外的压力之下,策略性修正与结构性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中国顶住内外压力,对自己的压力承受能力颇有自信。目前尚不能断言中西方国家走出困境的前景究竟会是如何,也许自信心是走出困境的重要精神支撑,也许有条不紊的改革才是走出困局的关键棋局。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就要度过自己的70诞辰了。如同一切重大历史事件一样,“五四”运动也按自身发展的根据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在迎接开中国新文化运动先河的“五四”运动70周年的时候,学习和研究建设民族新文化的问题,也许不是无益的。“五四”,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矗立的一座丰碑。如果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推翻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之久的封建制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一个曾经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历久弥重的话题,世界各地对毛泽东尤其是对晚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认识各有千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  相似文献   

8.
肖梅 《党史纵横》2003,(9):38-39
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接受教育的平等权利.然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因为穷困而失去读书机会的人.晏阳初,这位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生于四川巴中县的美籍华人,以一生的经历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被誉为"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挑战者","乡村改造的实践者"、"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最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是1943年他获得"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齐名,这也许是迄今为止中国人在世界上受到的最高赞誉.  相似文献   

9.
文娴 《广东党史》2013,(7):44-47
她参加过“五四”运动,曾经是西安市妇女协会主席、国民党西安市党部常委兼妇女部长,抗战时请缨杀敌;她与文学巨匠茅盾的爱情也许算不上完美,而彼此的相遇却注定要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因为她和他的相遇,才有了著名小说《虹》的诞生;她集美貌、激情、浪漫、才华、忠诚于一身,生命力特别顽强,多次涉险而过,最终行至高寿,笑看风云。更离奇的是,人生的每一次转折,都与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中国正处于新的转型时期 ,利益主体与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 ,历史与现实相互撞击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相互交融。因此 ,道德的结构与法律的重构同样重要。德治与法治并举对中国而言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它能够兼采二者的优点 ,避免片面强调法治而导致的道德失衡和片面强调德治而造成的权力至上。  一、德治与法治并举的理论基础法律与道德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两种存在形式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法律与道德的相互联系在于 :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 ,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 ,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位历史伟人,邓小平的理论和魅力影响着整整一个时代。这不仅因为他传奇般的经历,更因为他的理论成为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股巨大力量。特别是他的领导科学思想在治国平天下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理论与思想在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犹如隆隆的惊雷影响着20世纪末的有着13亿人口的中国的历史进程。邓小平领导科学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从事领导科学研究的湖北大学周振国副教授,他所主持的“邓小平领导理论研究”课题,从…  相似文献   

12.
郭根山 《党史博采》2005,8(11):14-15
毛泽东是一个曾经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人物,对于毛泽东的研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学术界一直是一个历久弥重的话题,世界各地对毛泽东尤其是对晚年时期的毛泽东的认识各有千秋.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评价者本身要么与历史人物有或多或少的瓜葛,要么容易以现在的立场和尺度去评判、度量历史人物.为了客观地评价毛泽东,方法论的问题至关重要.评价晚年毛泽东应同时具备三种尺度:严谨,宽容和达观.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14,(11)
<正>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以来的核心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因为现代化或现代性不仅仅指涉一种历史进程或社会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是一种价值尺度和评判标准。现代化在今天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不可逆转的过程,20世纪以来的世界被以现代化为标准,划分成了两大阵营:已经现代化的国家,或者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回溯历史,中国现代化的扬帆起锚于19世纪末。这个时期,有一位重要的人物不可不提,他就是严复。用进化论形塑新的发展观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后发"现代化国家在  相似文献   

14.
<正>黎平,不就是黎明的曙光乍现和平安就要到来的意思嘛,这和当年红军长征时在这里发生的处境变化是多么的吻合!因为了解一段历史而记住一个地名,或者因为了解一个地方而知道一段历史,这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经历。然而记住也好,知道也罢,只能算作见闻;倘若有机会实地感受一番,也许就会有着完全不一样的认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吧!对我而言,黎平这个地名并不陌生,她早巳和当年的黎平会议一起留存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5.
石仲泉在《前线》(北京)2008年第1期撰文指出,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里需要厘清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对近代中国、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三段历史如何断代划分,见仁见智。因为对它的认识是动态的,随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我  相似文献   

16.
闫朦 《理论学刊》2007,3(9):32-3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历史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阶段是我们应该搞清的问题。在研究和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分期时,必须兼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两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分期的科学划分与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一改革开放就其历史主题而言,反映的是中华民族自觉主动地汇人世界文明主潮流──现代化的一个历史过程。文中试图说明现代化作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历史主题的根据以及现代化与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关系;阐释法治对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历史历程;揭示由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主题确定的法治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之路的探索,必须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主题联系起来,因为法治的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的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发展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实践奋斗史,更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90多年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因为,《党章》的发展与演进体现了我党对中国国情探索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更是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丰富时代意蕴的生动再现。  相似文献   

19.
如何正视城市基层自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积极地利用和开发这一重要的政治资源来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是中国民主化在21世纪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本文就以城市社区为重点的居民自治与社区党建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基础上,对党的建设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自身建设的指导思想。“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鲜明地体现着我们党自身建设的正确方向与历史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发展到今天六千万党员,能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成为执政党,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关键一条,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